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山河照影2(1/2)
白芷将煮好的酥油茶倒进木碗。
茶汤表面浮着奶白色的酥油,凝结成小小的雪山形状。
青稞的焦香混着酥油的醇厚,在寒风中凝成可见的香气团,曲拉的颗粒悬浮在茶汤中,如细碎的珍珠。
莉莉薇掀开临时搭起的毡帘。
金红色的晨光撞碎在她瞳孔里。
阳光从东经98度的天际线斜射而来。
先染黄主峰的刃脊。
再顺着山体往下蔓延。
十三座太子峰如鎏金的塔林。
最西侧的缅茨姆峰的峰顶上还挂着昨夜的星子。
金红与银白交织成奇观。
“日照金山?”
她捧着木碗,眼睛亮晶晶的,指尖的温度让碗沿凝起细小的冰花。
“我们这是住在金山里呀。”
陈轩轻笑,抬手一挥,风雪骤停。
阳光穿透云层,将十三座太子峰都染成金色。
雪面反射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
“神山从不容征服,”
他饮了一口酥油茶,茶汤顺着喉咙暖到心底,驱散了高原的寒意。
“但它愿与知己相见。”
登山队的队员们走出帐篷,看着眼前的日照金山奇观,纷纷跪倒在地,以为是神山显灵。
他们的脸颊被阳光晒得通红,眼中满是敬畏与虔诚,有人从怀中掏出经幡,轻轻抛向天空
……
乐山大佛
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处。
乐山大佛临江而坐。
高七十一米的身躯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
佛身的螺髻发式共有1021个。
每个螺髻都由工匠手工雕琢,历经千年仍未风化。
游客们挤在佛脚,往硬币堆里投掷硬币。
许愿声、导游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
硬币落在铁盘上的叮当声此起彼伏,与三江的水声汇成嘈杂的乐章。
陈轩四人却盘坐在大佛的左耳之中。
这里是常人绝难抵达的秘境。
耳道宽约1.8米、深约3米。
内壁的凿痕深浅不一。
最深的达三寸,是唐代工匠用錾子一下下凿出的。
岩壁带着岷江砂岩特有的红棕色。
潮湿处凝结着细小的水珠,滴落在地时发出叮咚声响。
三江汇流的水声在耳道内形成涡旋。
轰鸣中竟透着几分禅意。
岷江的清水如碧玉带,而大渡河的浊浪则如黄土绸。
青衣江的缓流如银丝带。
当这三线交汇时,可谓是泾渭分明。
却都能够在大佛的脚下融为一体,彻底化作深绿色的洪流。
透过耳蜗的缝隙往下看,就能清晰看到江水撞击佛脚的浪花。
白色的泡沫如碎玉般散落,水汽顺着耳道往上攀升,带着淡淡的水藻清香。
白芷膝上的瑶琴轻轻颤动,指尖拨弦。
琴声与江水声共鸣,竟引得岷江水下的暗流缓缓涌动。
江底的鹅卵石被水流带动,发出细微的滚动声。
下方导游的喇叭里传来介绍。
“各位游客注意了。”
“大佛的耳洞其实是排水道,能让雨水顺利排出,保护佛身不受侵蚀——这是唐代工匠的智慧结晶!”
莉莉薇噗嗤笑出声。
她从袖中摸出一颗糖炒栗子,随手一抛。
栗子准确无误地掉进下方游客举着的自拍杆上。
那游客愣了愣,以为是神迹,连忙双手合十许愿。
手机壳上的挂饰铃铛轻轻作响。
“佛听了千年祈愿,”
陈轩捻起香客塞进石缝的许愿签,上面写满了求姻缘、求财运的字迹,纸张带着香灰的痕迹。
“我们今日,便来听佛说些什么。”
他指尖轻弹,许愿签化作一缕青烟,与江水声交织,隐约传来古老的梵音。
那是耳道深处石缝里的唐代铜铃被气流吹动发出的声响。
铜铃上刻着梵文经文,与琴声交织成《大悲咒》的旋律。
朝暮闭目凝神,弓臂微微震颤,竟与梵音共振。
耳道内的气流愈发平和,水珠滴落的节奏也与梵音相合,如天然的伴奏。
此刻,众人都仿佛领悟到某种新的境界。
唯有陈轩依旧淡然。
当他的精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对于世界的规则感悟就变得无比清晰。
根本无需借助外部环境,陈轩也能感悟到至深的境界。
……
张家界,乾坤柱顶
直升机航拍禁区的告示牌立在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入口。
红色的字体格外醒目,旁边的警示牌上写着“海拔1074米,禁止擅自闯入”。
百龙天梯的缆车如蚁群般悬在绝壁上,钢化玻璃观景台上,游客们的尖叫声此起彼伏。
他们脚下的玻璃能清晰看到下方的山谷。
云雾从谷底往上攀升,如白色的浪潮。
陈轩踩着悬浮的碎石链缓缓走上乾坤柱顶。
这根高150米的石英砂岩柱是《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原型。
峰尖仅容一人立足,云潮漫过腰际,带着湿润的水汽。
衣袂被云雾濡湿,凉丝丝的却不刺骨。
朝暮弓箭轻轻挥动劈开了云海。
下方的峰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三千奇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有的如长剑直刺天际。
有的如猛兽蹲伏谷底,最远处的天门山天门洞如通天的门户。
阳光透过洞口时形成金色的光柱。
百龙天梯的缆车在下方缓缓移动,游客们透过玻璃,只能看到云雾翻腾,却不知峰尖之上。
正有四人俯瞰着这壮丽的景致。
莉莉薇踢落一块石英石,石块顺着绝壁滚落。
撞击在岩层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恰好砸中观景台的厕所屋顶,发出轻微的闷响。
却被游客的尖叫声淹没。
“这导演要是聘我们当威亚师,”
她叉着腰大笑,银发在云风中飞扬,发梢凝结着细小的雾滴。
“拍出来的画面肯定比电影里还震撼。”
白芷取出纸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云海中的峰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