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气候边缘 > 第238章 米的警示

第238章 米的警示(2/2)

目录

“我理解你的谨慎,陈工。”李墨飞说,“但考虑到这个预测的潜在影响,我们有责任及时分享这些发现。当然,我们会明确说明其中的不确定性,但基本结论是清晰且令人担忧的。”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开始泛白的天空:“你知道吗,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我们经常谈论‘临界点’——那些一旦越过就可能引发不可逆变化的门槛。西南极冰盖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临界点,而我们可能已经越过了它。”

刘宇加入对话:“这意味着我们的气候策略需要根本性调整。不仅仅是减排,还需要大规模的海防工程和适应规划。而且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紧迫得多。”

陈曦默默地调出更多模型结果细节。她展示了不同排放情景下的预测差异:“有趣的是,模型显示即使大幅减排也不能阻止西南极冰盖的失稳,但可以显着减缓这个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海平面上升的过程可能会延长数百年,给我们更多适应时间。”

“这很重要。”李墨飞指出,“说明减排仍然至关重要,即使某些变化已经不可避免。”

三人在实验室里讨论了近一个小时,仔细分析模型的每一个方面,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和不确定性。最终,他们得出一致结论:这个预测虽然严峻,但科学上是扎实的,需要认真对待。

“好吧,”李墨飞最终说,“我们现在分头行动。陈工,你负责准备详细的技术报告,包括所有数据、方法和不确定性分析。刘博士,请你协助陈工,特别是关于模型验证和反馈机制的部分。我会开始起草向决策层汇报的摘要版本。”

就在他们准备开始工作时,李墨飞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表情略显惊讶:“是王主任,发改委的。这么早来电话...”

他接起电话,语气恭敬:“王主任,早上好...是的,我们确实有一些重要发现...您已经听说了?...好的,当然...今天上午十点?没问题,我们会准备好。”

挂断电话后,李墨飞看着陈曦和刘宇:“里格诺特教授似乎已经向国际方面通报了相关情况,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王主任要求我们上午十点去做紧急汇报,直接向气候变化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陈曦感到一阵紧张:“只有几个小时准备了...”

李墨飞点头:“是的,我们需要立即开始准备。陈工,你能准备一个简明的演示吗?重点突出主要发现和潜在影响。”

“我会尽力的。”陈曦郑重地答应。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三人全力投入到汇报准备中。陈曦负责技术内容和可视化展示,刘宇协助梳理科学依据和不确定性,李墨飞则专注于政策含义和建议。

上午九点半,他们带着准备好的材料离开项目总部,前往国家发改委大楼。车上,三人几乎没有交谈,各自沉浸在思考中。

陈曦望着窗外繁忙的街道,想象着几十年或几百年后,这座城市——以及无数类似的沿海城市——可能面临的挑战。3.3米的海平面上升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可能重塑世界面貌的力量。

到达发改委大楼后,他们被直接引到一个会议室。令他们惊讶的是,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各个部门的代表——气象局、海洋局、住建部、应急管理部、甚至军方的人员。

王主任简单开场后,直接让陈曦开始

站在会议室前方,陈曦感到一阵紧张,但当她开始讲解数据和模型时,科学家的本能接管了一切。她清晰地展示了发现的过程、数据的可靠性、模型的预测结果,以及3.3米海平面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

当她展示海平面上升影响模拟图时,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叹声。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然后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这个预测的时间尺度是多少?”“不确定性范围有多大?”“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来验证这些预测?”“最紧迫的行动应该是什么?”

李墨飞、刘宇和陈曦分工回答了这些问题,尽可能清晰和实事求是地解释他们的发现和含义。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结束时,王主任总结道:“感谢你们的汇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且令人担忧的发现。我们需要立即开始评估这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需要做什么来应对。请准备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我们会将其纳入即将召开的国际气候谈判的参考材料中。”

离开发改委大楼时,三人感到既疲惫又有一种奇特的解脱感——重要的发现已经被传达,接下来将是更加艰巨的应对工作。

回到项目总部,李墨飞对陈曦说:“你做得很好,陈工。这是一个艰难的消息,但隐瞒它不会让问题消失。现在,我们需要继续完善研究,帮助社会理解和应对这个挑战。”

陈曦点头,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发现重要科学事实的满足感,又有对这个事实所带来的挑战的担忧。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3.3米的警示已经发出,但人类如何回应这个警示,将决定无数沿海社区的未来命运。而作为科学家,他们的责任是继续提供最优质的科学指导,帮助社会做出最明智的抉择。

窗外,阳光正好,但在这明媚的阳光下,一个关于海洋、冰盖和人类未来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它的结局尚未书写,但它的第一章已经令人警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