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苏定方演义 > 第280章 西北烽烟起 雄师再出征

第280章 西北烽烟起 雄师再出征(1/2)

目录

书接前回。太极殿的暖阁里,铜鹤香炉袅袅升腾着一缕淡青色的龙涎香气,氤氲在雕梁画栋之间。窗外雪落无声,宫灯映照着琉璃瓦上的积雪,宛如星河垂地。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御案之后,手中展开一幅西域舆图,指尖缓缓划过凉州一带,在那片被朱笔圈出的失陷城池上重重一点,眉宇间隐现怒意。

殿内寂静如渊,唯有炭火在银猊兽炉中噼啪作响,映得帝王侧脸轮廓分明。他目光深邃,仿佛穿透千山万水,直抵那烽火连天的西北边陲。良久,他轻叹一声:“朕励精图治十余载,休养生息,劝课农桑,本欲使四海晏然,百姓安居。岂料吐谷浑竟趁我边防稍弛,骤然犯境,实乃欺我大唐无人乎?”

案几之上,摊开着几张新绘的农具图纸——曲辕犁的弧度经过反复推敲,已由原先的粗犷线条变得流畅而科学;水车的齿轮也重新设计,以黄铜为齿、檀木为轴,既坚固耐用,又省力高效。这些皆出自长孙皇后之手。她自幼熟读《齐民要术》,又常召天下巧匠入宫问策,日夜研思,只为让百姓耕作更易、收成更丰。

此刻,她正立于窗畔,素手执笔,在绢帛上勾勒一座新型灌溉渠的构造图。发髻微松,额角沁出细汗,却浑然不觉。听闻夫君言语,她搁下笔,缓步上前,轻声道:“陛下勿忧。国之根本,在于民心;而民心所向,系于仓廪实、衣食足。如今关中大熟,河北丰收,江南稻浪翻金,粮储充盈,足以支十年军兴。只要将士用命,何惧区区吐谷浑跳梁小丑?”

李世民转头望她,眼中柔光一闪,随即又恢复威严:“然则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番若不能一举荡平其巢,使其永不敢窥我河西,则日后必成肘腋之患。”

话音未落,内侍疾步入殿,跪地奏报:“陛下!西北急报!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亲率铁骑五万,连破昌松、番和、允吾三城,凉州刺史张弘节遣死士突围求援,文书血书‘请速发兵,否则孤城难守’!另据斥候密报,敌军沿途焚村劫舍,掳掠丁口数千,妇孺哭声震野,惨不忍闻……”

殿内空气骤然凝滞。李世民猛地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几,震得茶盏轻晃,碧螺春洒了一角图纸。他双目如电,怒视北方:“放肆!区区蛮夷,竟敢犯我疆土,屠我子民!传朕旨意——命卫国公李靖为西征行军大总管,邢国公苏定方为副总管,统率禁军精锐五万,即刻西征!”

他大步走向舆图,执朱笔勾勒进军路线,声音沉稳而冷厉:“侯君集领左路偏师,由祁连山南麓迂回包抄;李道宗率右翼骑兵穿乌鞘岭直插敌后;李绩屯兵河湟,牵制吐蕃可能之援军。柴绍与平阳公主督运粮草,务使大军粮秣不断,辎重不缺!此战,务求全歼敌酋主力,不留余孽!”

“陛下英明。”长孙皇后微微颔首,随即补充道,“此次出征,不仅要平定吐谷浑叛乱,更要借此契机震慑吐蕃、安抚党项、招抚羌人,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朝廷直辖。可效仿当年治理东突厥之法,设都护府管辖,派驻官吏,修筑驿道,推广华夏文字,兴办义学,使边民知礼仪、识汉字、服王化。”

李世民转身望向皇后,眼中满是赞许:“皇后所虑深远。传谕李靖、苏定方:克复失地之后,立即清查户口,登记丁口,凡愿归附者,免赋税五年,赐牛种、授荒田;抗拒不降者,诛其首领,迁其部众,严惩不贷!另命随军文官携带《论语》《孝经》《千字文》,每下一城,便设学堂一所,教化子弟,播我文明火种!”

圣旨一下,长安震动。钟鼓楼上晨钟暮鼓连响九通,各营将士闻令而动。羽林军、骁骑营、玄甲骑纷纷整装列队,兵器磨砺之声彻夜不绝。战马嘶鸣,旌旗猎猎,整座帝都仿佛化作一座巨大的兵工厂,昼夜运转,只为支撑这一场关乎国运的远征。

邢国公府中,庭院积雪未扫。苏定方一身劲装,手持银枪,正在指点两名少年演练“破阵十三式”。裴行俭年方十六,罗明稍长两岁,皆是将门之后,拜于苏定方门下习武修略。只见枪影翻飞,寒光点点,如梨花纷落,又似银蛇游走。

忽有家将急奔而入:“老爷!宫中八百里加急诏令到——命您即刻披甲赴军营,随李靖大人西征吐谷浑!”

苏定方收枪立定,神色沉稳如山。他脱下练功短褐,换上玄铁重铠,束带佩剑,动作干脆利落。高慧英闻讯而出,怀抱刚满周岁的苏庆杰,另一手牵着三岁的苏锦云。她眼眶微红,却强忍泪水,从袖中取出一方绣帕,上书“凯旋”二字,针脚细密,墨迹犹新。

“西北苦寒,风沙烈烈,万事小心。”她低声叮嘱,“我与孩子们在府中焚香祷告,等你平安归来。”

苏定方接过帕子,轻轻贴在唇边一吻,随即俯身,在儿子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小庆杰咯咯笑着伸手抓他的胡须,苏锦云则怯生生地躲在母亲身后,只探出半个脑袋望着父亲。

他凝视摇篮中熟睡的女儿,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却又迅速压下。身为大唐将领,家国之前,私情须让。他站直身躯,声如洪钟:“待为夫平定西北,荡尽贼寇,便带你与弟弟妹妹去凉州看看。那里有漫山遍野的葡萄园,酿出的酒比长安的更烈,甜得能醉人心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