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苏定方演义 > 第274章 班师回朝庆功宴 满朝文武皆升赏

第274章 班师回朝庆功宴 满朝文武皆升赏(2/2)

目录

最热闹处,莫过于瓦岗旧部所在的席位。秦叔宝、程咬金、徐茂公(即李积)、张公谨等人围坐一处,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哎呀呀,我老程这辈子喝过多少酒?数不清喽!”程咬金一手抓鸡腿,一手举酒盏,胡子上还沾着油星,“可今儿这酒不一样!这是陛下赐的御酒,喝一口,浑身通泰;喝两口,能活九十九;喝三口,直接飞升成仙咯!”

众人哄堂大笑。秦叔宝抚须微笑:“你这张嘴啊,打小就没个正经。”说着,目光转向苏定方,语重心长道:“定方,你可知当年我在河北初见你时,便知你非池中物。那时你不过二十出头,孤身退敌数百骑,胆识过人。如今果然成了朝廷柱石,真乃我大唐之幸!”

苏定方连忙起身拱手:“秦将军谬赞,晚辈岂敢当之?若无诸位前辈提携教导,何来今日成就?便是那夜奇袭,也是依循李元帅部署,借诸将之力而成。”

徐茂公点头赞许:“年轻人不忘根本,难得。但你也莫要太过谦卑。战场之上,机变最为重要。你能临机决断,直捣黄龙,这才是真正的将才。”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欣赏,“将来西北若有战事,陛下必倚重于你。”

此时,偏殿之内,长孙皇后正与高慧英促膝而谈。这位随夫征战多年的巾帼女子,虽未登殿受封,却被皇后亲召入内。她一身素雅罗裙,发髻简朴,眉宇间透着坚毅与温柔。长孙皇后执其手,细细打量,叹道:“你随苏将军出生入死,助守后营,调度辎重,又曾亲率女兵救护伤员,实乃女中豪杰。本宫特赐你‘英烈夫人’封号,另赐凤纹金钗一对、霞帔一袭,望你继续辅佐良人,共卫家国。”

高慧英眼眶微红,俯身叩首:“臣妇何德何能,蒙皇后厚爱,唯有竭尽心力,不负此誉。”她想起那些寒夜里巡视营地的身影,想起为伤兵换药时染血的袖口,想起丈夫出征前那一句“家中托付于你”,不禁心头酸楚,却又倍感荣光。

殿中文武推杯换盏之际,李靖悄然起身,缓步走向文臣席。他在房玄龄与魏征面前驻足,斟满两盏清酒,郑重递上:“此番北征,前方杀敌固然艰辛,后方调度更是不易。粮草一日不断,军心一日不乱,全赖二位大人运筹帷幄。”

房玄龄忙起身接过:“元帅言重了。武将以剑定乾坤,吾等以笔安天下,职责不同,目标一致。”

魏征亦笑道:“古人云:‘兵者,国之大事。’然兵之所恃者,岂止刀剑?更有仓廪实、民心稳、法令行。今日之胜,乃是文武合璧之果。”

李靖举盏遥敬:“愿我大唐,永保此同心同德之风。”

长孙皇后倚栏远眺,见殿内君臣融洽,将士欢颜,不禁对李世民低语:“陛下,北疆既定,四夷震慑,正是休养生息、兴教化、修礼乐之时。若能趁此盛世根基,广施仁政,减赋税、劝农桑、兴学校,则天下百姓必安居乐业,国祚绵长。”

李世民凝望着殿外浩瀚星空,轻声道:“朕常思,创业难,守成更难。今日之宴,不仅是庆功,更是警醒。东突厥虽灭,西有吐蕃,北有薛延陀,南有蛮獠,四方未宁。朕志不在一战之胜,而在万世太平。”

他忽然转身,步至殿中,举起金樽,声如洪钟:“诸位爱卿!东突厥已除,然大唐的脚步,绝不会止步于此!朕誓要让西域诸国遣使来朝,让南海岛夷归附称臣,让草原牧民放下弓箭,执犁耕田!我要让天下之人皆知——大唐不仅有横扫千军的猛将,更有泽被苍生的仁政!四海之内,皆沐我大唐恩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满殿文武齐声高呼,声震屋瓦,气势如虹。连殿外守卫的禁军也都挺直脊梁,振臂呐喊,声浪滚滚,直冲云霄。

这一夜,太极殿灯火通明,直至更深露重方才散去。众将踏着月色归府,脸上带着酒意,心中却燃着壮志。街道上仍有百姓守候,见将军归来,纷纷拱手致意。那一刻,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权贵,而是万家灯火守护者。

苏定方回到府邸,卸下铠甲,捧着朝廷新颁的兵符与诏书静坐良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庞。高慧英端来热茶,轻声道:“怎么了?可是累了?”

苏定方摇头,目光坚定:“这不是结束。今日封赏,是对我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要求。边疆一日不安,将士一日不可松懈。我辈生于盛世,当以血肉筑长城,护这万里江山。”

窗外,长安城依旧灯火点点,如同星河流转。远处钟楼传来悠扬的夜鼓,一声声敲在人心上,仿佛在诉说一个时代的开启。

那个属于大唐的辉煌纪元,正随着这场胜利的余韵,悄然铺展在历史的长卷之上。

而在这繁华背后,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西域的风沙、吐蕃的雪山、漠北的狼烟。新的征程,已在无声中启程。

欲知苏定方等人接下来将迎来何种新的征程,大唐又将如何开拓西域、经略边陲,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