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国祚加三(2/2)
工部则派人前往敦煌,查探修造坎儿井的可能性,并准备重修阳关和玉门关。
总参谋部则开始制定西域的军事方略,李如松又泡进了历史资料中,开始研究汉唐时期西域的重要节点,还要结合这些地区的历史变迁,制定新的西域战略。
兵部则是最忙碌的。
克虏军已经快要抵达兰州了,军队的后勤补给要负责。
朝廷也同意了刘秉的意见,决定加大对兀慎人的支持,将一部分淘汰的武器卖给兀慎人。
刚开始的时候,兵部是准备送的。
但是新任的武选司员外郎李己,是强烈反对赠送的。
按照李己的法,“兀慎人也好,火者人也好,都是养不熟的。”
“他们实力太大,西域又这么大,大明想要掌控他们是非常困难的。”
“与其养虎为患,不如让他们用资源来换。”
“一来可以用火药等物资,控制兀慎人。”
“二来可以消耗他们抢来的财宝,消耗他们的实力。”
“三来大明也可以获得收入,用来开发西域。”
李己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兵部的支持,上奏后,皇帝和内阁都同意了李己的意见。
最后就是两个有功之臣了。
首先是刘秉。
内阁首辅高拱上奏,请求封诰刘秉的老母和妻子,再恩荫其子。
这个建议理所当然的通过,这一次隆庆皇帝十分的大方,给刘秉年幼的儿子锦衣卫千户,朝廷承诺,还安排刘秉之子入学读书。
但是刘秉的职位,却引起了朝廷的争论。
高拱的想法,是按照旧例,给刘秉西域通政署主司的职位。
但是这个职位遭到了赵贞吉的反对,认为仅仅是通政司的职位,没办法让刘秉放开手脚。
隆庆皇帝也觉得高拱这个建议不够好。
当然,这个问题最难的地方,还是如何封赏兀慎人。
要给兀慎人什么待遇,这才是争论的焦点。
有的官员主张按照草原旧例,封兀慎首领为王。
但是也有官员认为,册封兀慎为王,会给兀慎人正统,如果他们赖在西域不走了,那朝廷就很被动。
最后这一番争论,还是由苏泽上书解决了。
《请立安西都护府疏》
这份奏疏很简单,就是请朝廷仿效大唐旧例,在西域城里安西都护府。
朝廷给兀慎人的册封,就是将这支兀慎军队,编为安西都护府下的安义军。
给兀慎首领那力不赖安义军节度使的职位,再给刘秉一个安西都护府行军司马的职位。
苏泽这个奏疏,让群臣眼睛一亮。
给兀慎首领一个节度使的职位,确实也能酬劳其功劳。
然后安义军这支部队,是在安西都护府的节制下的。
那朝廷也没有给兀慎人任何宣称。
刘秉的职位是安西都护府行军司马,安西都护府这个机构在安义军之上,但是刘秉本人的职位又在兀慎首领那力不赖之下。
那刘秉就成了安西都护府派来,专门负责帮助安义军解决政治问题的官员。
然后就是安西都护府了。
苏泽同样给了建议。
同样是按照安东都护府的例子。
大都护不设,由克虏军的统兵官担任都护府的二把手副都护,由前兰州知州孙皋担任三把手行军司马。
同时又加孙皋,知肃王府事的权力,由他负责肃王一脉在河西地区授田的工作。
这件事同样得到了皇帝和内阁的认可。
只是到“削藩派头子”张居正还是担忧,孙皋担任兰州知州多年,和肃王府有旧,担心他在河西滥授,又请通政使李一元代表朝廷,监督肃王府搬迁授田的问题。
隆庆皇帝自然也是同意下来,可怜的通政使李一元,又多了一笔差事在身。
与此同时,西域,哈密城前。
哈密,是西域重镇,这是整个西域地区在东部的支点城市。
前往河西走廊的商路,都要经过哈密城,被誉为是西域咽喉。
汉代的时候,哈密就是汉朝领土,名为伊吾。
等到唐代的时候,大唐设置伊州,哈密成就是伊州治城。
明初的时候,也曾经控制哈密城,但是因为边疆力量的反扑,大明还是放弃了哈密。
火者的首领马麻黑,在敦煌大败之后,就收拢残兵逃回了哈密城内。
哈密城是火者长期经营的城市,也是作为火者向东扩张的桥头堡。
所以马麻黑是花了很多的力气修造。
进攻嘉峪关的时候,火者大军的后勤物资也都放在哈密城,所以城内也囤积了充足的物资。
相比之下,兀慎人手里牌就少多了。
他们只有少量的补给,而且到了哈密城外的时候,还遭到了当地势力的敌视。
当然,兀慎人打出尊佛的旗号,也得到了哈密不少佛教徒的支持,他们纷纷来到兀慎营地劳军,并且控诉异教对他们的压迫。
那力不赖营房中,他招来了刘秉。
那力不赖的汉话的不错,他对着刘秉道:
“军师,本汗已经想好了,驱使哈密周围的异教徒为驱口,攻打哈密城。”
听到这里,刘秉有些失色。
驱口,字面意义就是被驱赶的牲口。
意思也差不多,冷兵器攻城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炮灰。
军队当然舍不得让自己的精锐士兵去当炮灰,这时候就会抓城外的百姓去。
驱赶百姓去攻城是很残忍的,守城一方可不会顾及同胞,一定会死守城池的。
而这些驱口如果想要逃跑,面对的就是后方督战的军队。
“大汗,我大明的攻城火药就要送来了,为何还要动员驱口?”
那力不赖不以为意的道:
“大军驻扎一来,这些佛敌袭扰我军营,如果留着他们在这里,还会继续拖累我军。”
“不如将他们当做驱口,送到哈密城去死,这样哈密城内外,就有更多的土地来安置同信了。”
刘秉是个儒生,心中有些不忍。
但是从理性上,他也认同那力不赖的想法。
他也见过不少狂热的信徒,如果放任他们留在本地,也会增加大明日后的统治成本。
刘秉艰难的点头,算是支持了那力不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