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洛阳整饬定新局(1/2)
第一折抚民安城稳人心
洛阳太守府的正厅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面,映出斑驳的光影。姜维身着铠甲,腰间佩剑,正站在厅中来回踱步,神色间带着几分刚经历大战后的疲惫,却更多是掌控全局的沉稳。厅外,士兵们巡逻的脚步声、百姓们隐约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提醒着所有人,这座曹魏经营多年的都城,如今已换了主人。
“将军,诸葛参军和张将军、廖将军已在厅外等候。”亲兵轻声禀报,打断了姜维的思绪。
“快请他们进来。”姜维转过身,目光落在厅门处。
片刻后,诸葛瞻、张翼、廖化三人并肩走入,各自躬身行礼。诸葛瞻手中捧着一卷竹简,脸上带着些许凝重:“伯约,洛阳城内虽已平定,但刚经历战火,民心尚未安定。属下刚巡查完西城,发现不少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还有部分商铺紧闭门户,担心局势不稳,不敢开业。”
张翼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不仅如此,城内残余的魏军士兵仍有不少,虽大多已放下武器,但仍有小股势力潜藏在街巷中,昨日南城就发生了一起士兵抢夺百姓粮食的事件,好在被巡逻队及时制止。若不尽快处置,恐生祸乱。”
廖化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整顿军纪。百姓是根本,只有让他们安心,洛阳才能真正稳定;而军纪严明,才能避免士兵扰民,维护我军声誉。”
姜维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三人:“三位所言极是。洛阳是曹魏旧都,民心向背关乎后续北伐大业,容不得半点差错。今日召集你们,便是要定下抚民安城的方略。”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洛阳城内地图前,手指指向西城区域:“诸葛瞻,你即刻带领五千士兵,前往西城开设临时粥棚,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吃食。同时,清点城内空置的房屋,安排无家可归的百姓暂住。另外,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我军秋毫无犯,凡主动归附者,免除半年赋税,商铺开业者,给予三个月的粮草补贴。”
“属下遵命!”诸葛瞻躬身应道,接过姜维手中的令牌,转身快步离去。
姜维又看向张翼:“张翼,你带领一万士兵,负责整顿城内军纪。一方面,加强街巷巡逻,严厉打击士兵扰民、抢夺财物等行为,一旦发现,军法处置,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排查城内潜藏的残余魏军,对愿意投降者,登记造册,妥善安置;对负隅顽抗者,立即剿灭。切记,行动时不可惊扰百姓,尽量避免冲突。”
“属下明白!”张翼沉声领命,抱拳后也转身离开。
最后,姜维的目光落在廖化身上:“廖化,你经验丰富,负责联络洛阳城内的乡绅望族。这些人在地方上颇有威望,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安抚民心之事会事半功倍。你可携带礼品登门拜访,向他们说明我军的政策,邀请他们出面协助稳定地方秩序,对积极合作者,可给予相应的官职和赏赐。”
廖化躬身应道:“老臣领命!定不辜负将军所托。”
待三人离去后,姜维独自留在厅中,心中思绪万千。攻克洛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稳定局势、整合资源,为后续北伐做准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街道上逐渐多起来的百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洛阳尽快恢复生机,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午后,姜维亲自带领亲兵前往西城巡查。刚走到西城门口,就看到诸葛瞻正指挥士兵搭建粥棚,不少百姓正排着长队领取米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接过士兵递来的米粥,激动地说道:“多谢将军,多谢蜀汉的大军!之前听说打仗,我们都吓得躲在家里,没想到你们不仅不扰民,还为我们送吃的,真是仁义之师啊!”
诸葛瞻笑着回应:“老人家不必客气,保护百姓是我军的职责。只要大家安心生活,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洛阳很快就会恢复往日的繁华。”
姜维走上前,对着老者拱手说道:“老人家,我是姜维。今后洛阳由我军驻守,若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一定会尽力解决。”
老者看到姜维,连忙躬身行礼:“原来是姜将军!久闻将军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是英雄人物。有将军在,我们百姓就放心了。”
随后,姜维又来到街巷中,看到张翼正带领士兵排查潜藏的残余魏军。一名士兵发现一间民房内有异常,正准备破门而入,张翼立即上前制止:“不可鲁莽!先派人敲门询问,若里面有人抵抗,再采取行动。”
士兵按照张翼的吩咐,上前敲门喊道:“里面的人听着,我是蜀汉大军,奉命排查残余魏军。若你们是普通百姓,打开房门配合检查;若你们是魏军士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会妥善安置。”
片刻后,房门缓缓打开,里面走出几名身着魏军服饰的士兵,脸上带着犹豫和恐惧。其中一名士兵颤声说道:“我们愿意投降,只求将军能饶我们一命。”
张翼上前一步,语气严肃地说道:“只要你们真心投降,遵守我军的纪律,我们绝不会伤害你们。现在跟我们去登记造册,之后会安排你们返乡,或加入我军,由你们自己选择。”
几名魏军士兵闻言,顿时松了口气,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跟着士兵离去。
姜维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满意。他走上前,拍了拍张翼的肩膀:“做得好!对待投降的士兵,要以安抚为主,不可滥用武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归附我们。”
张翼躬身应道:“多谢将军指点,属下记住了。”
傍晚时分,姜维回到太守府,刚坐下不久,廖化就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将军,好事啊!洛阳城内的几大乡绅望族都已答应出面协助我们稳定秩序。他们不仅愿意捐赠粮食和财物,还会发动族人和百姓,配合我们的工作。”
姜维心中大喜,连忙问道:“哦?具体情况如何?”
廖化笑着说道:“我今日拜访了王家、李家、赵家等几大望族。他们原本对我们心存疑虑,但听闻将军攻克洛阳后军纪严明,还为百姓开设粥棚,心中十分敬佩。尤其是王家的族长王老爷子,他说当年曾受过诸葛丞相的恩惠,一直对蜀汉心存感激,如今看到我们大军到来,愿意全力支持我们。”
姜维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有这些乡绅望族的支持,我们安抚民心的工作就会顺利很多。你明日再去一趟,代表我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与他们商议具体的合作事宜,尽快让洛阳恢复正常的秩序。”
“老臣遵命!”廖化应道。
接下来的几日,在姜维的统筹安排下,诸葛瞻、张翼、廖化三人各司其职,洛阳城内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流离失所的百姓得到了妥善安置,商铺纷纷开业,街道上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残余的魏军士兵要么投降归附,要么被剿灭,城内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绅望族积极配合,捐赠了大量的粮食和财物,为军队和百姓解决了不少困难。
这日清晨,姜维站在太守府的城墙上,望着洛阳城内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洛阳的稳定,为后续北伐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也明白,曹魏的残余势力仍在,北方的局势依然复杂,接下来的路,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谨慎前行。
第二折整军备战再北伐
洛阳城外的校场上,旌旗招展,鼓声震天。五万蜀汉大军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中央,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脸上带着坚毅的神情。姜维骑着一匹高大的战马,站在校场的高台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台下的士兵们。
攻克洛阳后,姜维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立即着手整顿军队,为接下来的北伐做准备。经过几日的休整,士兵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已恢复,现在正是整军备战的最佳时机。
“将士们!”姜维的声音在鼓声中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士兵耳中,“我们虽然攻克了洛阳,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伐大业已经完成。曹魏的残余势力仍在北方盘踞,他们时刻想着卷土重来,夺回洛阳。我们必须加强训练,提升战斗力,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士兵们听到姜维的话,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声呐喊:“誓死追随将军!北伐到底!誓死追随将军!北伐到底!”呐喊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姜维看着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支军队是蜀汉的希望,是复兴汉室的希望。他再次高声喊道:“从今日起,我们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阵法演练、攻城战术、骑兵作战等,务必让每一位将士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战斗技能。我会亲自监督训练,若有偷懒懈怠者,军法处置!”
“遵命!”士兵们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坚定。
随后,姜维将大军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张翼、陈默和西羌部落的阿柴带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张翼擅长攻城战术,负责带领步兵部队演练攻城阵法和云梯、投石机的使用;陈默身手过人,熟悉潜入和突袭战术,负责带领精锐士兵训练突袭和反突袭技能;阿柴带领的西羌骑士擅长骑兵作战,负责训练骑兵的冲锋和迂回战术。
训练正式开始,校场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张翼带领的步兵部队正在演练攻城阵法,士兵们分成若干小队,按照预定的阵型,朝着模拟的城墙发起进攻。有的士兵推着云梯快速冲向城墙,有的士兵操作投石机,将石头准确地投向城墙顶部的模拟目标,还有的士兵手持盾牌,组成盾墙,为攻城的士兵提供掩护。
张翼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士兵们的动作,时不时地大声喊道:“注意阵型!保持距离!投石机的角度再调整一下,目标是城墙顶部的守军!”
陈默带领的精锐士兵则在进行突袭训练。他们身着黑色劲装,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模拟的街巷中,避开巡逻的“敌人”,快速接近目标。当遇到“敌人”时,他们动作迅猛,配合默契,短短几招就将“敌人”制服。陈默亲自上阵,与士兵们对练,他的动作精准而迅猛,为士兵们做着示范:“记住,突袭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利用地形掩护自己,攻击敌人的要害,让他们失去反抗能力。”
阿柴带领的西羌骑士则在开阔的场地进行骑兵训练。骑士们骑着战马,手持弯刀,排成整齐的队列,朝着前方的目标发起冲锋。战马奔腾,尘土飞扬,骑士们的呐喊声与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气势磅礴。阿柴骑着战马,在队伍中穿梭,大声喊道:“保持队列!加快速度!注意互相配合,不要单独行动!”
姜维骑着战马,在各个训练场地之间穿梭,仔细观察着士兵们的训练情况。看到士兵们训练刻苦,进步明显,心中十分满意。但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步兵部队在攻城时,云梯的推进速度较慢,容易被“敌人”的弓箭攻击;骑兵部队在冲锋时,队列不够整齐,容易出现混乱。
针对这些问题,姜维立即召集张翼、陈默和阿柴进行商议。“张翼,步兵部队攻城时,云梯推进速度太慢,这样在实战中会造成很大的伤亡。你可以让士兵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掩护,一组负责推进云梯,交替进行,提高推进速度。”
“属下明白!”张翼躬身应道,立即去调整训练方案。
姜维又看向阿柴:“阿柴首领,骑兵部队冲锋时队列不够整齐,这样会影响冲锋的威力。你可以在训练中增加队列训练,让骑士们熟悉彼此的位置,保持队列的整齐。”
阿柴点了点头:“多谢将军指点,我这就去安排。”
随后,姜维来到陈默的训练场地,对陈默说道:“陈默,你的精锐部队训练效果很好,但在实战中,可能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你可以增加一些模拟突发情况的训练,比如遇到敌人的埋伏、遭遇大量敌人等,提高士兵们的应变能力。”
“末将领命!”陈默应道,立即调整了训练内容。
在姜维的亲自指导下,士兵们的训练更加有针对性,进步也越来越明显。步兵部队攻城时,云梯推进速度大大提高,士兵们的配合也更加默契;骑兵部队冲锋时,队列整齐,气势如虹;精锐部队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应对。
期间,诸葛瞻也没有闲着。他负责统筹军队的粮草和军械供应,确保训练期间士兵们的饮食和武器装备得到保障。他派人前往洛阳周边的郡县征集粮食,同时组织工匠们修补和打造武器装备,为接下来的北伐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这日午后,姜维正在校场上视察训练情况,一名斥候匆匆赶来,单膝跪地禀报:“将军,北方传来消息,司马昭带领残余的魏军逃到了冀州,与当地的魏军将领王凌汇合,目前已集结了三万大军,正在冀州整顿,似乎有南下反扑的迹象。”
姜维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司马昭虽然战败,但实力仍在,若不尽快解决,必成后患。“知道了,你继续密切关注冀州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即禀报。”
斥候应道:“属下遵命!”随后便转身离去。
姜维召集张翼、陈默、阿柴和诸葛瞻等人来到校场的高台上,商议应对之策。“司马昭在冀州集结大军,看样子是想南下反扑。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主动出击,消灭这股残余势力。”
张翼上前一步,说道:“将军,我军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战斗力已经大大提升,完全有能力应对司马昭的反扑。属下建议,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由将军亲自率领,攻打冀州;另一路由诸葛参军率领,留守洛阳,确保后方的稳定。”
诸葛瞻点头说道:“张将军所言极是。洛阳是我们刚刚攻克的城池,民心尚未完全安定,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驻守。属下愿意带领一万大军留守洛阳,负责粮草和军械的供应,为前线提供支持。”
阿柴说道:“姜将军,我的西羌骑士擅长骑兵作战,冀州地势平坦,正好适合骑兵冲锋。我愿意带领骑士们跟随将军出征,为北伐大业贡献一份力量。”
陈默也躬身说道:“末将愿意带领精锐部队,作为先锋,提前潜入冀州,收集情报,为大军进攻做好准备。”
姜维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好!既然大家都有此决心,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行事。三日后,陈默带领五千精锐士兵作为先锋,提前出发,潜入冀州;五日后,我带领三万大军,与阿柴首领的两千西羌骑士一起,向冀州进军;诸葛瞻带领一万大军留守洛阳,负责后方的稳定和物资供应;张翼带领一万大军,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前线和后方。”
“属下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日,大军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征事宜。陈默带领精锐士兵检查装备,熟悉冀州的地形;诸葛瞻则加紧筹集粮草和军械,确保大军的物资供应;张翼则加强洛阳周边的防御,防止魏军趁机偷袭。
五日后清晨,洛阳城外的校场上,北伐大军再次集结。姜维骑着战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他知道,此次冀州之行,必然会遇到一场恶战,但为了北伐大业,为了复兴汉室,他必须勇往直前,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出发!”随着姜维一声令下,北伐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冀州的方向进发,拉开了新一轮北伐的序幕。
第三折冀州暗探查敌踪
冀州城外的一处密林里,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陈默带领着五千精锐士兵,正潜伏在这里,密切关注着冀州城的动向。他们已经潜入冀州境内三日,一路上避开了魏军的巡逻队,顺利抵达了冀州城外。
陈默身着一身普通百姓的服饰,脸上带着几分风尘,正透过密林的缝隙,观察着冀州城的城墙。冀州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墙上布满了魏军的士兵,个个手持武器,警惕地扫视着城外的情况。城门口,魏军设置了重重关卡,对进出城的百姓进行严格的盘查,想要轻易进城,绝非易事。
“将军,冀州城的防御十分严密,我们想要进城收集情报,恐怕不容易。”身边的一名亲兵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陈默点了点头,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想要了解司马昭在冀州的具体部署,必须潜入城中。但目前冀州城防守如此严密,强行进城只会打草惊蛇,暴露自己的行踪。“我们不能强行进城,必须想办法混进去。”
他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上。只见几名百姓正推着装满货物的小车,朝着冀州城的方向走去,看样子是要进城贩卖货物。陈默心中一动,对着身边的亲兵说道:“你去把那几名百姓请过来,我有事情要问他们。”
亲兵应了一声,悄悄绕到小路旁,拦住了那几名百姓。百姓们看到突然出现的士兵,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以为是魏军前来抢掠。“各位不要害怕,我们是蜀汉的士兵,不会伤害你们。”亲兵轻声说道,语气十分温和。
百姓们闻言,心中稍稍安定下来。他们听说过蜀汉大军攻克洛阳的消息,知道蜀汉军队是仁义之师。其中一名领头的中年男子拱手问道:“不知这位将军找我们有何事?”
亲兵说道:“我家将军想向你们打听一些冀州城的情况,还请你们随我来一趟。”
中年男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带着其他几名百姓跟着亲兵来到了陈默面前。
陈默对着几人拱手说道:“在下陈默,是蜀汉大军的将领。今日找几位前来,是想向你们打听一下冀州城的情况,还请几位如实相告。”
中年男子连忙躬身回礼:“原来是陈将军!小人王二,是这附近的百姓,经常到冀州城里贩卖货物。将军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小人一定知无不言。”
陈默点了点头,问道:“最近冀州城里的情况如何?魏军的兵力部署怎么样?进城盘查严格吗?”
王二想了想,说道:“自从司马昭将军带着大军来到冀州后,城里的魏军就多了很多。城墙上、城门处都布满了士兵,盘查也比以前严格了很多。想要进城,必须要有官府开具的路引,还要接受士兵的仔细检查,稍有可疑之处,就会被抓起来盘问。”
“那城里的魏军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司马昭有没有在城里修建防御工事?”陈默继续问道。
王二说道:“魏军的大营设在城东北角,那里驻扎了很多士兵。另外,城墙上新增了很多投石机和弓箭,看样子是在加强防御。至于司马昭将军,小人很少见到他,听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将军府里,很少出门。”
陈默心中暗暗记下这些信息,又问道:“你们平时进城贩卖货物,都是从哪个城门进去?守城的士兵对你们这些商贩有没有特别的检查?
王二说道:“我们一般都是从南门进去,南门的守将李校尉为人比较随和,对我们这些商贩检查得相对宽松一些。只要有合法的路引,一般都能顺利进城。”
陈默点了点头,心中有了主意。“多谢几位告知这些情况。为了感谢你们,我这里有一些粮食,送给你们。”他对着亲兵示意了一下,亲兵立即拿来几袋粮食,递给了王二等人。
王二等人见状,连忙道谢:“多谢陈将军!多谢陈将军!”
陈默说道:“不用客气。你们进城后,若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比如魏军调动、新增防御工事等,可到城南的老槐树客栈找一个名叫老周的人,告诉他是我让你们来的,他会给你们相应的报酬。”
王二连忙应道:“小人明白!一定按照将军的吩咐去做。”
随后,陈默让亲兵送王二等人离开。待他们走后,陈默召集身边的几名将领,商议潜入冀州城的计划。“根据王二所说,冀州城南门的盘查相对宽松,我们可以伪装成商贩,从南门混入城中。”
一名将领说道:“将军,我们有五千士兵,若都伪装成商贩进城,恐怕会引起魏军的怀疑。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货物和路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