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苏定方演义 > 第274章 班师回朝庆功宴 满朝文武皆升赏

第274章 班师回朝庆功宴 满朝文武皆升赏(1/2)

目录

书接前回。李靖率领大军班师还朝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长安城,朱雀大街早已人山人海,万民空巷。百姓们扶老携幼,手持彩旗鲜花,沿街列队相迎。孩童们踮起脚尖,争先恐后地向军中将士抛洒花瓣;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立于道旁,眼中含泪,口中喃喃:“回来了……咱们的英雄回来了!”一时间,欢呼声、鼓乐声、锣钹齐鸣,响彻云霄。

那日天光初霁,春阳破晓,金乌自东岭跃出,将整座长安城染成一片鎏金色。宫墙巍峨,飞檐翘角直指苍穹,而朱雀门下,旌旗猎猎,鼓角争鸣。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坊市之间人流如织,连平日清冷的务本坊、崇仁坊也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士庶男女。有人攀上酒楼窗台,只为一睹天兵风采;有书生挥毫当场赋诗,题曰《迎凯歌》;更有老妪焚香祷告,祈愿国泰民安,边疆永宁。

当先锋苏定方率铁骑缓缓驰入街口时,人群顿时沸腾。那一排排身披玄甲、背负长枪的骑兵,马蹄踏地如雷,铠甲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天兵临凡。战马通体漆黑,唯有额前一点雪白,似星坠尘世,神骏非凡。每匹战马皆配有镶铜雕龙鞍鞯,缰绳以赤金编织,行走间铿锵作响,气势逼人。

孩子们追着马队奔跑,挥舞着手臂高喊“大将军”;少女们将亲手绣制的香囊抛向阵列,羞涩而虔诚地表达敬意;商贾之家则燃起爆竹,以示庆贺。烟硝弥漫中,一朵朵红绸随风飘舞,仿佛为这支凯旋之师铺就了通往荣耀的红毯。一位盲眼老琴师坐在街边,怀抱焦尾琴,指尖轻拨,《破阵乐》的旋律悠扬而出,引得众人驻足聆听,竟使喧闹街道一时静默。

整个长安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化作一片欢腾的海洋。就连平日闭门不出的贵妇,也掀开帘幕,凝望着那远去的铁流,低声叹道:“此等男儿,方不负盛世。”

太极殿内,龙涎香袅袅升腾,金炉吐瑞,玉阶生辉。殿顶绘有五色祥云与十二辰星图,象征天命所归;蟠龙柱盘绕而上,龙目嵌珠,炯炯有神,似俯瞰人间万象。贞观天子李世民端坐御座之上,明黄龙袍绣九爪金龙,头戴冕旒十二旒,神情庄重而不失温润。身旁是温婉贤德的长孙皇后,凤冠霞帔,仪态端庄,手中轻执玉如意,目光柔和地扫过殿中群臣。

殿前文武百官分列两班,皆着朝服佩玉带,神情肃穆中难掩喜悦。房玄龄须发微颤,眼中泛光;魏征虽依旧板着脸,嘴角却悄然上扬;程咬金咧嘴大笑,被身旁秦叔宝悄悄踢了一脚才收敛几分。忽闻宫门外钟鼓齐鸣,三十六响礼炮轰然炸响,内侍高唱:“大元帅李靖凯旋归朝——”

话音未落,李靖已率诸将步入大殿。他们虽风尘仆仆,征衣未解,靴底犹沾漠北黄沙,却个个精神抖擞,目光如炬,步伐整齐划一,如同刀锋裁出的直线。李世民起身离座,亲自迎至丹墀之下,双手扶住李靖双臂,动情道:“元帅远征塞外,餐风饮雪,为朕扫平东突厥,此功盖古今,实乃社稷之柱石!辛苦你们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回荡在大殿之中。那一刻,不仅是君臣之情,更似战友重逢,饱含信任与托付。

李靖躬身深拜,声音沉稳而谦逊:“此非臣一人之功。陛下运筹庙算,将士效命疆场,三军同心,方能破敌千里。若论功勋,实属全军上下共成。”

他语罢抬头,目光掠过殿中同袍——苏定方挺胸昂首,眼中燃烧着年轻的火焰;李积神色淡然,却掩不住眼角的激动;程咬金偷偷抹了把眼角,嘟囔着“老子不哭”;秦叔宝默默握紧腰间刀柄,仿佛仍能听见战场上嘶吼的回音。

李世民朗声大笑:“有功不赏,何以励众?大唐律法,赏罚分明,今日只论功绩,不论虚辞!”说罢挥手示意,内侍捧出明黄圣旨,展开宣读:

“卫国公李靖,谋定北疆,决胜漠南,功冠群伦。特加封代国公,食邑三千户,赐黄金百斤、锦缎千匹、良田百顷,并许子孙世袭爵位!”

满殿哗然,众人无不钦服。这已是超品之荣,几乎与开国元勋比肩。李靖再度谢恩,神色平静,唯有眼角微颤,显露出一丝动容。他知道,这份殊荣背后,是无数将士埋骨荒原的代价。

“英国公李积,协力征伐,调度有方,加授司空之职,位列三公,食邑两千户,赐紫袍金带,配享太庙殊荣!”

李积出列跪拜,额头触地三寸。这位历经三朝的老将,此刻竟微微颤抖。他曾追随李密,辗转归唐,一生戎马,终在此刻登临人臣极位。

“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内侍声音陡然提高,“深入敌境,奇袭颉利牙帐,斩将夺旗,勇冠三军!特晋正三品上将军,掌禁军左骁卫,加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破虏将军’印绶,另赏宝马十匹、宝刀一口!”

苏定方出列跪拜,铠甲铿然作响。他抬头望向御座上的帝王,心中热血翻涌。那一夜雪夜奔袭三百里,踏冰河、越沙碛,寒风割面如刀,战马冻毙十余匹,弟兄们靠啃干粮、饮雪水支撑前行。终于在黎明破晓之际突袭可汗牙帐,火光冲天,箭雨如蝗,他亲斩敌将三人,夺旗立帜,一举瓦解敌军中枢。

如今功成名就,却不觉荣耀,唯感责任更重。他深知,这一纸诏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边疆未靖,四夷环伺,大唐的安宁,需由无数将士用性命守护。

随后,秦叔宝、程咬金、张公谨、史大奈等数十名将领依次受封,或升官阶,或增禄米,或赐宅邸,人人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甲胄碰撞之声此起彼伏,谢恩之声连绵不断,整个大殿仿佛被一股激昂的正气所充盈。

文臣之中,唐俭因智擒颉利可汗残部、拖延其南逃路线而立下奇功,擢升为户部尚书,参议政事;房玄龄调度粮草无误,保障前线供给,获赐庄园一座、奴婢二十人;杜如晦主持战后安抚文书,条理清晰,恩威并施,晋爵一级;魏征则因屡献安边良策,得御笔亲书“忠直可嘉”匾额一方,悬于府门。

李世民环视满朝英杰,豪情顿生,举杯朗声道:“今日不议政务,不论是非,唯有一件事——庆功!诸卿皆为国之栋梁,朕心甚慰。来,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丝竹骤起,舞姬轻移莲步,执羽而舞。她们身着霓裳羽衣,裙裾飞扬,宛若仙娥下凡。琵琶铮铮,羯鼓隆隆,笛声穿云裂石,与殿外春风应和。宫女穿梭其间,奉上珍馐美酒。琥珀杯中美酒潋滟,珊瑚盘中佳肴琳琅。鹿脯炙、驼峰羹、蟹黄包、水晶脍,皆是御膳房精心烹制,色香味俱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