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苏定方演义 > 第294章 凯歌唱彻长安道 盛宴同庆辽东归

第294章 凯歌唱彻长安道 盛宴同庆辽东归(2/2)

目录

张士贵老将军颤巍巍地起身,他鬓发皆白,连眉毛都染上了霜雪,手里的酒杯都微微晃动。此次出征,他本可留在长安安享晚年,却执意要亲自押送粮草,说是“要亲眼看着辽东归唐”。此刻他望着龙椅上的李世民,声音带着老态的沙哑:“老臣活了七十岁,历经三朝,今日见辽东故土重归大唐,便是死也瞑目了!”

李道宗、李孝恭两位王爷连忙上前扶住他,李道宗握着张士贵的胳膊,笑着劝道:“老将军说的什么话!如今辽东已复,接下来还要看我大唐四海升平,您可得好好活着,看着陛下开创万世基业呢!”张士贵闻言,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亮,他用力点了点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呛得他连连咳嗽,却笑得比谁都开怀。

马三宝、刘弘基、段志玄、尹开山等老将也纷纷起身,或述战功,或谈见闻,殿内的气氛愈发炽热。牛进达拍着大腿,说起在辽东山地追剿残敌的艰险:“那日在盖马大山,弟兄们踩着齐腰深的雪追了三天,最后把高句丽残兵堵在山洞里,他们还想负隅顽抗,结果被咱们的火攻吓得直接投降了!”王君可紧接着接话,讲起安抚当地百姓的趣事:“那些高句丽百姓刚开始还怕咱们,后来见咱们不仅不抢东西,还帮他们修房子、分粮食,都提着自家酿的米酒来营里道谢,那酒虽烈,却甜得很!”

一时间,太极殿内满是欢声笑语。刀光剑影的厮杀、风霜雨雪的艰难,都化作了杯中的酒液,入喉滚烫,暖心暖胃。连那些平日里严肃的文臣,此刻也放下了拘谨,跟着武将们举杯痛饮,听他们讲着辽东战场上的故事,眼底满是崇敬。

酒过三巡,李世民望向殿外。暮色已浓,宫人们早已点亮了殿外的宫灯,一盏盏红灯笼顺着回廊延伸出去,将太极殿照得如同白昼。他放下金樽,朗声道:“朕闻古之王者,封疆拓土,非为私欲,乃为黎民!当年汉武帝遣霍去病征辽东,虽有战功却劳民伤财;今我大唐收复辽东,若只顾着庆功,忘了百姓疾苦,便是本末倒置!”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龙椅上的天子身上。李世民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几,发出轻微的声响:“传朕旨意,大赦天下,凡因辽东战事被征调的民夫,皆免次年赋税;辽东新附之地,减免赋税三年,让百姓休养生息!此外,阵亡将士的家属,由官府按月发放粮米布帛,确保他们衣食无忧!”

“陛下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骤然响起,震得殿内梁木嗡嗡作响。苏定方望着阶上君臣相得的景象,想起出征前天子在紫宸殿的嘱托:“辽东不平,边陲难安;百姓不安,大唐难稳。你此去,不仅要收复土地,更要安抚民心。”如今夙愿得偿,他缓缓举杯,与诸将同声共饮,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似有金戈铁马在胸中奔腾,激荡得他眼眶发热。

此时,翰林院学士许敬宗捧着一卷诗稿上前,他躬身行礼,声音朗朗:“陛下,臣为辽东大捷作贺诗一首,愿为陛下与诸将助兴!”得到李世民的应允后,他展开诗卷,高声吟诵起来:

“铁骑踏破鸭绿江,红旗直插平壤旁。

千年故土归唐统,万里威名震四方。

将士同饮庆功酒,君臣共话太平章。

他年若问兴亡事,贞观雄风万古扬。”

诗声落处,满殿皆赞。文臣们纷纷点头称好,夸赞诗句气势恢宏;武将们虽不懂诗中韵律,却也听出了那股子大唐的豪迈,跟着鼓掌叫好。李世民接过诗卷,细细品读了两遍,随即大笑道:“好一个‘贞观雄风万古扬’!许爱卿这首诗,写尽了我大唐的气象!”他举起金樽,目光扫过阶下众人:“众卿,这大唐的江山,是你们用血汗换来的,更要靠你们守住!今日盛宴之后,当重整甲兵,再固边防——北边的薛延陀还在蠢蠢欲动,西域的高昌也需加以安抚,我大唐的旗帜,要永远飘扬在万里河山之上!”

“臣等遵旨!”诸将齐声应答,声音铿锵有力,震得宫灯上的流苏轻轻晃动。

夜色渐深,太极殿的灯火却愈发明亮。殿内的欢笑声、碰杯声,顺着敞开的殿门飘出去,与长安城内万家灯火的暖意连成一片。远征的将士们带着一身征尘与荣耀,在酒香与笑语中,共赴这场属于大唐的盛宴。而收复辽东的凯歌,正顺着宫墙,传遍长安的大街小巷——从朱雀大街到西市的酒肆,从曲江池畔到城郊的村落,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在为这场胜利欢呼。

月光爬上宫墙,洒在太极殿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清冷的银辉。殿内的宴席还在继续,酒盏相碰的清脆声响,与远处传来的零星爆竹声交织在一起,化作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光耀千古。贞观十九年的这个冬天,因辽东的收复而变得格外温暖,而“贞观雄风”这四个字,也随着这场盛宴,深深镌刻在了大唐的骨血里,流传后世,永不褪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