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李道宗智擒颉俐(2/2)
当吉利可汗身着旧袍,步履沉重地登上丹墀之时,群臣默然,目光齐聚。有人冷笑,有人怜悯,更有边将欲上前羞辱,却被魏征以目制止。殿前寂静如渊,唯脚步声回荡。
忽有近臣奏曰:“昔匈奴呼韩邪归汉,曾为汉帝起舞;今突厥覆灭,可汗来降,亦当示诚于天下。”
太宗闻言含笑点头,目光深邃,似有所思,遂命设宴太极殿,赐群臣共饮,并令吉利可汗当场起舞,以彰国威。
一时丝竹并作,舞袖翻飞。吉利可汗面沉如水,缓缓起身,虽神情黯淡,却仍尽力舒展肢体,依胡俗踏节而舞。其舞姿粗犷苍凉,双臂如鹰展翅,脚步沉重如踏故土,旋转之间似在追忆昔日驰骋大漠的豪情。然而每一步落下,皆带着亡国之痛,每一转身,皆似与过往诀别。
殿上之人,或笑或叹,或窃语议论。唯太宗端坐不动,目视良久,方轻叹道:“此舞非欢愉之舞,乃悲歌也。朕知其心,非屈于兵甲,实屈于天命。”
酒至半酣,太宗举杯而言:“自古夷狄难驯,唯德化可服。朕不以兵戈为胜,而以仁义怀远。今日之举,不在辱人,而在安边。愿自此以后,瀚海为平,塞外无尘,各族共处,共享太平!”
言罢,满堂肃然,掌声雷动。房玄龄低声道:“陛下以舞代刑,化敌为友,实乃千古未有之仁政。”长孙无忌亦赞:“此一举,胜十万雄师。”
是夜,长安灯火通明,坊市喧腾,百姓饮酒庆贺,孩童模仿胡舞嬉戏,街头巷尾皆传“可汗献舞”之事。而在太极宫偏殿,义成公主独坐窗前,望着一轮清冷明月,手中握着一枚早已褪色的隋宫玉佩,指尖轻轻摩挲,泪光微闪。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江南烟雨,也见不到故国亲人。但她亦明白,这场和平,值得。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卷残破诗稿,乃是当年离京前一位老师所赠《楚辞》抄本,边角已泛黄卷曲。她低声吟诵:“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声音微颤,却透着几分坚韧。她不是战场上的英雄,却是命运洪流中始终挺立的女子。从洛阳到漠北,从青春少女到白发妇人,她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和亲”。
而远在阴山之北,残雪映月,天地幽寂,唯余一匹脱缰孤马,毛色灰褐,瘦骨嶙峋,久久伫立于旧营遗址,低头嗅着焦土气息,仿佛仍在倾听那曲无人应和的草原长调……
风过荒原,呜咽如诉,像是大地在低语:
一个时代落幕了,
但记忆,从未消散。
多年之后,边关孩童仍会指着北方说:“那里曾有过一个强大的国度。”而史官执笔,在贞观十四年的册页上郑重写下:“突厥平,可汗归附,北疆晏然。”
历史只记结果,却不言过程之艰辛,不录人心之挣扎。唯有那些埋在雪下的名字,和风中飘散的歌声,还在默默诉说——
关于荣耀与陨落,关于征服与宽恕,关于战争尽头,那一缕不肯熄灭的人性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