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78章 《经营西域疏》

第478章 《经营西域疏》(1/2)

目录

“六部九卿衙门的部议都送来了吗?”

苏泽向孔目房主司罗万化问道。

如今苏泽是检正中书门下五房,罗万化是五房之一的孔目房主司,已经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了。

虽然两人的私交还是很好,但是罗万化在中书门下五房的时候,还是严格遵守官场上的尊卑。

虽然苏泽有些遗憾,过往大家在报馆聊天打屁的悠然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这也是罗万化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没办法,大家都在这个地位上了,如果太过于随意,那就会被人视作轻佻散漫,这对于苏泽的威信,以及罗万化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罗万化说道:

“各衙门的部议都送过来了,检正要看吗?”

苏泽点头,罗万化立刻将这些部议送了过来。

中书门下五房的扩权是多方面的。

行政上的改革,往往都是这样。

行政部门的权利,也都是动态变化的,一个部门的强势,往往和这个部门负责人本身的权势有关。

因为行政权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一个部门能争到多少权力,依赖于部门主官的能耐。

比如部议这件事。

首先是内阁扩权以后,决策更加的规范化,所以六部九卿衙门的个人奏疏开始变少。

正如之前说的那样,个人上奏能出风头,但是要承担政治风险。

而且朝廷更加看重群策群力,朝廷大事的议事流程,也开始倾向于部门形成合议,再由内阁来讨论。

原本六部九卿衙门的部议,也是和个人奏疏一样,都是送到通政司的。

再由通政司送到中书门下五房,然后再送往内阁。

这个传递流程就太长了。

而上一次的塞防海防之议,内阁首辅高拱嫌弃这套流程太长,就让中书门下五房直接去六部九卿衙门催促催要部议。

这样一来,等于部议文书就绕过了通政司,直接送到了中书门下五房手上。

刚开始这就是临时的措施,但是很快内阁就发现,由中书门下五房直接去催要部议奏疏,真香!

京师的衙门就这么几个,由中书门下五房直接去催要,效率上比被动等着通政司流转方便了很多。

毕竟中书门下五房是内阁的辅助机构,但是通政司是九卿衙门之一,使唤中书门下五房自然更加顺手。

当然,通政司象征性的抗议了一下,但还是很快放弃,通政使李一元本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

而这一切又有微妙的变化。

因为京师衙门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部议奏疏也是有限的。

一名中书门下五房的官吏,在京师跑一圈就能收齐。

而通政司要对接所有的奏疏流转,效率上自然无法和中书门下五房竞争。

这些部议奏疏,也会比个人奏疏更早的送到内阁。

结果就是,有时候内阁都讨论差不多了,和六部九卿衙门都形成共识了,个人的奏疏才经过通政司送到内阁。

如此一来,部议奏疏就越来越重要。

而不知不觉中,中书门下五房,就夺去了通政司的权力。

众所周知,这不仅仅是跑腿的权力。

中书门下五房负责搜集部议,就能比内阁更早知道,京师大部分官员对于一件事的讨论结果。

部议奏疏代表了部门的一致意见,那大部分部议奏疏都赞同或者反对的事情,不就体现了京师大部分官员的意见了吗?

这就是最重要的情报权,也让中书门下五房,成为京师消息最灵通的部门。

苏泽越看,眉头皱得越厉害。

六部九卿衙门,大部分都反对出嘉峪关,再控制敦煌。

没办法,大明有过两次西拓的失败教训了。

其实唐代以后,玉门关和阳关就差不多废弃了。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二者相距约30公里,如似“姊妹关”。

“玉门关”、“阳关”都修建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时期,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防御关隘。

河西走廊称之为走廊,是因为南北都是高山,这就像是一条走廊通道,是从中原前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阳关和玉门关,就在这个走廊的出口,是最适合建造关隘的地方。

控制了两座关,那就将河西走廊完全控制在手里了。

但是为什么大明两次放弃敦煌和两关,还是地理和气候的问题。

汉唐时期,玉门关,当时疏勒河、罗布泊都还有水,从玉门关进入西域这条路自然环境最好。

汉代的时候,玉门关沿疏勒河到罗布泊就到楼兰,然后沿天山南麓一路向西,天山南麓有天山冰川融水,很多绿洲遍布其中,这条线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也叫做丝绸之路北线。

但是北线有一个缺点,容易被游牧民族控制。

唐代的时候,疏勒河水少了,罗布泊也小了,发现在玉门关东边向南走敦煌从阳关过然后沿着阿尔金山、昆仑山北麓也能进入西域,这条自然环境不好,但不容易受北方游牧控制,所以开始从阳关过,这也就是丝路南线。

但是到了大明,罗布泊干了,疏勒河下游也没水了,敦煌也没水补充了,阳关也就不能走了。

大明不得不退到在嘉峪关西边又找到一条通往西域的路,就是瓜州向北走星星峡到哈密、经吐鲁番也就天山北麓,原时空进疆的路。

这条路自然环境也很恶劣,好在星星峡有五个小泉,在最后一个泉补充好水后,商人也能通过去。

这条路最近的关口是嘉峪关,所以为了防止北方游牧从河西走廊过来进犯中原,就重点防守嘉峪关。

但是放弃敦煌,嘉峪关的军事压力就很大了。

比如火者就可以进入敦煌,不断骚扰嘉峪关,同时还能从嘉峪关的西路一起夹击嘉峪关。

火者就是这样围攻嘉峪关的。

但是这种自然问题并不是无解的。

河西走廊边上的祁连山,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积雪融化,流入到河西走廊。

所以包括敦煌在内,其实并不是彻底的干旱,而是土壤沙化加上蒸发严重,所以存不住水。

后世的办法,是一边治理土地沙化的问题,一边利用管道供水。

这个工程,对于如今的大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

坎儿井。

坎儿井是地下暗渠引水系统,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明渠和蓄水池组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