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统帅全军,建百支特战队称霸全球 > 第483章 初步成功!

第483章 初步成功!(2/2)

目录

更让苏念心惊的是他的表情——

那双平时深邃平静的眼睛紧闭着,眼睑下的眼球在快速转动,脸上的肌肉扭曲,充满了极致的痛苦、警惕和……

一种她从未见过的、仿佛要撕裂一切的暴戾!

他仿佛正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了无尽危险和惨烈厮杀的世界。

“不……晓晓……走……”

含糊不清的词语从他紧咬的牙关中挤出,带着令人心颤的绝望和恐惧。

苏念的手僵在半空,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几乎停止了跳动。

她吓得后退了半步,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这不是普通的做噩梦!这反应太剧烈,太骇人了!

她从未见过一个人会在睡梦中表现出如此强烈的痛苦和……

杀气?对,就是杀气!

那一瞬间从林川身上散发出的冰冷气息,让她如坠冰窖,遍体生寒。

她想起了爷爷信里模糊的提及,想起了林川偶尔流露出的、与校园格格不入的沉郁气质,想起了他远超常人的意志力和那种对身体的精准控制……

一个隐约的猜测浮上心头——他可能经历过极其可怕的事情,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就在苏念不知所措,考虑是否要强行叫醒他时,林川身体的颤抖开始慢慢减弱。

他紧握的双拳一点点松开,急促的呼吸也逐渐变得平缓,虽然依旧粗重,但那股骇人的暴戾气息如同潮水般退去。

他并没有惊醒,只是仿佛在那场无形的战争中暂时脱离了最激烈的交火区,但疲惫和痛苦依旧清晰地写在他的脸上和紧绷的身体线条上。

苏念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她看着林川在睡梦中依旧不安的睡颜,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后怕,有震惊,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和理解。

她终于明白,他那身惊人的本领和沉稳背后,背负着怎样沉重的代价。

她最终还是没有叫醒他,也没有再试图给他披上外套,生怕任何一点外界的刺激都会再次引发他激烈的反应。

她只是默默地关掉了刺眼的主灯,只留下一盏昏暗的台灯,然后轻轻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一份文献,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实验室里恢复了寂静,只有仪器规律的嗡鸣和林川逐渐平稳的呼吸声。

时间缓缓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林川的眼睫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

最初的几秒,他的眼神还有些涣散和迷茫,带着未散尽的惊悸。

但当他看到昏暗灯光下苏念的身影,感受到身处在熟悉的实验室时,那抹凌厉迅速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疲惫的清醒。

他坐直身体,揉了揉依旧有些胀痛的太阳穴,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我睡了多久?”

苏念放下根本没看进去的文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没多久,大概半小时。”

她顿了顿,装作不经意地问道,“你做噩梦了?刚才看你好像……睡得不太安稳。”

林川的动作微微一顿,抬眼看向苏念。

昏暗的光线下,她清冷的侧脸看不出太多情绪,但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语气中那一丝极细微的紧绷。

他知道了。

刚才自己肯定又出现了症状,恐怕……吓到她了。

一股深深的无奈和自我厌弃涌上心头,但很快被他压下。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平稳,带着一丝歉意:“嗯,老毛病了,没什么。吓到你了?抱歉。”

他的坦然承认,反而让苏念不知该如何接话。

她摇了摇头:“没有。只是……看你好像很辛苦。”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轻声补充道,“如果……如果需要帮助,或许可以找校心理中心的老师聊聊?或者……我认识一位不错的医生。”

林川看着她眼中那抹真诚的、试图掩饰却依然流露出的关切,心中微微一暖。

他摇了摇头,露出一抹淡淡的、带着疲惫的笑容:“谢谢,不用。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比之前……已经好很多了。”

他这句话并非安慰。

相比之前在“归巢”初期的彻底失控,相比在宿舍里差点误伤王晓的惊险。

这一次,他虽然在梦中依旧经历了惨烈的挣扎,但身体的本能反应确实有所减弱,并且没有完全被心魔主宰而惊醒。

这微小的进步,对他而言,意义重大。

老班长的话在他心中回响——“心里的仗,不是一晚上就能打完的……得学着跟它共存……带着这疤,往前走。”

苏念看着他脸上那抹复杂难明的笑容,没有再坚持。

她只是点了点头:“那就好。时间不早了,数据也分析得差不多了,回去休息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好。”林川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你也早点回去。”

半个月的时间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研究中飞逝。

林川主导的“原位聚合”小组,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阶段性突破。

他们成功筛选出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树脂单体与引发剂体系,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首次在经特殊预处理的碳纤维表面,观察到了理想的原位聚合现象。

初步的测试数据令人振奋。

与课题组之前性能最好的传统复合材料相比,新制备的样品在层间剪切强度上提升了约百分之十五,而更关键的是,其界面韧性——

即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提升了近百分之三十!

这完美印证了林川之前关于“构建模量梯度过渡界面相”的构想,表明新的工艺确实从本质上改善了纤维与基体的结合质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粘得更牢”。

当马工将最终整理好的测试报告放在陈松教授办公桌上时,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教授也忍不住激动地站了起来,戴着老花镜反复看了好几遍数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