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49章 冷风里的日子

第49章 冷风里的日子(2/2)

目录

转眼12月10号的高考落下帷幕,南锣鼓巷的备考气息渐渐淡去,

岁末的寒风卷着残雪,转眼就到了1978年的春节——公历2月7日。

这年的春节,胡同里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那停了近十年的高考。

哪怕不少人家没孩子参考,男女老少也都凑在一块儿念叨,比自家事儿还上心。

下午刚过两点,邮递员骑着绿色自行车进了胡同,车铃“叮铃铃”打破了冷清,

老远就喊:“刘海中,晚报来啦!”

刘海中早就在大门口等着了,他按月订了报,一个月六毛钱,

就盼着每天第一时间瞅新鲜,听见声立马裹紧棉袄影了上去,

接过报纸揣在怀里就往回走。

刚进了院门口,就被每天都会出来溜达的闫埠贵逮了个正着。

闫埠贵缩着脖子搓着手,俩眼珠子直勾勾盯着刘海中怀里的报纸,

几步凑上前拦住去路:“老刘,慢着!你这报纸刚到手?

劳驾让我先瞅瞅呗?上面是不是有高考的新消息?”

说着就伸手想去掏——一份报纸两分钱,真不算贵,可天生抠门性子的他,

那肯舍得自己花两分钱零买报纸,更别提按月订了。

刘海中立马把报纸往身后一藏,斜着眼瞅他,嘴里哈出白气:

“你老小子鼻子倒灵!自己不会订一份去?一个月才六毛钱,

你写两副春联就挣回来了,还舍不得掏?合着你这铁公鸡,挣了外快也照样一毛不拔!”

他故意把“六毛钱”“挣外快”说得重重的,语气里满是调侃。

闫埠贵缩回手,脸上有点挂不住,跺着脚嘟囔:“多大点事儿啊,不就先瞅两眼嘛!

六毛钱也是钱,能买三斤白面,够家里吃好几天的!两分钱能买个焦圈儿,犯不上白扔!

再说报纸你看完也不能当饭吃,借我先瞅瞅怎么了?”

他嘴上不饶人,心里却打着小算盘:能不花钱看新闻,何苦自己订报。

刘海中被逗乐了,嗤笑一声,哈出的白气糊了眼镜:“你可真行!

闫埠贵啊闫埠贵,你这辈子除了算计钱还会啥?一份晚报按月订才六毛钱,

零买两分钱,你都舍不得,还好意思拦着我蹭?我看你是罗锅上山——前(钱)紧吧?”

他晃了晃身后的报纸,故意让闫埠贵看得见摸不着。

“你少在这儿满嘴跑火车!”闫埠贵急了,梗着脖子反驳,“我这叫会过日子!

挣点钱容易吗?红纸墨汁不要钱?熬夜写春联不累?不像你,打肿脸充胖子,

订份报纸就以为自己是文化人了,到处显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中了状元呢!”

他说着又想伸手去抢,俩老头一个躲一个抢,在冷清的院门口闹得不可开交,

脚步声和拌嘴声在空荡的院子里回响。

刘海中抢不过闫埠贵的死缠烂打,又怕报纸被扯坏,只能松口:“得了得了!

给你瞅给你瞅!不过说好,就在这儿看,不许带走,不许折角,看完立马还我!

这可是刚从邮递员手里接过来的,别给我糟践了!”

说着不情不愿地把报纸递了过去。

闫埠贵立马眉开眼笑,接过报纸跟得了宝贝似的,凑到刘海中身边,

两人挤在背风处,头挨着头仔细瞅着。

报纸上“高校招生捷报”的标题格外醒目,刘海中指着字念:“你瞅这儿!

全国拢共570万人赶考,最后就录27万,录取率才不到五成的一成,

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闫埠贵咂着嘴,手指点着报纸:“乖乖,这概率可真低……贾家丫头这回可是拼了!”

两人一边看一边念叨,从北京的录取名额聊到知青考生的情况,

冷得时不时跺脚搓手,却聊得热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