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33章 又有人回来了

第33章 又有人回来了(2/2)

目录

这是当时上了年纪的人爱穿的款式,朴素又显精神。

她右手牵着八岁的孙子刘安盛,左手拎着个军绿色帆布包,

包口露出半块点心纸,里面装着刚从供销社买的桃酥。

这会儿婆媳俩凑在一块儿小声说着话,

陶小蝶还时不时帮何雨水理理衣领,眉眼间满是亲近。

旁边还站着十七岁的贾当,作为被服厂的学徒工,她穿了件浅蓝色劳动布工装,

胸前缝着白色的厂徽,洗得有些发白,工装裤挽到脚踝,露出脚上的黑色方口布鞋,

鞋面上还绣着朵小梅花——这是花季少女对工装的小心思。

她梳着齐肩的麻花辫,发梢系着红色的绸带,风一吹飘起来,

衬得她皮肤白皙,眉眼清亮,正是年轻姑娘最亮眼的模样。

她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领的劳保线手套,

站在那儿时不时抿着嘴笑,瞧着院里的热闹。

最后面是闫家哥俩:闫解放刚从街道水电组下班,身上还带着点机油味,

穿着深蓝色工装,裤腿沾了些灰尘,裤脚卷着,手里拎着个工具包,

包上还挂着半截电工胶带;旁边的闫解旷则一脸喜色,穿着灰色粗布褂子,

手里攥着张纸片——今儿刚落实好粮站装卸的工作,

正着急回来跟他爸闫埠贵报喜,走路都带着股轻快劲儿。

这群人原本是在大门口遇上的,何雨柱还跟闫解放逗了句:

“解放,今儿活儿干完了?没让你爸催着回家啊?”

一路说说笑笑往院里走,可刚穿过垂花门,瞧见前院的情形,全都愣住了:

原本就不算宽的过道,这会儿围了一圈人,吵吵嚷嚷的声音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别说推自行车过去,就是人想挤进去都费劲。

刘安盛好奇地拉了拉陶小蝶的衣角,仰着小脸问:

“奶奶,他们在吵啥呀?是不是有人抢糖吃了?”

陶小蝶皱了皱眉,把帆布包往胳膊上挪了挪,抬眼看向站在人群中间的刘清儒,

刚开口问了句:“铁柱,这是出啥事儿了?大晚上的闹腾啥?”

旁边的秦淮茹已经抢先叉着腰接了话,声音亮堂得很,还带着股子告状的意思:

“婶子!您可来了!还能啥事儿?闫老抠又在这儿故意找茬儿呢!”

秦淮茹自己穿了件灰色灯芯绒罩衫,袖口磨得有些起球,

这是当时家庭妇女常穿的款式,耐脏又保暖。

她这话一出口,周围人立马七嘴八舌地接了茬。

刘海中嘴最快,往前凑了凑,抢在头里把事儿捋了一遍:“就是!

老闫在过道种花挡路,棒梗推自行车没躲开,碾着花了,

他倒好,非要让棒梗赔他的花!这不是讹人嘛!”

张淑琴也跟着补充,说话时还指着地上的花盆:“昨儿我挪他花盆他还不乐意,

说我碰坏他花了,今儿倒好,直接跟棒梗耍横!这过道是他家的不成?”

薛小凤抱着胳膊帮腔,身子还往旁边挪了挪,给何雨柱让地儿:

“这过道窄得跟嗓子眼似的,换谁推自行车都躲不开,他就是故意讹人!

我天天上班走这道儿,哪回不是侧着身子过?

他倒好,还在砖缝里种花,明摆着给大伙添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