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57章 联吴通羌扩羽翼

第257章 联吴通羌扩羽翼(2/2)

目录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争吵声。姜维和张翼对视一眼,起身走了出去。只见一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正和守门的士兵争执,男子面色涨红,大声说道:“我是关中士族王氏的族长王朗,前来应聘官员,你们为何不让我进去?”

守门的士兵说道:“大人,应聘官员需要按照顺序排队,你不能插队。”

王朗怒道:“我王氏是关中的名门望族,我亲自前来应聘,难道还要和那些平民百姓一起排队吗?”

姜维走上前,说道:“王族长,应聘官员不分出身贵贱,只看才能和品行。不管你是名门望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要按照顺序排队。若你真有才能,就算排队,也一定能被选拔上。”

王朗见是姜维,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不服气:“姜将军,我王氏在关中世代为官,家族中人才辈出。我亲自前来应聘,就是想为蜀汉效力,难道将军不能给我一个特殊的机会吗?”

姜维说道:“王族长,我知道王氏是关中的名门望族,也知道你家族中人才辈出。但选拔官员必须公平公正,若我给了你特殊的机会,其他人会怎么想?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愿意相信我们的选拔制度了。如果你真的想为蜀汉效力,就请按照顺序排队,我相信以你的才能,一定能通过考核。”

王朗见姜维态度坚决,只好作罢,乖乖地去排队。姜维和张翼回到厅堂,张翼说道:“伯约,关中的士族向来高傲,想要让他们真心为蜀汉效力,恐怕不容易。”

姜维说道:“关中士族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若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对我们稳固关中的统治有很大的好处。我们选拔官员时,既要公平公正,也要适当照顾士族的利益,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接下来的几日,姜维亲自参与官员的考核。他发现,前来应聘的士族子弟中,确实有不少有才能的人。比如王氏的王朗,虽然有些高傲,但对关中的政务十分熟悉,也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还有赵氏的赵昂,不仅精通兵法,还善于管理地方,是个难得的人才。

姜维决定,选拔一部分有才能的士族子弟担任地方官员,同时也选拔一些有才能的平民百姓,让他们相互制衡,共同管理关中地区。他还规定,所有官员上任后,都要接受严格的考核,若考核不合格,立即罢免。

几日下来,张翼和姜维一共选拔出了五十名官员,其中士族子弟二十人,平民百姓三十人。这些官员分别被派往关中的各个郡县,负责管理地方政务。

为了让这些官员尽快熟悉工作,姜维在长安城内举办了一场培训班,亲自为他们讲解蜀汉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他还邀请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官员,为他们传授工作经验。

培训班结束后,官员们纷纷前往各自的郡县上任。王朗被派往雍城担任太守,他上任后,立刻着手整顿雍城的吏治,减轻百姓的赋税,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赵昂被派往郿县担任县令,他加强了郿县的防御,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让郿县的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

关中士族见蜀汉确实是在真心实意地选拔人才,而且对士族子弟也十分重视,便纷纷表示愿意支持蜀汉的统治。他们不仅主动捐献粮食和财物,还号召族中的子弟参军,为蜀汉的北伐大业贡献力量。

姜维见关中士族已经开始支持蜀汉,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稳固关中的统治,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还需要得到当地士族和百姓的支持。如今,士族已经开始支持蜀汉,百姓们也安居乐业,关中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

接下来,姜维开始着手扩大军队的规模。他按照张嶷的建议,邀请关中的豪门望族出面,号召百姓参军。由于百姓们对蜀汉的统治已经十分满意,加上参军还有丰厚的奖励,所以报名参军的人络绎不绝。

三个月后,蜀军的规模从十万扩大到了十二万。姜维将这十二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张嶷率领,驻守雍城和郿县,保卫关中的东部边境;一部分由马岱率领,驻守陈仓,保卫关中的西部边境;剩下的一部分由他亲自率领,驻守长安,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各地。

同时,张嶷也按照姜维的命令,打造出了一万套新的铠甲和两万把长剑。这些铠甲和长剑分发到士兵手中后,蜀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姜维站在长安的城墙上,看着城下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能促成与东吴的联盟,明年开春,就可以正式发动北伐,向着复兴汉室的目标前进。

第四折东吴回信定盟约

邓良出使东吴已经三个月了,期间只传来过两封书信,说他已经见到了吴主孙休,正在与东吴的大臣们商议联合作战的事宜,但具体的结果还没有确定。姜维每天都在等待邓良的消息,心中十分焦急。

这日清晨,一名斥候快马加鞭地赶到长安,带来了邓良的书信。姜维连忙拆开书信,仔细阅读起来。书信中说,东吴已经同意与蜀汉联合作战,约定明年开春,由东吴出兵合肥,牵制曹魏的东部兵力,蜀汉出兵洛阳,两面夹击曹魏。此外,东吴还提出,若北伐成功,曹魏的领土由蜀汉和东吴平分,蜀汉占据关中、中原地区,东吴占据江南、淮南地区。

姜维看完书信,心中大喜。他立刻召集众将领,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们。众将领听到后,都十分兴奋,纷纷表示要尽快做好北伐的准备。

张翼说道:“将军,东吴同意联合作战,这是天大的好消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整顿军队,积累粮草,确保明年开春能够顺利出兵洛阳。”

诸葛瞻补充道:“我建议,我们再派一支使者队伍前往东吴,与他们详细商议联合作战的具体事宜,比如出兵的时间、路线,以及两军如何配合等。另外,我们还要和东吴约定,在北伐期间,相互传递情报,及时了解曹魏的动向。”

姜维赞同道:“诸葛将军说得对。我决定派霍弋出使东吴,与东吴商议联合作战的具体事宜。霍弋心思缜密,善于外交,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霍弋领命。随后,众人又商议了粮草筹集、武器打造、军队训练等具体事宜。姜维决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要筹集足够支撑十万大军一年作战的粮草,打造两万套新的铠甲和三万把长剑,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力。

几日后,霍弋的出使队伍出发前往东吴。姜维亲自送到城外,对霍弋说道:“霍弋,此次出使东吴,关系到北伐的成败。你一定要与东吴的大臣们详细商议联合作战的具体事宜,确保两军能够密切配合,共同打败曹魏。”

霍弋郑重地说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早日与东吴达成协议。”

送走霍弋后,姜维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北伐的准备工作中。他每天都会亲自到训练场,查看士兵们的训练情况,鼓励士兵们刻苦训练。他还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们的生活情况,解决百姓们的困难,让百姓们更加支持蜀汉的统治。

关中地区的百姓们见姜维如此勤政爱民,都十分感动。他们纷纷主动捐献粮食和财物,支持蜀汉的北伐大业。一些青年男子也踊跃参军,希望能为复兴汉室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百姓们的支持下,蜀军的粮草储备很快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武器打造也进展顺利。军队的训练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士兵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两个月后,霍弋从东吴返回长安,带来了与东吴达成的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明年三月,东吴出兵五万攻打合肥,蜀汉出兵八万攻打洛阳;两军在作战期间,相互传递情报,及时了解曹魏的动向;若一方遇到困难,另一方要及时出兵支援;北伐成功后,曹魏的领土由蜀汉和东吴平分。

姜维看完协议,心中十分满意。他立刻召集众将领,宣布了与东吴达成的协议,并对北伐的作战计划进行了详细的安排。他决定,由他亲自率领八万大军攻打洛阳,张嶷率领两万大军驻守雍城和郿县,保卫关中的东部边境,马岱率领两万大军驻守陈仓,保卫关中的西部边境,诸葛瞻率领一万大军驻守长安,负责粮草的运输和物资的供应。

众将领纷纷领命,各自下去准备。长安城内,一片繁忙的景象。士兵们都在抓紧时间训练,工匠们在日夜不停地打造武器装备,百姓们也在积极地为北伐贡献自己的力量。

姜维站在长安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洛阳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明年开春的北伐,将是蜀汉复兴汉室的关键一战。只要能打败曹魏,攻占洛阳,蜀汉就能够占据中原地区,从而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他相信,在众将士和百姓们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

第五折整军备战待北伐

距离与东吴约定的北伐时间越来越近,长安城内的备战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每日天不亮,城内外的训练场上就传来士兵们整齐的呐喊声,工匠坊里的锤击声更是昼夜不停,新打造的铠甲和兵器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这日一早,姜维率领张翼、诸葛瞻、张嶷、马岱等将领,来到长安城外的训练场视察。只见八万大军分成八个方阵,整齐地排列在训练场上,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长剑,眼神坚定,气势恢宏。

“将士们!”姜维勒住马缰,高声喊道,“明年三月,我们就要出兵洛阳,讨伐曹魏,复兴汉室!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

姜维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曹魏篡汉,欺压百姓,罪恶滔天。我们身为蜀汉的将士,肩负着先帝和诸葛丞相的遗愿,肩负着天下百姓的期望。此次北伐,我们一定要攻克洛阳,打败曹魏,让汉室重兴,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士兵们再次齐声呐喊,士气高涨。姜维示意士兵们安静下来,然后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加强军队的训练,尤其是攻城战和巷战的训练。洛阳城池坚固,守军众多,想要攻克洛阳,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北伐的胜利。”

众将领纷纷点头。张嶷说道:“将军,我已经按照你的命令,在雍城和郿县修建了模拟洛阳城池的训练场,专门训练士兵们的攻城战和巷战技巧。目前,士兵们的训练进展顺利,已经基本掌握了攻城战和巷战的要领。”

姜维说道:“好。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要让士兵们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提升他们的作战能力。另外,还要组织士兵们进行实战演练,让他们熟悉战场环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张嶷领命。随后,姜维又查看了士兵们的武器装备和粮草储备情况。只见训练场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万架投石机、两万把云梯、三万把长剑和两万套铠甲。粮草储备库中,堆满了粮食和草料,足够支撑八万大军一年的作战需求。

姜维心中十分欣慰,说道:“武器装备和粮草储备都已经准备就绪。接下来,我们要做好情报收集工作,密切关注曹魏的动向。派往洛阳的斥候队,要加大侦察力度,及时了解洛阳的守军数量、防御布局等情况,为我们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依据。”

诸葛瞻说道:“将军放心,我已经派了十支斥候队前往洛阳,他们会轮流侦察,及时传递情报。另外,我还与东吴的使者约定,让他们也派斥候队侦察曹魏的东部兵力动向,然后将情报传递给我们,以便我们及时调整作战计划。”

姜维点了点头:“做得好。情报工作是北伐成功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做好。另外,还要加强对粮道的保护,派一支大军驻守在长安到洛阳的粮道沿途,防止曹魏的小股部队偷袭粮道。”

马岱说道:“将军,我愿意率领两万大军驻守粮道。我会在粮道沿途设立哨所,加强巡逻,确保粮草能够及时供应到前线。”

姜维说道:“好。马将军经验丰富,有你驻守粮道,我十分放心。”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军队的后勤保障、伤员的救治等。姜维决定,在长安城内设立一座大型的医帐,聘请一百名医术精湛的医官,准备足够的药材,为北伐期间的伤员提供救治。同时,还派专人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士兵们的衣食住行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蜀军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和实战演练。士兵们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已经做好了出兵北伐的准备。派往洛阳的斥候队也传来了情报,说洛阳的守军有五万余人,守将是曹魏的大将军司马昭。司马昭已经加强了洛阳的防御,在城墙上增加了投石机和弓箭手的数量,同时在城门内侧设置了拒马和壕沟。

姜维根据斥候队传来的情报,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决定,兵分三路攻打洛阳:一路由他亲自率领,攻打洛阳的北门;一路由张嶷率领,攻打洛阳的东门;一路由霍弋率领,攻打洛阳的西门。三路大军同时发起进攻,分散魏军的兵力,然后再集中主力攻打北门,一举攻克洛阳。

同时,姜维还与东吴约定,在蜀军攻打洛阳的同时,东吴出兵五万攻打合肥,牵制曹魏的东部兵力,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明年三月的到来。姜维站在长安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洛阳方向,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此次北伐,将是一场恶战,但他有信心,在众将士和百姓们的支持下,一定能够攻克洛阳,打败曹魏,完成先帝和诸葛丞相的遗愿,复兴汉室,统一中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