首页 > 女生言情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577章 算计

第577章 算计(2/2)

目录

“可现在不同了。”

肃顺语气转冷,如同挑开一层温情面纱,露出其下冰冷的政治运行逻辑:

“东逆覆亡,发匪内斗,精锐折损,实力已大不如前。”

“洪逆那套蛊惑人心的说辞,如今也已破绽百出,威信扫地。”

“这样一个内里腐朽、理念又与萧逆相左的‘神国’,对他而言,非但不再是臂助,反而成了拖累。”

他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剖析却愈发犀利:

“诸位试想,这个他碍于情面与天下议论,不便亲手解决的麻烦,若由我朝廷王师代劳清除,岂非正中其下怀?”

“此乃借刀杀人的上策,他只怕在背后求之不得。”

肃顺直起身,带着看透的嘲讽:

“这样,他既不用背覆灭旧友、诛杀同道的恶名,惹部下心寒和天下人骂名;”

“又可坐观朝廷与发匪鹬蚌相争,稳收渔翁之利。”

“这等顺水推舟、一举两得的盘算,对他萧逆有百利而无一害,他怎会不愿?”

“故而臣敢断言,待我朝廷征剿发匪之际,西贼纵有余力,也绝无可能真心来救!”

萧云骧与神王之间的理念分歧与旧日恩怨,在朝堂乃至天下有识之士看来,已不是隐秘,甚至近乎公开决裂。

尤其是西王府的《荣华周报》等刊物,近年来不断批驳、讥讽神王那套是“装神弄鬼”、“背叛信念”、“忘了初心”,

言辞激烈,早已撕破脸面。

要说萧云骧对东王死后的神国,还有多少同气连枝之心,实在令人怀疑。

肃顺这番剖析,一针见血,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一时间,堂内众人都沉默下来,各自低头消化这番辛辣的政治算计。

连贤丰也不由微微颔首,觉得肃顺鞭辟入里,确比他自己最初那“速攻”之念更为老辣。

若局势果如肃顺所料,那么朝廷先剿神国,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上策。

自神王面南称尊、到处屠戮瞒城之日起,旧朝与神国之间,便已是血海深仇,再无转圜余地。

先集中力量扫平这势衰的宿敌,不仅能雪耻,更能尽收江南膏腴之地,以壮自身;

待整合其地其力后,再与西贼决战,方是稳妥持重的制胜之道。

就在众人意见渐趋一致,似乎都被肃顺说服之时,

肃顺的兄长、郑亲王端华,却面带忧色,缓缓开口。

他性子向来持重保守,甚至有些固执。

此时他轻咳一声,声音沙哑,引过众人注意。

“肃中堂,”他慢条斯理,字斟句酌,

“你这番方略,层层推演,听起来确是稳妥周到,几乎无懈可击。”

他话头一转,浓眉紧锁,抛出个难题:

“可无论是派兵抢占扬州、湖州这些要地,修营垒工事;”

“还是精练兵马,补充枪炮;”

“或是为将来大战,囤积粮草弹药;”

“哪一样不要大把银子?”

“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今户部库银,肃中堂,你最清楚,怕是能饿死耗子!”

“去年欠到现在的京官俸禄、八旗粮饷还没补上,各处都伸手要钱。”

“这钱……从哪儿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一提到钱粮,所有人目光,“唰”地集中到户部尚书文庆和肃顺身上。

这才是要害。

连年征战,像无底洞般,吞着朝廷本就不宽裕的财力,

加上给洋人的巨额赔款和买高价军火,

早已把这老大帝国的财政拖垮。

没钱,什么宏图伟略,都是空谈。

面对这最尖锐的提问,肃顺脸上不见难色,只叹了口气。

他和文庆对视一眼,整了整衣袖,从袖中取出一本早备好的奏折。

上前几步,跪在金砖地上,双手将奏折高举过头。

“皇上,”

他声音坚定,甚至带上一丝决绝,

“这是奴才与文庆等人,近日拟的几条应对困局的权宜之计。”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奴才深知,其中条款或有违祖制,或会惊扰地方、引发民怨,”

“但‘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

“为保大青社稷,为救万里江山,不得不如此!”

“请皇上圣览,乾坤独断!”

侍立贤丰身旁的大太监安德海,忙碎步上前,小心接过奏折,

转身弯腰,轻轻放在贤丰面前案上。

贤丰默然展开奏折,只看前几条,他瞳孔便微微一缩,握折的手指,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

那上面写的,何止是“猛药”?

字里行间透出的,分明是……饮鸩止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