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劫烬归墟,登临至高 > 第464章 山河照影

第464章 山河照影(1/2)

目录

南极结算的余波尚在洲际板块间暗涌。

陈轩的私人飞梭已先一步掠过长城垛口。

莉莉薇赤红的发丝被高空罡风拂散。

缠上她腕间,由流转的灰焰编织出的护身符。

暖意顺着绳结漫进肌理。

朝暮背弓倚舷,新换的墨色衣袂扫过云海惊起几缕凝结的霜雾。

白芷没有穿藏袍,而是同样换上了一身古装,露了一手素手烹茶的本事。

紫砂小壶溢出的茶香与舷窗外烽火台的残雪氤氲交织,竟将凛冽寒风都揉得温润。

“第一站。”

陈轩指尖轻叩船舷,目光落向云下破晓的天际。

“好好看一场人间最隆重的日出。”

故宫太和殿金顶管理员刚撕下昨夜贴的“禁止攀爬”告示。

转身擦拭汉白玉栏杆时,陈轩四人已坐在太和殿屋脊的鸱吻旁。

这对重达千斤的铜铸神兽覆着三百年铜绿。

眼睑处凝着未化的霜花,霜粒棱角分明,竟如工匠精雕的碎玉。

莉莉薇指尖划过神兽利爪,融下一小块嵌在缝隙里的琉璃碎。

那是康熙年间官窑烧制的“孔雀蓝”釉料。

阳光下泛着靛蓝光泽,边缘还留着熔融时的流动痕迹。

晨光刺破筒子河的薄雾,斜斜洒在鎏金瓦当。

每片瓦都由铜胎鎏金制成。

厚达三分的金层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霜粒遇光渐融,顺着瓦垄汇成细线,坠在鸱吻纹路里,竟似淌着千年不涸的金泉。

下方广场的金砖地面在晨光中泛着墨玉光泽。

每块砖缝都嵌着糯米石灰浆的残痕。

那是明代工匠“磨砖对缝”的绝技。

升旗仪仗队的正步声铿锵有力,却被高空气流揉碎成断断续续的回响。

与太和殿七层飞檐下的斗拱共鸣。

那些卯榫交错的木构如累叠的玉琮。

榫眼间还卡着明清更替时的银杏果壳。

陈轩靴底碾过瓦缝间的积尘,震落一片嵌着暗龙纹的琉璃残片。

龙纹采用“堆塑”工艺,鳞片凸起如真。

边缘仿佛还留着工匠指尖的温度痕迹。

白芷递过一盏暖玉杯。

茶汤澄澈得能照见殿顶的脊兽群。

正脊两端的鸱吻、垂脊上的走兽依次排开,从龙、凤、狮子到行什。

十只瑞兽的翎毛、爪牙都清晰可辨。

连走兽眼睛里嵌的琉璃珠都闪着微光。

“古代时,就连地球的皇帝登基也上不来吧?”

莉莉薇晃着悬空的脚,鞋尖金铃轻响,惊起脊兽角上栖息的乌鸦。

黑羽掠过晨光,投下细碎阴影,落在下方丹陛的九龙浮雕上,与石刻的龙鳞虚实交织。

“他们走丹陛,拜的是皇权。”

白芷指尖轻拨茶盏,茶汤泛起涟漪,将檐角的风铃影子晃成银带。

“你脚下踩着的可是龙脉逆鳞,太和殿的龙椅正对着子午线,而这鸱吻恰在龙脉的‘天关’位,寻常人踏足即遭天谴。”

陈轩轻笑,抬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银杏叶。

叶片脉络如描金的纹路,在掌心化作金粉,随风洒向下方的琉璃瓦,与晨光交映成辉,竟在广场地面投下流动的龙形光斑。

二人轻声谈论着古典的文化。

一个是少数民族的女孩儿,另一个则来自异界。

这一幕也是颇为的神奇,让陈轩感到有趣。

……

华山长空栈道。

南峰东侧山腰的长空栈道上,朽木与新换的方木交错铺展。

朽木的年轮如晕开的墨痕,新木的切口还泛着松脂的清香。

铁桩深深嵌入华山花岗岩,表面的锈迹与游客抓出的包浆交织成暗红色。

最粗的一根桩子上还留着东瀛鬼子入侵时的弹痕。

凹痕处凝结着细小的盐霜。

那是登山者掌心的汗渍历经岁月析出的结晶。

宽不足三十公分的栈道外,是深不见底的云雾,云雾中隐约传来山谷的风声,如远古的呜咽。

游客们系着安全索,紧贴崖壁缓缓挪动,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却没人敢低头俯瞰。

下方千米处的山谷里,松树如针尖般细小,溪水如银线般闪烁。

陈轩四人站在“悬崖勒马”摩崖石刻旁。

石刻的字迹遒劲有力,是明代隐士所题。

笔画间还留着凿刻时的崩裂痕迹。

朝暮刀鞘轻叩岩壁,千年冻土瞬间绽出冰梯。

上边的冰棱如水晶般剔透,顺着绝壁直通南峰孤松。

梯级上凝结着松针的剪影,踩上去时发出清脆的冰裂声。

但却丝毫不觉湿滑。

踏在冰梯上,能清晰感受到崖壁的微凉。

松针上的积雪簌簌坠落,砸向下方观景台,惊得游客纷纷仰头。

但却只能看见四道剪影融进初升的红霞。

冰梯在晨光触碰的瞬间汽化,化作一缕白雾消散,只留下岩壁上淡淡的冰晶印记。

南峰孤松下。

朝暮的指尖挑起石缝里的锈蚀铜牌。

铜牌背面竟刻着蝇头小楷,是韩愈当年投书的残句。

“愈恐高,不敢下,唯盼归乡”。

字迹虽淡,却能想见他趴在栈道上颤抖的模样。

“当年韩愈至此,见栈道险绝,投书而哭。”

朝暮将铜牌抛给莉莉薇。

“他若敢走你铺的冰梯,倒也配得上文起八代之衰的名声。”

莉莉薇每日空闲时最大的乐趣便是看书和纪录片。

搭配她强悍的精神力,吸纳知识的速度不仅快,而且还极度的牢固。

只见莉莉薇把玩着铜牌,指尖灰焰一闪。

锈蚀尽数褪去,露出底下清晰的铭文。

青铜的本色泛着暖光。

“这老夫子胆子也太小了,这般云海盛景,错过多可惜。”

陈轩倚着孤松远眺。

那是一棵树龄逾千年的油松,枝干如虬龙般探向云海。

松针带着雪后的清冽气息。

云海翻涌间,华山诸峰如剑笋林立,东峰的朝阳峰、西峰的莲花峰都裹着云雾,唯有南峰的绝顶露在外面。

他抬手一引,崖间云雾竟凝成一杯清冽山泉,递到白芷唇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