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初步成功!(1/2)
林川成为陈松教授课题组“特聘研究助理”,并牵头“原位聚合”方向小组的消息,在航工大的材料学院很快传开。
一个进修生,入学不到一个月,先是展现了碾压级的数学和英语能力.
如今更是直接进入了王牌课题组的核心层,甚至被委以重任牵头一个极具潜力的新方向!
这在整个航工大的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质疑声自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高年级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中间。
“一个进修生,懂什么原位聚合?陈教授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
“苏念博士竟然要配合他?这……这简直胡闹!”
“等着看笑话吧,这种空中楼阁的想法,没有深厚的积累根本玩不转。”
但这些议论,都被陈松教授以绝对的权威压了下去。
他对林川的信任,源于那天办公室里一针见血的分析和那份超越年龄的洞察力。
宿舍的更是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赵大力现在走路都带风,逢人便说“秦川是我哥们儿”,仿佛林川的荣耀有他一份。
王晓则更加沉默,看向林川的眼神里除了敬畏,更多了一丝对知识与能力的纯粹向往。
面对室友和同学们的八卦,尤其是关于他和苏念的关系,林川始终保持着惯常的平静和疏离。
“只是学术合作,苏学姐能力很强,我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他轻描淡写地将话题引向专业领域,让试图挖掘更多“内幕”的人无从下手。
“原位聚合”研究小组正式成立,核心成员只有三人:林川、苏念,以及被陈教授指派过来协助具体实验操作的一名资深实验员——马工。
小组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实验室和一笔启动经费。
工作的强度远超常人想象。
林川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进修生”的课程,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
白天,他与苏念、马工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反应流程,筛选合适的树脂单体和引发体系;
晚上,他独自泡在图书馆或实验室的电脑前,查阅海量文献,利用他强大的数学能力构建初步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原位聚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界面反应。
他的生活节奏变成了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常常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有时甚至直接在实验室的休息间和衣而卧。
苏念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她最初对“配合”林川确实心存一丝别扭,但很快,这点别扭就被林川展现出的惊人专注、效率和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对科研方向的精准把握所驱散。
林川并非全知全能。
在具体的化学合成细节、仪器操作规范上,他需要虚心向苏念和马工请教。
但他强大的学习能力让他飞速进步,往往一点就透,举一反三。
更关键的是,他总能在大家陷入细节纠缠时,跳出框架,从更宏观、更本质的角度指出问题的关键。
例如,在一次关于选择何种硅烷偶联剂对碳纤维进行表面预处理的讨论中,马工倾向于沿用课题组以往经验,苏念则在几种文献报道的方案间犹豫不决。
林川在仔细聆听了各方意见和查阅相关数据后,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思路:
“我们是否过于关注偶联剂本身与纤维的键合,而忽略了它在后续原位聚合中对单体扩散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他调出自己初步模拟的数据趋势,“或许,我们应该放弃追求最强的初始黏结,转而选择一种能‘引导’聚合反应有序进行,形成更规整界面相的预处理策略,哪怕初始键合强度稍弱。最终的宏观性能,可能反而更优。”
这个观点让苏念和马工都愣住了。
这完全颠覆了传统复合材料界面优化“越强越好”的思维定式,而是将界面视为一个“动态反应场”来设计。
苏念沉思良久,冰琉璃般的眸子里光芒闪烁:“有道理!界面不应是静态的‘胶水’,而应是参与反应、协同变形的一部分!秦川,你的思路……总是这么与众不同,却又直指核心!”
马工也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信服,感慨道:“秦工,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看问题的角度太刁钻了!”
在这样的合作中,林川凭借其超越时代的视野(源自系统知识)和强大的分析能力,迅速成为了这个小小研究组实际上的“灵魂人物”。
苏念负责将他的构想细化成可执行的实验方案,并利用她深厚的专业功底查漏补缺;
马工则凭借其精湛的实验技术,将方案转化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三人小组以一种高效而默契的方式运转起来,很快便完成了初步的探索性实验,获得了一批令人鼓舞的数据。
这是一个周五的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林川和苏念。
马工已经下班,明亮的灯光下,只有仪器低沉的运行声和两人偶尔敲击键盘、翻阅资料的声音。
他们刚刚结束了对一批新样品测试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比预期还要好,显示他们选择的“原位聚合”路线确实大有可为。
连续高强度的熬夜,让林川的精神和身体都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他靠在椅背上,本想闭目养神片刻,梳理一下接下来的思路,但沉重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意识迅速变得模糊,陷入了深沉的睡眠。
苏念整理完最后一份数据,抬起头,正准备和林川讨论下一步计划,却看到他已经睡着了。
灯光下,他清瘦的脸庞带着难以掩饰的倦容,眉头即使在睡梦中也无意识地微微蹙着,仿佛仍在思考着某个难题。
苏念心中微微一动。
这段时间的紧密合作,让她对这个神秘而强大的“学弟”有了更复杂的观感。
他工作时如同精密仪器般冷静高效,思维敏锐得可怕;
但偶尔流露出的疲惫,以及此刻毫无防备的睡颜,又让她想起爷爷信里那句“需要静养的晚辈”。
她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叫醒他,拿起自己挂在椅背上的外套,准备给他披上。
然而,就在她的手指即将触碰到林川肩膀的瞬间——
异变陡生!
睡梦中的林川身体猛地一颤,如同过电般绷紧!
他的呼吸骤然变得急促而粗重,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呜咽。
他的双手猛地攥紧了拳头,指节因极度用力而发白,手背上青筋暴起。
额头上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顺着鬓角滑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