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北疆的联姻(1/2)
帝国的车轮碾过历史的尘埃,文明的碎片被逐一拾起、拼接,而那由权力与情感交织的网,也愈发绵密。长安城内,暗香浮动,而遥远的边疆与海域,新的故事正在书写。
古遗司与研习院的精英们,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控制台显现的精密星图解读之中。这绝非简单的星空记录,而更像是一幅……动态的导航图!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计算与比对,司天监的专家们得出了一个震撼的结论:星图中标示出的几条由发光轨迹连接的“星路”,其指向的最终汇聚点,并非南瞻洲,也非已知的任何大陆,而是——华夏中原!更确切地说,是数千年前,禹王时代的中原核心区域!
“这……这并非迁徙图,这是……‘归家’的航图!”石纹先生声音发颤,指着星图中一条最明亮的主航道,“这些‘禹族’先民,他们并非简单地逃离洪水或战乱,他们是在记录一条通往故土的路线!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何方!”
与此同时,语言组从各部落收集到的更多古歌谣碎片中,也反复出现了一个发音类似(夏)的词汇,总是与“伟大的源头”、“神圣的祖地”联系在一起。
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更加清晰,也更具冲击力的图景:南瞻洲的失落文明,极可能就是华夏夏王朝甚至更早时期,一支掌握了高超天文与航海的先民分支。他们因未知原因远涉重洋,在此定居,发展出独特的文明,却始终心系故土,并将这份乡愁和对根源的记忆,化作了星图和歌谣,代代相传。
周允将这一突破性进展密奏长安,并在奏章中激动地写道:“陛下,此非拓土,实为认祖!南瞻之民,非化外野人,乃我华夏流落海外之远亲!其心向故土,其文明与我同源,当以骨肉待之,引其重归华夏怀抱!”
这一发现,彻底奠定了大唐统治南瞻洲无可辩驳的文明与法理基石。
就在南瞻洲的研究取得决定性进展时,黑海女可汗阿尔缇妮斯,在一支精锐的唐军护卫和可萨使团簇拥下,浩浩荡荡抵达了长安。她的到来,在帝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入宫觐见那日,阿尔缇妮斯并未穿着可萨的传统盛装,而是选择了一身融合了胡服元素与大唐宫廷风格的骑射服,既勾勒出她矫健的身姿,又不失对天朝礼仪的尊重。她步履从容地走入大明宫含元殿,在百官注视下,向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琰行了一个标准而又带着草原儿女飒爽的唐礼。
“臣妾阿尔缇妮斯,参见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金安!”她的唐语尚带些许口音,却清晰坚定,目光清澈而大胆地迎上李琰的审视。
李琰居高临下,看着殿中这位如同雪山精灵般美丽、又似草原猎豹般充满生命力的异域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温言勉励了几句,肯定了可萨汗国的忠诚,并当场宣布册封阿尔缇妮斯为正三品婕妤,赐居延嘉殿。
当夜,宫中设下小宴,仅为李琰、上官婉儿、阿史那云及新晋的阿尔缇妮斯。宴席之上,阿尔缇妮斯落落大方,谈及草原风光、骑射之乐,言辞生动,引得阿史那云与之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上官婉儿则始终保持着温婉的微笑,偶尔插言,气氛倒也融洽。
宴罢,李琰自然宿于新封的阿尔缇妮斯宫中。延嘉殿内,红烛高照,异香袅袅。阿尔缇妮斯卸下白日的外壳,眼中少了几分可汗的锐利,多了几分少女的羞涩与期盼。她为李琰奉上一杯马奶酒,轻声道:“陛下,草原上的儿女,心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阿尔缇妮斯既来了,便是陛下的人。只愿陛下……莫要将我只看作是北疆的一枚棋子。”
李琰接过酒杯,看着她烛光下愈发娇艳的容颜,以及那混合着野性与依赖的眼神,心中不由一动。他揽过她的肩,手指拂过她略带卷曲的发梢,低笑道:“朕的后宫,非是棋枰。你既以真心待朕,朕自当以真心还之。只是,这长安宫阙,规矩繁多,你初来乍到,还需慢慢适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