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危局暗隐破迷踪(2/2)
“快请他进来。”黛玉连忙说道,又对紫鹃叮嘱,“让他去外间的厅堂等候,别让府里其他人知道。”
片刻后,紫鹃领着一位身穿青布长衫的中年男子走进来。那男子面容方正,举止稳重,见到宝玉和黛玉,连忙躬身行礼:“小人是甄府的管家,姓周。奉我家老爷之命,特来拜见宝二爷、林姑娘。”
宝玉请周管家坐下,紫鹃端上茶水。周管家喝了口茶,才开门见山地说道:“小人今日来,是因为我家老爷听闻近来有人在金陵四处打探‘金陵秘藏’的消息,还听说二爷和姑娘找到了与秘藏相关的线索。我家府中也藏有一本《金陵志》的残卷,上面记载的内容,恐怕会给荣国府和甄府带来祸患,所以老爷特意让小人来告知二爷和姑娘。”
黛玉心中一动,问道:“周管家,不知甄府的残卷上记载了什么?”
周管家叹了口气,说道:“残卷上写着,这金陵秘藏并非什么珍宝,而是前朝一位姓沈的忠臣收集的贪官污吏的罪证。那位沈大人遭奸臣陷害,怕罪证被毁,就将罪证藏在了栖霞山的秘藏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公之于众,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只是残卷上还说,那些被记载罪行的官员,后代如今大多在朝中任职,若是他们知道秘藏的存在,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销毁罪证,到时候不仅藏有线索的人会遭殃,就连咱们这样的世家大族,也会被他们视为眼中钉。”
宝玉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么说,那些在金陵打探秘藏的外地人,就是那些官员的后代派来的?他们抢我的玉珏,就是为了找到秘藏,销毁罪证?”
“极有可能。”周管家点头,“我家老爷还说,那本完整的《金陵志》里,应该记载了秘藏的具体位置和开启方法。二爷和姑娘既然找到了《金陵志》,可得多加小心,那些人手段狠辣,说不定会对二位不利。”
黛玉思索片刻,说道:“多谢周管家告知。不知甄府老爷可有什么打算?咱们两家若是能联手,也好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周管家说道:“我家老爷正是此意。他让小人转告二爷和姑娘,若是二位打算前往栖霞山寻找秘藏,甄府愿意派人手协助,务必确保秘藏中的罪证不落入恶人之手。另外,我家少爷甄宝玉近日要去京城求学,老爷想让他顺带将秘藏的消息告知忠顺王爷。忠顺王爷素来刚正不阿,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就算那些官员想反扑,也不敢太过放肆。”
宝玉和黛玉闻言,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忠顺王爷在朝中威望极高,又深得皇上信任,若是能得到他的帮助,此事定会顺利许多。
“请周管家回复甄府老爷,就说我们同意联手。”宝玉说道,“我们已经安排了猎户去栖霞山探查地形,等确定了秘藏的具体位置,就立刻通知甄府,一同前往。”
周管家起身行礼:“小人定将二爷的话转告老爷。若是二位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派人去甄府联系,小人告辞了。”
送走周管家后,宝玉和黛玉又商议了许久。他们知道,接下来的事情绝不会轻松,那些官员的后代既然已经盯上了秘藏,肯定会在栖霞山设下埋伏,想要抢夺《金陵志》和玉珏。
“咱们得尽快出发。”黛玉说道,“猎户们今日应该能探查完地形,明日一早咱们就带着护院去栖霞山,争取在那些人之前找到秘藏。”
宝玉点头,立刻让人去通知茗烟,让他明日一早带着猎户在府门口集合。同时,他还让人去荣国府的武馆,挑选了二十名武功高强的护院,准备一同前往栖霞山。
夜幕降临,潇湘馆的灯火一直亮到深夜。黛玉将《金陵志》和玉珏仔细收好,放进一个特制的锦盒里,贴身携带。宝玉则在一旁整理明日需要带的东西,两人都知道,明日的栖霞山之行,将会是一场硬仗。
第六折途中惊变化危机
第三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荣国府的府门口就集结了一队人马。宝玉穿着一身藏青色劲装,腰间挂着那柄常用的匕首,黛玉则换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浅粉色骑装,头发高高束起,显得格外干练。茗烟带着五个猎户站在最前面,二十名护院手持长刀,整齐地站在两侧,气势十足。
“都准备好了吗?”宝玉看向众人,声音沉稳。
“准备好了!”众人齐声应道。
宝玉点了点头,翻身上马,对黛玉伸出手:“林妹妹,上来吧,咱们一起走。”
黛玉握住宝玉的手,轻盈地跳上马鞍,坐在宝玉身后,双手轻轻环住他的腰。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栖霞山出发,马蹄声在清晨的街道上响起,格外清晰。
栖霞山位于金陵城东北方向,距离城区约有半个时辰的路程。一路上,宝玉和黛玉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生怕遇到埋伏。好在一路平安,半个时辰后,他们便抵达了栖霞山脚下。
“二爷,姑娘,”茗烟指着前面一座山峰,“猎户说,落星岩就在那座山峰的半山腰,咱们顺着这条小路上去,约莫一个时辰就能到。”
宝玉勒住马,抬头望去,只见那座山峰高耸入云,山上草木葱郁,一条蜿蜒的小路隐在树林中,若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好,咱们就走这条小路。大家都小心些,注意观察周围的动静。”
众人下马,将马拴在山脚下的一棵大树上,然后沿着小路往山上走。护院们分成两队,一队走在前面开路,一队走在后面断后,宝玉和黛玉则走在中间,由茗烟和猎户护着。
山路崎岖,杂草丛生,猎户们拿着砍刀在前边开路,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突然,前面的护院停住了脚步,警惕地盯着前方的树林:“有动静!”
众人立刻停下脚步,握紧手中的武器。宝玉将黛玉护在身后,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树林。片刻后,只见一群人从树林里冲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身穿锦袍,手持一把大刀,身后跟着十几个打手,个个凶神恶煞。
“把《金陵志》和玉珏交出来,饶你们不死!”那壮汉大声喊道,声音粗哑,带着几分嚣张。
宝玉认出,那壮汉正是金陵知府的小舅子,名叫王三。此人在金陵城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是个出了名的恶霸。没想到他竟然也盯上了秘藏,想来是金陵知府担心自己祖上的罪行败露,派他来抢夺《金陵志》和玉珏。
“王三,你竟敢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抢劫,就不怕朝廷降罪吗?”宝玉厉声喝道。
王三冷笑一声:“朝廷?在这金陵城里,我姐夫就是朝廷!识相的就赶紧把东西交出来,不然别怪我手下无情!”说罢,他挥了挥手,身后的打手们立刻冲了上来。
“保护二爷和姑娘!”护院们齐声喊道,迎了上去。顿时,刀光剑影,打斗声在山林中响起。
宝玉拉着黛玉往后退,躲到一棵大树后面。黛玉从怀中掏出一个香囊,里面装着父亲留下的迷迭香——这种迷迭香经过特殊炮制,香气能让人头晕目眩,失去力气。她对宝玉说:“宝玉,我去把香囊扔到他们中间,你趁机带着护院反击。”
宝玉点头,紧紧握住黛玉的手:“你小心些。”
黛玉深吸一口气,趁着打手们注意力都在护院身上,悄悄绕到他们侧面,将香囊用力掷在地上。香囊落地的瞬间,里面的迷迭香粉末散了出来,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打手们闻到香气,顿时头晕目眩,动作变得迟缓起来。护院们见状,立刻趁机发起反击,一时间,打手们纷纷倒地,哀嚎声不断。
王三见势不妙,想要转身逃跑,却被一个护院拦住。两人缠斗起来,王三虽然力气大,但武艺远不如护院,没几个回合,就被护院打倒在地,捆了起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着劲装的人马朝着这边疾驰而来,为首一人手持马鞭,正是甄府派来的护卫头领。
“宝二爷、林姑娘,我家老爷担心二位安危,特命我带二十人前来支援!”护卫头领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躬身行礼,目光扫过地上被捆住的王三和倒地的打手,又道,“这些人交由我们处置,绝不让他们走漏风声。”
宝玉松了口气,对护卫头领拱手道:“多谢甄世伯费心,此番多亏你们及时赶到。”
黛玉也上前道谢,随即眉头微蹙:“王三是金陵知府的小舅子,他失踪了,知府定会追查。咱们得尽快离开这里,免得被官府的人缠上。”
护卫头领点头应下,立刻让人将王三和打手们押到山脚下隐蔽处看管,又留下几人警戒,其余人则护送宝玉、黛玉一行人继续往落星岩去。
山路愈发陡峭,两旁的树木也越来越茂密,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猎户走在最前面,用砍刀劈开拦路的藤蔓,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处岩壁:“二爷、姑娘,前面就是落星岩了!”
众人快步上前,只见那岩壁通体呈深灰色,形状酷似坠落的星辰,岩下果然有一个被藤蔓遮掩的洞口,洞口仅容一人通过。黛玉从怀中取出《金陵志》,翻到记载落星岩的那一页,对照着地形图确认:“没错,这就是秘藏的入口。”
宝玉解下腰间的玉珏,走到洞口前。洞口上方刻着一个与玉珏纹路相似的凹槽,他将玉珏轻轻嵌入凹槽,只听“咔嗒”一声轻响,洞口的藤蔓缓缓向两侧分开,露出一条黑漆漆的通道。
“我先进去探路。”一名护院主动请缨,手持火把率先走进通道。宝玉和黛玉紧随其后,其余人则在洞口警戒。通道内阴冷潮湿,墙壁上不时有水滴落下,火把的光芒照亮了通道两侧的石壁,上面刻着一些模糊的文字,似乎是前朝的篆书。
走了约莫半炷香的时间,通道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宽敞的石室。石室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石盒,石盒上雕刻着复杂的花纹,与《金陵志》中记载的秘藏容器一模一样。
黛玉走上前,轻轻拂去石盒上的灰尘,发现石盒侧面有一个小小的锁孔,正是为玉珏设计的。宝玉再次取出玉珏,插入锁孔,转动片刻后,石盒“吱呀”一声打开了。
石盒内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叠泛黄的卷宗,正是前朝沈大人收集的贪官罪证。宝玉和黛玉对视一眼,心中既激动又沉重——这些罪证,承载着无数百姓的冤屈,也关系着金陵城的安危。
“咱们赶紧把罪证收好,尽快离开这里。”黛玉小心翼翼地将卷宗放进随身的锦盒里,生怕损坏了这些珍贵的证据。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时,通道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伴随着呼喊声:“快!他们肯定在里面!别让他们跑了!”
“是知府的人!”茗烟脸色一变,“定是王三的手下通风报信了!”
护卫头领立刻拔出腰间的长刀,对众人道:“二爷、姑娘,你们带着罪证从石室后面的密道离开,我带人与他们周旋!”他指着石室角落一处隐蔽的石门,“这是我们提前探查发现的密道,能直接通到山后的小路。”
宝玉点头,握紧黛玉的手:“林妹妹,咱们走!你们多加小心!”
众人兵分两路,宝玉、黛玉带着茗烟、紫鹃和几名护院从密道离开,护卫头领则带着其他人在石室门口迎战。密道内狭窄昏暗,只能容一人依次通过,黛玉紧紧抱着装有罪证的锦盒,在宝玉的搀扶下,一步步艰难地往前走。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众人终于走出密道,来到山后的小路。小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远处隐约能看到一条小溪,正是之前地形图上标注的位置。
“咱们沿着小溪走,就能回到金陵城了。”茗烟指着小溪的方向,松了口气。
黛玉却停下脚步,眉头微蹙:“等等,咱们不能直接回府。知府的人既然已经知道咱们在栖霞山,肯定会在回城的路上设卡拦截。咱们得先去甄府的别院,把罪证妥善保管起来,再从长计议。”
宝玉赞同道:“还是林妹妹考虑周全。咱们现在就去甄府别院,与甄世伯汇合。”
一行人沿着小溪往甄府别院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小心翼翼,避开了往来的行人。夕阳西下时,终于抵达了甄府的别院。甄府老爷早已在别院门口等候,见到宝玉和黛玉平安归来,松了口气:“二位平安就好!罪证是否顺利取出?”
黛玉点头,将装有罪证的锦盒递给甄府老爷:“幸不辱命,罪证都在这里了。只是知府的人已经知道此事,恐怕会对咱们不利。”
甄府老爷接过锦盒,仔细收好,神色严肃道:“我已经派人去打听了,金陵知府确实在全城搜捕你们,还说你们是‘盗取国家秘藏的乱臣贼子’。看来他是想颠倒黑白,销毁罪证。”
宝玉怒声道:“这知府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如此污蔑我们!”
甄府老爷叹了口气:“他也是狗急跳墙了。他祖上的罪行,在罪证里记载得清清楚楚,若是被朝廷知道,他不仅会丢官,还会被满门抄斩。咱们现在不能硬碰硬,得尽快把罪证送到京城,交给忠顺王爷。”
黛玉思索道:“甄世伯,之前您说甄宝玉公子要去京城求学,不如就让他带着罪证去京城。宝玉公子身份特殊,不易引起怀疑,而且他与忠顺王爷的世子有过交情,更容易见到忠顺王爷。”
甄府老爷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宝玉明日一早就启程,我已经为他安排好了车马和护卫,确保他能安全抵达京城。”
众人商议妥当,便在甄府别院住了下来。夜晚,宝玉和黛玉坐在别院的院子里,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都有些感慨。
“没想到这次栖霞山之行,竟然如此凶险。”黛玉轻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
宝玉握住黛玉的手,温柔道:“都过去了。只要罪证能顺利送到忠顺王爷手中,那些贪官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咱们也能安心了。”
黛玉点头,靠在宝玉的肩上,闭上了眼睛。她知道,虽然眼下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但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不过,只要能和宝玉并肩作战,她就有信心面对一切困难。
第七折共商对策定乾坤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甄府别院的院子里就已经忙碌起来。甄宝玉穿着一身青色长衫,背着一个轻便的行囊,行囊里装着抄录好的罪证副本——原件已被妥善保管在甄府的密室中,只待朝廷派人来取。
“父亲,儿子这就出发了。您放心,我定会把罪证安全交给忠顺王爷。”甄宝玉对着甄府老爷躬身行礼,语气坚定。
甄府老爷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路上多加小心,遇到事情不要冲动,记得保护好自己。”他又看向宝玉和黛玉,“二位放心,我会派人暗中保护宝玉,确保他能顺利抵达京城。”
宝玉和黛玉上前,对甄宝玉道:“一路上辛苦了。若是遇到困难,就按照咱们之前约定的暗号,联系甄府的人。”
甄宝玉应下,翻身上马,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看着甄宝玉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众人心中都有些忐忑,却也充满了期待。
回到别院的厅堂,甄府老爷将宝玉和黛玉请到上座,神色严肃道:“现在罪证的副本已经送往京城,咱们得做好应对金陵知府的准备。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派人来甄府搜查。”
黛玉思索道:“甄世伯,咱们可以先下手为强。咱们手里有他祖上的罪证,虽然原件不能轻易示人,但可以拿出一部分抄录的内容,匿名交给金陵的按察使。按察使素来公正,若是知道知府祖上的罪行,定会对他产生怀疑,这样他就不敢轻易对咱们动手了。”
宝玉赞同道:“这主意好!按察使与知府向来不和,若是能让按察使牵制知府,咱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等待京城的消息。”
甄府老爷点头:“就这么办!我这就让人去准备抄录的罪证,匿名送到按察使府中。另外,我还会让人在金陵城里散布消息,说知府之所以搜捕你们,是因为你们发现了他祖上的秘密,让百姓们对他产生不满,这样他就会陷入舆论的压力中,不敢轻举妄动。”
众人商议妥当,立刻开始行动。甄府的人很快就将抄录的罪证送到了按察使府中,同时,金陵城里也渐渐流传开知府“因私怨搜捕良民”的消息,百姓们议论纷纷,对知府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
果然,没过几日,金陵知府就收到了按察使的传讯,让他停止对宝玉和黛玉的搜捕,还质问他为何“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知府又惊又怒,却也不敢公然对抗按察使,只能暂时停止了搜捕行动。
宝玉和黛玉在甄府别院住了下来,每日除了关注京城的消息,便是整理《金陵志》中关于秘藏的其他记载,希望能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期间,茗烟和紫鹃也回了一趟荣国府,向贾母禀报了事情的进展,贾母得知罪证已送往京城,松了口气,叮嘱他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保护好自己。
十日后,京城终于传来了消息——甄宝玉顺利见到了忠顺王爷,将罪证的副本交给了他。忠顺王爷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立刻将罪证呈给了皇上。皇上龙颜大怒,下令让忠顺王爷亲自前往金陵,彻查此事。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松了口气。甄府老爷笑道:“太好了!忠顺王爷亲自前来,那些贪官肯定插翅难飞!”
宝玉和黛玉也十分激动,黛玉道:“咱们现在可以将罪证的原件取出来,等忠顺王爷到了金陵,就亲手交给她。”
甄府老爷点头,带着宝玉和黛玉来到甄府的密室,取出了装有罪证原件的锦盒。看着锦盒里泛黄的卷宗,宝玉感慨道:“这些罪证,终于能重见天日了。沈大人泉下有知,也该安息了。”
几日后,忠顺王爷抵达金陵。宝玉和黛玉带着罪证的原件,与甄府老爷一同前往忠顺王爷的行辕。忠顺王爷见到他们,十分客气,接过罪证后,仔细翻阅了一番,神色严肃道:“这些罪证十分重要,足以将那些贪官绳之以法。多谢二位和甄老爷的帮助,若是没有你们,这些罪行恐怕还要被掩盖下去。”
宝玉和黛玉连忙道:“王爷客气了。为民除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随后,忠顺王爷按照罪证上的记载,立刻下令逮捕了金陵知府以及其他涉案官员的后代。金陵城的百姓得知此事后,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忠顺王爷公正严明。
事情尘埃落定后,宝玉和黛玉回到了荣国府。贾母见到他们平安归来,十分高兴,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府中的其他人也纷纷前来道贺,为荣国府避开了一场祸患而庆幸。
夜晚,潇湘馆的院子里,月光皎洁,微风拂面。宝玉和黛玉并肩坐在石凳上,手中拿着那本《金陵志》。
“没想到这场关于‘金陵秘藏’的风波,终于平息了。”黛玉轻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
宝玉点头,将黛玉揽入怀中:“是啊,多亏了咱们大家同心协力。以后,咱们再也不用为这些事情担心了。”
黛玉靠在宝玉的怀里,望着天上的明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困难,但只要能和宝玉在一起,和身边的人同心协力,就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
这场因“金陵秘藏”引发的危局,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得以化解。荣国府不仅避开了祸患,还为金陵百姓除去了一大祸害。而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也在这场风波中愈发深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