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57章 联吴通羌扩羽翼

第257章 联吴通羌扩羽翼(1/2)

目录

第一折遣使东吴议盟约

长安城的晨光刚漫过太守府的飞檐,姜维便已穿戴整齐。案上摊着两份文书,一份是西羌部落送来的战马清点册,另一份则是诸葛瞻草拟的遣使东吴奏疏。他指尖划过“东吴”二字,想起先帝刘备与孙权的夷陵旧怨,又念及如今蜀汉与东吴唇齿相依的局势,轻轻叹了口气——要促成两国再次深度合作,绝非易事。

“伯约,都安排妥当了。”张翼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晨露的湿气,“挑选的使者是邓芝之子邓良,这孩子随父亲出使过东吴三次,熟悉江东朝堂的规矩,且为人沉稳,能担此任。”

姜维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邓芝先生当年凭一己之力促成吴蜀联盟,邓良既有其父之风,此事便多了几分把握。只是东吴新主孙休刚即位不久,朝中权臣张布、濮阳兴把持朝政,他们对北伐的态度尚不明朗,邓良此去,需多些耐心。”

说话间,亲兵引着邓良走进来。邓良身着素色锦袍,腰悬一柄短剑,虽年仅二十六,却已是满脸沉稳。他对着姜维深深一揖:“末将邓良,奉将军之命出使东吴,定不辱使命。”

姜维起身扶起他,从案上拿起一封密封的书信和一枚虎符:“这封书信是写给吴主孙休的,里面详细说明了我军攻克长安的战况,以及联吴伐魏的具体构想。此虎符可调动沿途蜀军驿站,为你提供粮草与护卫。你记住,见吴主时,既要表明蜀汉北伐的决心,也要说清东吴若出兵,能分得的益处——曹魏若灭,江南之地可尽归东吴,这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

邓良接过书信与虎符,郑重收好:“末将明白。若东吴提出条件,比如要求我们先出兵牵制曹魏主力,或是索要关中部分城池,该如何应对?”

“城池绝不可让。”姜维语气坚定,“但可承诺,若北伐成功,曹魏的金银财帛,东吴可分得三成。至于出兵时机,可与他们约定,待我军巩固关中后,明年开春,由东吴出兵合肥,我军出兵洛阳,两面夹击。”

邓良点头应下,又问了些东吴朝堂的细节,姜维一一解答,直到午时才让他退下准备行装。送走邓良,诸葛瞻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急报:“伯约,东吴有使者正在城外等候,说是奉吴主之命,前来探望我军战况。”

姜维微微一怔,随即笑道:“真是巧了,我们刚要遣使,他们倒先来了。走,随我去城外迎接。”

两人快步来到城外,只见一支二十余人的队伍正站在官道旁,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文士,身着青色官袍,面容儒雅。见姜维等人前来,文士上前一步,拱手道:“东吴使者薛综,见过姜将军。”

姜维回礼道:“薛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我军刚攻克长安,正想遣使前往江东,与吴主商议联合作战之事,没想到先生竟先到了。”

薛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哦?将军已攻克长安?此事若属实,那真是天大的喜讯!我主听闻蜀军北伐,十分关注,特命我前来打探战况,若将军需要相助,东吴定当尽力。”

姜维知道薛综是东吴有名的辩士,此番前来,既是打探虚实,也是试探蜀汉的态度。他笑着说道:“先生若不信,可随我进城一观。长安城内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我军将士与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至于相助之事,我确实有一事想与吴主商议,正好先生来了,我们可先详谈一番。”

说着,姜维引着薛综进城,来到太守府的客厅。分宾主落座后,姜维命人奉上茶水,然后说道:“先生,如今曹魏在关中的兵力已被我军重创,但洛阳仍有重兵驻守。若想彻底打败曹魏,仅凭蜀汉一己之力,恐怕难以成功。因此,我想与东吴约定,明年开春,由东吴出兵合肥,牵制曹魏的东部兵力,我军则出兵洛阳,两面夹击,如此一来,曹魏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

薛综端着茶杯,沉吟片刻:“将军的提议确实不错,但东吴与曹魏接壤之地颇多,若出兵合肥,需调动大量兵力,粮草消耗也极大。我主若要答应此事,需先知道蜀汉能拿出多少兵力配合,以及粮草是否充足。”

姜维早有准备,拿出一份兵力与粮草清单,递给薛综:“先生请看,如今我军在关中已有十万兵力,加上汉中的援军,明年开春可出兵八万攻打洛阳。粮草方面,关中地区已筹集到二十万石粮食,足够支撑我军半年作战。此外,西羌部落已答应派五千骑兵相助,还会提供五万石粮食和三千匹战马。”

薛综接过清单,仔细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说道:“将军的诚意,我已经感受到了。但此事事关重大,我无法做主,需将此事禀报我主,由我主与大臣们商议后,才能给将军答复。不过,我可以向将军保证,东吴对曹魏早有不满,若能确保北伐成功,我主定会同意联合作战。”

姜维点了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我已派邓良出使东吴,他会带着我的书信,与吴主详细商议联合作战的具体事宜。先生若有需要,我可命人协助你在长安考察,让你亲眼看看我军的实力。”

薛综笑道:“那就多谢将军了。我确实想在长安多待几日,了解一下蜀军的情况,也好向我主如实禀报。”

接下来的几日,姜维命诸葛瞻陪同薛综在长安城内考察。薛综看到蜀军纪律严明,百姓安居乐业,又亲眼见到蜀军的粮草储备和武器装备,心中对蜀汉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还参观了蜀军的训练场,看到士兵们训练刻苦,士气高昂,不禁对姜维赞叹道:“将军治军有方,蜀军真是一支劲旅!有将军在,蜀汉北伐定能成功。”

几日后,薛综告辞离开长安,返回东吴。临走前,他对姜维说道:“将军放心,我定会向我主详细禀报长安的情况,促成吴蜀联盟。邓良出使东吴时,我也会尽力相助。”

姜维送走薛综后,立刻召集众将领商议。他说道:“薛综此行,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从他的态度来看,东吴对联合北伐还是有兴趣的。邓良此去,只要能说动吴主,明年开春,我们就能与东吴两面夹击曹魏。在此之前,我们要抓紧时间整顿军队,积累粮草,做好北伐的准备。”

众将领纷纷点头。张嶷说道:“将军,如今关中地区的豪门望族已经表示支持我们,我们可以请他们出面,号召更多的百姓参军,扩大军队的规模。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关中地区招募工匠,打造更多的武器装备,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姜维赞同道:“张将军说得对。此事就交给你负责,务必在三个月内,将军队的规模扩大到十二万,打造出一万套新的铠甲和两万把长剑。”

张嶷领命。随后,众人又商议了粮草筹集、武器打造等具体事宜,直到傍晚才散去。

邓良的出使队伍在三日后出发。姜维亲自送到城外,拍着他的肩膀说道:“邓良,此行关系到北伐的成败,你一定要多加小心。若东吴有任何要求,只要不损害蜀汉的利益,都可以先答应下来,等我后续再做决断。”

邓良郑重地说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早日促成吴蜀联盟。”

看着邓良的队伍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姜维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联吴伐魏是北伐成功的关键,只要能促成此事,蜀汉复兴汉室的梦想,就又近了一步。

第二折西羌深化合作计

送走邓良的第二日,拓跋烈就带着阿莱娜的弟弟阿古拉来到了长安。阿古拉才十九岁,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的青涩,却已能熟练地骑射,腰间挎着一把和阿莱娜同款的弯刀,见到姜维时,眼神里满是敬佩。

“姐夫,阿古拉是阿莱娜首领派来的,说是要跟在你身边学习兵法,顺便和你商议西羌与蜀汉深化合作的事。”拓跋烈笑着介绍道。

姜维看着阿古拉,眼中闪过一丝喜爱:“阿古拉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气度,将来定是西羌的栋梁之才。既然阿莱娜首领信任我,那你就留在我身边,我会亲自教你兵法战术。”

阿古拉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姜将军,我一定好好学,将来为西羌和蜀汉的合作出一份力。”

姜维扶起他,说道:“不必多礼。你姐姐派你来,除了让你学习兵法,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

阿古拉直起身,说道:“将军,姐姐说,西羌部落愿意将每年向蜀汉提供的战马数量从三千匹增加到五千匹,粮食从五万石增加到八万石,但希望蜀汉能帮助西羌修建一座城池,用来抵御曹魏的侵袭。另外,姐姐还希望蜀汉能派一些工匠去西羌,教西羌的百姓打造武器和农具。”

姜维沉吟片刻,说道:“修建城池和派遣工匠都不是问题。西羌部落位于蜀汉和曹魏的交界处,修建一座城池,既能保护西羌百姓的安全,也能为蜀汉提供一道屏障,抵御曹魏的进攻。至于派遣工匠,我会挑选五十名技艺精湛的工匠,随你一起返回西羌,教西羌百姓打造武器和农具。”

阿古拉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多谢将军!姐姐要是知道了,一定会非常高兴。”

拓跋烈说道:“姐夫,修建城池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砖瓦,西羌那边的资源有限,能不能请蜀汉支援一些?另外,修建城池还需要懂建筑的人才,也请将军派一些人过去指导。”

姜维点了点头:“没问题。我会派一百名士兵,押送一万根木材和五万块砖瓦前往西羌,同时派十名懂建筑的官员,协助你们修建城池。城池的选址,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阿古拉说道:“姐姐说,想把城池建在西羌部落的中心地带,那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也方便抵御曹魏的侵袭。具体的位置,还需要将军派来的官员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姜维说道:“好。我会让派去的官员尽快和你们一起前往西羌,确定城池的选址,然后开始修建。预计城池修建需要半年时间,在此期间,蜀汉会一直提供物资支持。”

阿古拉和拓跋烈连忙道谢。随后,姜维又和他们商议了工匠派遣、战马运输等具体事宜。姜维决定,让阿古拉先在长安学习一个月的兵法,然后再带着工匠和物资返回西羌。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姜维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教阿古拉学习兵法战术。阿古拉聪明好学,进步很快,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兵法知识,还能对一些战术提出自己的见解。姜维对他十分满意,时常在众人面前夸赞他。

一个月后,阿古拉准备返回西羌。姜维亲自为他送行,除了之前答应的工匠、士兵和物资,还额外给了他一千套铠甲和两千把长剑,说道:“这些铠甲和长剑,你带回西羌,分发给西羌的骑兵。希望你们能尽快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将来和蜀汉一起对抗曹魏。”

阿古拉接过铠甲和长剑,感动地说道:“将军对西羌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等城池修建好,骑兵部队组建起来,西羌一定会全力支持蜀汉的北伐大业。”

送走阿古拉后,姜维召集张翼、诸葛瞻等人,说道:“西羌是我们重要的盟友,帮助他们修建城池、组建骑兵部队,对我们北伐有很大的好处。接下来,我们要密切关注西羌的情况,及时提供帮助,确保城池能够顺利修建,骑兵部队能够尽快组建起来。”

众人纷纷点头。诸葛瞻说道:“将军,我已经安排人去西羌的沿途设立了驿站,方便传递消息和运输物资。另外,我还派了一支斥候队,暗中保护阿古拉和工匠们的安全,防止曹魏的小股部队偷袭。”

姜维满意地说道:“做得好。西羌的事情关系到北伐的成败,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接下来,我们还要抓紧时间整顿军队,积累粮草,为明年开春的北伐做准备。”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直到深夜才散去。姜维站在太守府的庭院中,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只要能和西羌深化合作,再促成与东吴的联盟,蜀汉北伐的胜算就会大大增加。他相信,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完成先帝和诸葛丞相的遗愿,复兴汉室,统一中原。

第三折关中士族纳贤才

长安城内的临时行政机构设立后,张翼按照姜维的命令,开始选拔地方官员。为了能选拔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张翼在长安城内张贴了告示,鼓励关中地区的有识之士前来应聘。

告示张贴后的几日,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张翼亲自负责考核,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这日,他正坐在临时行政机构的厅堂里,考核一位前来应聘的年轻人,姜维走了进来。

张翼连忙起身迎接:“伯约,你怎么来了?”

姜维笑着说道:“我来看看你选拔官员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才?”

张翼叹了口气:“前来应聘的人倒是不少,但真正有才能的人却不多。大部分人要么只会纸上谈兵,要么品行不端,难以担当大任。”

姜维点了点头,说道:“关中地区历经战乱,人才流失严重,想要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确实不容易。不过,我们也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仔细考核,选拔出真正有才能、品行端正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