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西北烽烟起 雄师再出征(2/2)
说罢翻身上马,银枪斜挂背后,披风猎猎作响。马蹄踏破晨霜,扬起一路烟尘而去。
三日后,长安城外校场,朔风凛冽,天地肃杀。数万大军列阵整齐,旌旗蔽日,甲胄如林,刀枪汇成一片钢铁森林。李靖一身银甲,白马长缨,立马阵前,目光如炬扫视全军。
远处尘烟滚滚,苏定方率本部三千精锐驰骋而来。他一马当先,银枪挑空,盔缨飘扬,气势逼人。临近主阵,勒马停步,抱拳朗声道:“末将苏定方,奉旨领军,听候大总管调遣!”
李靖扬鞭大笑:“定方来得正好!我正愁先锋无人可用,如今你这把尖刀到了,何愁敌酋不灭?此战,我要你做开路先锋,直捣伏允老巢!”
“末将愿为先锋!”苏定方声震四野,“不破吐谷浑,誓不还长安!”
此时,侯君集、李道宗、李绩等诸将亦相继率部抵达,抱拳受命,军容鼎盛。柴绍与平阳公主押送粮草随后而至,数千辆粮车绵延数里,骡马嘶鸣,车轮碾过冻土,发出沉闷而稳健的声响。平阳公主虽为女子,然戎装佩剑,英姿飒爽,昔日娘子军统帅之风犹存。她亲自巡视每一辆车厢,查验米粟干肉是否充足,盐巴药材是否齐备,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李世民亲至安远门外送行。他登上高台,手举金杯,面对万千将士,声音洪亮如雷:“西北之地,自古便是我华夏疆土!今日托付诸位忠勇之士,务必荡平叛逆,恢复旧境,让华夏文字传遍西域,让大唐律令施行葱岭!朕在长安,设宴百日,只为迎诸君凯旋!”
“臣等遵旨!”众将齐声应和,拔剑指天,“愿为大唐死战!不负陛下所托!”
声浪冲霄,惊起寒鸦无数。
号角呜咽,战鼓雷动。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向西挺进。苏定方一马当先,银枪在朝阳下闪着冷冽寒光。城楼之上,裴行俭与罗明并肩而立,挥着手中的布巾,目送恩师远去的身影渐渐融入黄沙尽头。
高慧英站在府门前,抱着两个孩子久久未归。雪花落在她的肩头,她却浑然不觉。望着丈夫消失的方向,她低声呢喃:“你要活着回来……孩子们还需要父亲,大唐还需要英雄。”
此刻的凉州城外,残垣断壁间烟火未熄。吐谷浑骑兵纵马劫掠,牧民仓皇逃窜,妇孺哭喊遍野。但他们并不知道,一支正义之师正日夜兼程赶来。他们更不知道,随着这支军队的脚步,不仅战火将被扑灭,秩序将被重建,而且一种全新的文明——书写、教化、律法与仁政——也将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这片久经战乱的土地。
而在千里之外的玉门关驿站,一名年轻的驿卒正奋力更换马匹,将一封盖有“飞骑传信”火漆印的军情文书交予下一程快骑。那封文书上写着:“邢国公苏定方部已于辰时三刻启程,预计七日内可抵武威。”
消息如风,传遍边塞;雄师如虎,蓄势待发。
这一战,不只是为了收复失地,更是为了开辟一个属于大唐的新纪元——一个以武安邦、以文化民、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伟大时代。
华夏的火种,终将照亮西北的万里河山。
欲知李靖、苏定方如何运筹帷幄,千里奔袭,大败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凉州何时重归版图,西域都护府如何设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