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劫烬归墟,登临至高 > 第464章 山河照影

第464章 山河照影(2/2)

目录

“尝尝,三千年雪水酿的茶,混着华山松的树脂清香。”

“好生难得。”

……

敦煌,月牙泉。

正午的鸣沙山沙粒滚烫,踩上去能感受到热量顺着鞋底往上窜。

沙粒是石英砂与长石的混合体,晶莹剔透如细碎的水晶。

阳光照射时反射出金色的光芒。

驼队绕着警戒线缓缓前行,骆驼的蹄子踩在沙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蹄印。

驼铃声在沙丘间回荡,与鸣沙山特有的“沙鸣”交织。

那是风吹过沙粒间隙时发出的嗡嗡声。

如古寺的铜钟共鸣。

陈轩掌心轻轻下压,躁动的流沙陡然静止。

金色沙粒如凝固的浪涛,连风都似被定格,沙粒间的空隙里还留着蜥蜴爬过的痕迹,细小的爪印清晰可辨。

四人走入泉心,澄澈的水面自动分涌,化作晶莹剔透的水晶甬道。

甬道两侧,月牙泉的水草轻轻摇曳。

眼子草的叶片肥厚,茎秆带着淡淡的咸涩味。

轮藻的绿色球状体在水中轻轻滚动。

尾端的冰晶折射出七彩光斑。

泉底倒映着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藻井,那些飞天竟分着朝代。

北魏的飞天衣袂贴体,线条硬朗如西域弯刀,带着犍陀罗艺术的痕迹。

唐代的则飘举如仙,裙摆缀着细碎的金箔,是莫高窟第320窟的珍品。

反弹琵琶的伎乐天衣带飘飘,竟似活了过来,拂过莉莉薇的裙摆,留下一缕淡淡的檀香。

那是壁画上矿物颜料“檀香石”的气息,历经千年仍未消散。

白芷弯腰轻抚水面,指尖划过之处,壁画上的色彩愈发鲜活。

青绿山水是石青、石绿颜料。

赭石飞天是赤铁矿研磨而成,颜料颗粒在水中清晰可见。

恍若闯入千年佛国。

泉外风沙复起时,监控室里的管理员盯着屏幕,只见四人的脚印在沙地上凭空消失,沙粒流动间,连一丝痕迹都未曾留下。

“显灵了?”

管理员对着报话机结巴,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

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沙丘,却没发现沙塔顶端的冰晶正折射着正午的阳光,如一颗悬空的钻石。

莉莉薇站在路边噗嗤笑出声。

她从袖中摸出一颗奶糖,掷向泉边的骆驼。

这头骆驼低头叼住,嚼得津津有味,嘴角溢出的糖沫落在沙地上,引来几只蚂蚁。

“什么是显灵?”

她转头看向陈轩:“明明是我们的脚,比风沙更懂隐身。”

陈轩掌心轻抬,静止的流沙再次流动,却在四人身后堆成一座小小的沙塔。

那座塔尖嵌着一颗未化的冰晶,映着正午的烈日,沙塔的每层都仿照明代佛塔的形制,棱角分明如雕刻而成。

……

漓江。

渔火初上时,漓江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黄布滩的水下黄色石板如铺展的锦缎,阳光穿透水面时,石板上的水草影子如绣线般交错。

这便是“黄布倒影”的由来。

二十元纸币背景图的取景地挤满了画舫,游客们举着相机,镜头上凝结着水雾,快门声此起彼伏。

这些声响与漓江的流水声交织成乐章。

陈轩竹篙轻点,小小的蚱蜢舟竟垂直驶上峭壁,船底的青苔印在岩壁的九马画山旁,与千年古画融为一体。

青苔的绿色与岩石的赭红相映,如泼墨后的点染。

白芷指尖划过岩壁,那里隐约可见徐悲鸿未完成的素描线。

铅笔的炭黑与岩石的赭红交融成赭石色。

最右侧那匹“饮水马”的眼窝处,线条还留着修改的痕迹。

岩壁上的九马或昂首或低头,有的扬蹄嘶鸣,有的低头饮水,最左侧的“卧马”鬃毛处还嵌着细小的贝壳化石。

亿年前这里曾是海洋。

江面忽起浓雾,白蒙蒙的水汽如轻纱般笼罩着峭壁,带着漓江特有的湿润气息。

雾滴落在皮肤上凉丝丝的,冒出一股淡淡的水藻清香。

等摄影团换上长焦镜头,浓雾散去,峭壁上只剩一道未干的水痕,顺着岩壁滴落,恰好落进下方渔翁的鸬鹚竹篓。

每一个竹篓里的鱼群受惊跳跃。

那些溅起的水花仿佛都带着桂花的甜香。

其实那是岸边桂树的花瓣被风吹进了江里。

莉莉薇趴在船边,伸手去摸岩壁上的古画。

她的指尖刚触碰到岩石,便有细小的水珠渗出,凝成一串晶莹的水链。

这一串串的水链坠落时,竟在水面映出九马的完整身影。

“比水墨鲜活多了。”

陈轩掸落肩头的凤尾竹叶,叶片上还带着漓江的水汽。

脉络间嵌着细小的沙粒。

“可惜画家只敢远观,不懂这般亲临的滋味。”

朝暮取出瑶琴,指尖轻拨,琴声与漓江的流水声交织,竟引得水中的光倒刺鲃跃出水面。

银鳞上带着水藻的绿痕。

落在水面时溅起的水花如碎玉般散落。

白芷靠在船舷,手指轻叩船板,节奏与琴声相合。

远处的渔火仿佛也跟着摇曳,灯光在水面的倒影如流动的金线,与天空的倒影交织成网。

……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

暴风雪肆虐的卡瓦格博峰,6740米的海拔让空气稀薄如纱。

狂风裹挟着雪粒,砸得帐篷噼啪作响,雪粒如冰针般锋利,能穿透厚重的登山服。

登山队被困在半山腰的营地,队员们咒骂着“神山不容征服”,语气里满是绝望。

他们的氧气瓶在寒风中结着白霜,呼出的气息瞬间凝成冰雾。

而主峰刃脊之上,陈轩正支着一口小铜锅煮酥油茶,火焰是温暖的橘红色,将周围的风雪都挡在三尺之外。

力场在地面凝成淡淡的光圈。

雪粒落在光圈边缘便化作清水,顺着圈沿流淌成细小的溪流。

冰裂声在某种超凡力量的抚慰下渐渐平息。

连带着更远处狂暴的风雪也慢慢地变得温和了起来。

这让那支登山队重新赞美起神山的仁慈。

茶烟袅袅升起,竟在半空凝成十三座太子峰的虚影。

与真实的山峰相映成趣。

虚影的轮廓比真实山峰更显缥缈,如鎏金的幻影。

朝暮的弓臂磕碎脚边的冰晶,雪沫溅起,化作一条条洁白的哈达,飘向山腰的经幡堆。

那些经幡是蓝、白、红、绿、黄五色,分别代表天空、云朵、火焰、绿水、大地。

哈达落在经幡上时,经幡在风雪中猎猎作响,似在回应这份馈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