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75章 洛阳诏回议封禅

第275章 洛阳诏回议封禅(2/2)

目录

刘禅坐在龙椅上,环视群臣道:“如今天下一统,当以民生为本,恢复生产,安抚百姓。朕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想听听诸位对新政的建议,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民族治理,皆可畅所欲言。”

司徒董允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经过多年战乱,天下田地荒芜,流民众多。臣建议推行‘均田制’,将无主之地按人口分配给流民,鼓励他们开垦耕种,同时减免新垦土地三年赋税,以调动百姓积极性。”

姜维闻言,赞同道:“董司徒所言极是。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多以游牧为生,可在部落聚居地附近划分土地,派中原农师传授耕作技术,引导他们从游牧向农耕过渡。如此一来,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促进民族融合,一举两得。”

刘禅点头:“此计可行,便交由户部与工部负责,尽快制定具体方案,在全国推行。另外,商业方面,各地互市已初步建立,但仍有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该如何解决?”

太尉蒋琬出列道:“臣建议在各州府设立‘市署’,任命官员管理市场,规范商品价格,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同时,开通从洛阳到西域的商道,派军队沿途护送商队,确保商路安全,促进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西域商道开通后,还需加强边防。”姜维补充道,“可在商道沿途设立驿站与戍堡,派驻军队驻守,既能保护商队,又能及时应对边境异动。另外,可从西域招募士兵,编入边防军,他们熟悉当地地形,能更好地协助汉军防守。”

刘禅采纳了众人的建议,当场任命董允负责均田制推行,蒋琬负责商业管理与商道开通,姜维则负责边防建设与西域军事部署。随后,话题转向民族治理,刘禅看向姜维:“伯约,你长期驻守北方,对少数民族治理经验丰富,可有良策?”

姜维上前一步,道:“陛下,少数民族部落虽已归附,但语言、习俗不同,若强行推行中原律法,恐引发抵触。臣建议在部落聚居地设立‘双语学堂’,既教授汉语与儒家经典,也保留部落语言与传统习俗;同时选拔部落中有威望的首领担任地方官员,协助朝廷管理事务,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信任与尊重。”

西域都护府长史也补充道:“西域各国信仰不同,臣建议尊重各国宗教信仰,不得强行干涉,同时在各国设立‘汉学馆’,邀请中原学者讲学,增进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刘禅一一应允,又下令编纂《大汉律释》,将律法中与民生相关的条款翻译成鲜卑、匈奴、西域各国语言,在各地张贴宣讲,让百姓们知晓律法,遵守律法。朝会持续了三个时辰,各项新政方案陆续确定,皆由专人负责推行。

朝会结束后,刘禅留下姜维、蒋琬、董允三人,在偏殿商议西域治理细节。刘禅取出西域地图,指着龟兹与于阗之间的区域道:“西域都护府已重新设立,但管辖范围较汉朝时期有所扩大,需派得力将领前往驻守。伯约,你认为谁适合担任西域都护?”

姜维思索片刻,道:“廖化将军沉稳善战,熟悉边境事务,且在平定北方时立下大功,派他前往西域担任都护,定能胜任。另外,可让陆抗将军协助段匹磾安抚鲜卑各部,魏延将军继续驻守幽州,防备漠北残余势力,如此北方与西域的防御便无后顾之忧。”

蒋琬与董允皆赞同:“廖化将军确是合适人选,有他驻守西域,陛下可放心。”刘禅点头:“那就依伯约所言,任命廖化为西域都护,率领三万军队前往西域,即刻启程。”

商议完毕,姜维退出偏殿,刚走到宫门口,便见内侍来报,说西羌部落首领之女阿莱娜已抵达洛阳,正在府外等候。姜维心中一喜,连忙赶回府中。

府内客厅,阿莱娜身着西羌传统服饰,头戴银饰,见姜维归来,起身行礼:“姜将军,别来无恙?”姜维笑着请她落座:“阿莱娜姑娘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此次前来洛阳,可是为了封禅大典?”

“正是。”阿莱娜取出一封书信,递到姜维手中,“父亲让我将这封书信交给将军,同时带来西羌部落的贺礼——良马百匹,现已送到城外军营。父亲说,西羌愿永远归附大汉,协助朝廷守护西部边境。”

姜维接过书信,只见上面写着西羌部落对朝廷新政的支持,以及希望与中原加强贸易往来的请求。他看完信,道:“我会将书信呈给陛下,朝廷定会满足西羌的请求。此次你在洛阳多留几日,我带你游览洛阳城,看看中原的繁华。”阿莱娜欣然应允。

接下来的几日,姜维陪同阿莱娜游览洛阳城。他们参观了洛阳太学,看到各族学子一同读书;走访了洛阳集市,看到中原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商品琳琅满目;登上了洛阳城墙,眺望远方的农田,一派丰收的景象。阿莱娜感慨道:“没想到中原如此繁华,百姓安居乐业,难怪各部落都愿归附大汉。”

一日,两人在集市上遇到一名鲜卑商人,正在售卖毛皮与药材。商人见姜维身着官服,连忙上前见礼:“小人是鲜卑段部的商人,多亏朝廷开设互市,我们才能将部落的特产卖到中原,换回丝绸与茶叶,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姜维笑着说:“朝廷就是要让各族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以后互市规模还会扩大,你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阿莱娜看着这一幕,心中对大汉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她对姜维说:“我回去后,一定要劝说父亲,让更多西羌部落学习中原农耕技术,与中原百姓和睦相处,共同为大汉的繁荣努力。”

第四折西域烽烟急驰援

姜维陪同阿莱娜游览洛阳期间,西域突然传来急报——龟兹国发生叛乱,国王被叛军囚禁,叛军首领勾结大月氏残余势力,占领了龟兹都城,截断了西域商道,还杀害了朝廷派驻的官员。

消息传到洛阳,刘禅立即在太极殿召开紧急朝会。姜维接到旨意后,匆忙赶到宫中,只见殿内气氛凝重,百官面色严肃。刘禅见姜维到来,连忙道:“伯约,西域急报,龟兹叛乱,廖化将军刚抵达西域都护府,尚未站稳脚跟,你看该如何应对?”

姜维接过军报,快速浏览后,沉声道:“陛下,龟兹乃西域要地,若叛军占据此地,不仅会阻断商道,还可能引发西域各国连锁叛乱,必须尽快平定!臣愿率领五万骑兵,即刻前往西域,协助廖化将军平叛。”

蒋琬担忧道:“伯约刚从泰山回来,尚未休整,且北方边境仍需防备,你若离开,北方安危如何保障?”姜维道:“北方有魏延、陆抗将军驻守,轲比能已归降,段匹磾与刘豹忠心耿耿,暂无大碍。西域叛乱紧急,若拖延下去,恐生变数,臣请陛下准奏!”

刘禅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朕任命你为西域平叛大将军,率领五万骑兵驰援西域,务必尽快平定叛乱,救出龟兹国王,恢复西域秩序。另外,朕已下令让凉州牧张轨派两万军队从凉州出发,配合你作战。”

姜维领命后,立即前往禁军大营调兵遣将。他挑选了五万精锐骑兵,皆是身经百战的将士,又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与武器,次日清晨便率军从洛阳出发,向西疾驰而去。

阿莱娜得知姜维要出征西域,特意前来送行。她递给姜维一柄西羌弯刀,道:“这柄弯刀是西羌最好的工匠打造,锋利无比,愿它能助将军早日平定叛乱,平安归来。”姜维接过弯刀,郑重道:“多谢姑娘,我定不负所托,平定叛乱后,再与你细说西域见闻。”

队伍一路向西,途经长安、凉州,与张轨派来的两万凉州军汇合。张轨之子张寔亲自率军前来,见到姜维后,恭敬道:“姜将军,家父已下令在凉州备好粮草,可供大军使用一月,我们愿听从将军调遣,共同平叛。”

姜维点头:“张公子不必多礼,我们尽快赶路,早日抵达西域都护府,与廖化将军汇合。”大军继续西行,进入西域境内后,沿途百姓听闻汉军前来平叛,纷纷前来迎接,献上茶水与干粮,还主动充当向导,告知叛军的动向。

抵达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轮台时,廖化早已率领军队在此等候。见到姜维,廖化连忙上前:“将军,您可来了!叛军占据龟兹后,已向周边小国施压,要求他们归附,若再不出兵,于阗、疏勒等国恐会动摇。”

姜维安抚道:“元俭勿急,我们兵力充足,且有西域百姓支持,定能快速平定叛乱。你先说说叛军的具体情况。”廖化取出地图,指着龟兹都城周围的地形道:“叛军首领名叫那罗延,原是龟兹国相,因不满朝廷推行新政,勾结大月氏残余势力,手下有兵力约三万,其中大月氏骑兵约一万,战斗力较强。龟兹都城城墙坚固,那罗延在城外部署了重兵,想要强攻难度较大。”

姜维仔细查看地图,沉吟道:“那罗延虽有三万兵力,但多为临时拼凑,军心不稳。大月氏骑兵虽强,但不熟悉龟兹地形。我们可分三路进军——你率领两万军队从正面进攻龟兹都城,吸引叛军注意力;张寔率领一万凉州军绕到都城西侧,切断叛军的粮道;我率领五万骑兵从东侧突袭叛军大营,一举击溃他们的主力。”

廖化与张寔皆赞同此计,当即领兵出发。姜维率领骑兵向东行进,沿途避开叛军的斥候,在距离叛军大营三十里处隐蔽待命。次日清晨,廖化按照计划,率领军队向龟兹都城发起进攻,城上叛军立即反击,箭矢与滚石不断落下,战斗激烈。

那罗延得知汉军正面进攻,果然率领主力出城迎战。姜维见叛军大营空虚,立即下令:“全军出击,突袭叛军大营!”五万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大营,营中叛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汉军骑兵挥舞刀枪,斩杀叛军,放火焚烧营帐,很快便占领了大营。

那罗延在前线听闻大营被袭,心中大惊,连忙率军回撤。刚走到半路,便遭遇张寔率领的凉州军伏击。叛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丢弃武器投降。那罗延想要突围,却被姜维率军拦住。姜维手持镇国剑,与那罗延展开激战,几个回合后,便将那罗延击落马下,生擒活捉。

大月氏残余势力见那罗延被俘,想要逃跑,却被廖化率军追击,全部歼灭。平定叛军后,姜维率军进入龟兹都城,救出被囚禁的龟兹国王。国王见到汉军,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将军救命之恩!若不是大汉军队,我龟兹国早已陷入灭顶之灾。”

姜维安抚道:“国王不必多礼,保护西域各国安全,维护商道畅通,是大汉的责任。那罗延叛乱已平,你可继续统领龟兹,朝廷会派兵协助你整顿朝政,恢复秩序。”

随后,姜维下令安抚龟兹百姓,开仓放粮,救济因战乱受灾的民众。同时,派人修复被叛军破坏的商道与驿站,确保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尽快恢复。西域各国见汉军迅速平定叛乱,皆对大汉更加敬畏,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拜,表示愿永远归附大汉。

第五折汉境归心定长远

平定龟兹叛乱后,姜维在西域停留了三个月,协助廖化整顿西域都护府事务,完善边防部署。期间,他走遍西域各国,与国王们商议治理事宜,鼓励中原商人前往西域经商,同时派中原农师向西域百姓传授农耕技术,促进西域农业发展。

在龟兹,姜维看到百姓们开始学习种植中原的小麦与蔬菜,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在于阗,他参观了新开的丝绸工坊,西域工匠正与中原工匠一同制作精美的丝绸;在疏勒,商道上的商队络绎不绝,中原的茶叶、丝绸与西域的玉石、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一派繁荣景象。

一日,姜维在轮台驿站遇到一支前往中原的西域商队,商队首领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老人见到姜维,连忙上前见礼:“将军,小人曾随商队去过洛阳,见过大汉的繁华。如今商道畅通,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这都是托大汉朝廷的福啊!”

姜维笑着说:“只要西域与中原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朝廷还会在西域增设学堂与工坊,你们的子弟可入学读书,学习中原技艺,将来定能有更大作为。”老人闻言,激动得连连叩谢,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三个月后,西域局势彻底稳定,商道畅通无阻,各国百姓安居乐业。姜维见诸事妥当,便向廖化交代后续事务:“你需继续加强西域都护府的军备,定期巡查边境,确保无外敌入侵;同时要善待西域百姓,尊重他们的习俗与信仰,若有疑难事务,可随时传信回洛阳商议。”廖化躬身应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守护好西域这片土地。”

随后,姜维率领亲卫启程返回洛阳。沿途百姓得知他要离开,纷纷自发前来送行,有的献上当地特产,有的牵着战马想要赠予他,场面十分热闹。姜维一一谢过,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笑脸,心中满是欣慰——这便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让天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皆为大汉子民。

回到洛阳时,已是次年开春。刘禅亲自在皇宫外迎接,见到姜维,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伯约,你平定西域叛乱,稳固了大汉西疆,辛苦了!朕已在太极殿设宴,为你接风洗尘。”姜维躬身道:“臣只是尽了分内之事,多亏将士用命与西域百姓支持,方能顺利平叛。”

太极殿的宴席上,刘禅向百官详细询问了西域的情况。姜维将西域的治理进展、商道开通后的贸易情况以及百姓的生活状况一一禀报,还呈上了西域各国赠送的贡品——于阗的美玉、龟兹的乐器、疏勒的香料等。百官见状,纷纷向刘禅道贺,称赞大汉盛世已成。

宴席结束后,刘禅留下姜维,在御花园中散步。春日的御花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景色宜人。刘禅望着满园春色,感慨道:“伯约,如今北方平定,西域归附,天下一统,朕总算能告慰先帝与丞相的在天之灵了。只是,这天下虽定,治理之路仍任重道远,朕还需靠你多多辅佐。”

姜维躬身道:“臣愿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西域与北方皆已稳定,臣建议朝廷可将重心放在民生与教育上——继续推行均田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在全国增设官学,让更多子弟有机会读书;同时加强律法宣讲,让百姓知法、守法,确保社会安定。”

刘禅点头赞同:“你所言极是。朕已下令户部加快均田制的推行,让流民都能有田可种;太常寺也在编纂教材,选拔优秀学者前往各地官学任教。另外,朕还想派使者前往海外,宣扬大汉威德,与海外诸国建立联系,你看如何?”

姜维眼前一亮:“陛下此计甚妙!大汉的丝绸、茶叶、瓷器闻名天下,若能与海外诸国通商,既能增加朝廷收入,又能让天下知晓大汉的繁荣,彰显天朝上国的风范。臣建议派有经验的使臣前往,同时派军队护送,确保使臣安全。”

刘禅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当即任命张骞的后人张远为海外使臣,率领船队前往海外诸国。随后,两人又商议了北方边防与少数民族治理的细节,直至夕阳西下,才各自离去。

回到府中,姜维刚坐下,管家便呈上一封书信,信封上写着“阿莱娜亲启”。他拆开一看,竟是阿莱娜的来信——信中说,西羌部落已在中原农师的指导下,开垦出大片农田,第一次种植的小麦获得了丰收,部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她还说,已说服周边几个小部落归附大汉,希望能在秋收后再次前往洛阳,向朝廷禀报西羌的发展情况。

姜维看完信,心中暖意融融。他提笔回信,对阿莱娜的成果表示祝贺,邀请她秋收后前来洛阳,并告知她朝廷将派使臣前往海外的消息。写完信,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洛阳城的万家灯火,心中感慨万千——从天水少年到蜀汉大司马,从追随诸葛亮北伐到平定天下,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终于迎来了大汉一统的盛世。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维协助刘禅处理朝政,推行新政。均田制的推行让天下流民皆有了土地,百姓们积极开垦荒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官学的增设让更多子弟有了读书的机会,各地学子纷纷入学,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海外使臣张远也传回消息,已与海外十余国建立联系,各国皆愿与大汉通商,派遣使者前来朝拜。

秋收时节,阿莱娜如期抵达洛阳。她带来了西羌部落的丰收成果——金黄的小麦、饱满的青稞,还有部落工匠打造的金银器皿。刘禅在太极殿召见了她,对西羌的发展表示赞赏,还赏赐了大量的丝绸、茶叶与农具,鼓励西羌部落继续发展农业与手工业。

阿莱娜在洛阳期间,姜维再次陪同她游览。此时的洛阳城比之前更加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集市上商品琳琅满目,各族百姓往来穿梭,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阿莱娜感慨道:“将军,如今的大汉,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啊!”

姜维点头道:“是啊,天下一统不易,长治久安更难。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大汉的繁荣能延续千秋万代,让天下百姓永远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这晚,姜维回到府中,取出诸葛亮遗留的《出师表》手稿,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页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仿佛在耳边回响。他在心中默念:“丞相,先帝,你们放心,我定会守护好这大汉江山,完成你们未竟的事业,让汉室的荣光永远照耀天下!”

此时的洛阳城,夜色渐浓,万家灯火闪烁,宛如夜空中的繁星。远处传来更夫的打更声,清脆而悠长,伴随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盛世画卷。而这幅画卷的背后,是无数像姜维一样的忠臣良将,用他们的忠诚与汗水,守护着大汉的一统与百姓的安康,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