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拓路续远通欧罗(1/2)
第一折西探欧陆谋新途
延城的春阳洒满都护府的演武场,刚从西域南部巡查归来的姜维,正翻阅着最新的商路通商总册。册页上,大汉与大月氏、安息、身毒的贸易额逐月攀升,丝绸、茶叶的外销数量较去年翻了三倍,而安息传来的消息更让他眼前一亮——安息商人提及,向西越过幼发拉底河,还有名为“罗马”的欧罗大国,盛产琉璃、琥珀与精铁,百姓对东方珍品渴求至极,只是中间隔着数个小邦,商路断绝已久。
“将军,安息使者再次求见,说有要事相商。”董厥的声音打断了姜维的思绪。他放下册页,眼中闪过一丝决断:“请他进来。”
安息使者躬身而入,手中捧着一卷羊皮地图,恭敬地呈到姜维面前:“姜将军,我国商人从罗马游历归来,绘制了这份西行续路图。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其境内的琉璃器皿、锻造工艺举世无双,若能与罗马开通商路,大汉与安息的贸易必将再攀高峰。只是途中需经过帕提亚东部诸邦与亚美尼亚,这些部落与城邦常年纷争,且对陌生商队戒备极深,贸然前往恐有不测。”
姜维指尖划过地图上标注的幼发拉底河与地中海沿岸,沉吟道:“商路不通,则利源不畅。当年张骞通西域,开千古之业,如今我们既已知欧陆有路,便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罗马若真如你所言,便是值得结交的远邦,不仅能互通有无,更能让大汉的声名远播西极。”
郭淮闻言上前一步:“将军三思!前往罗马的路途较安息更远数万里,沿途沙漠、山地交错,更有战乱频发的城邦地带,探路使团的补给与安全都是极大难题。且亚美尼亚等邦与安息素有摩擦,未必会允许我们借道通行,稍有不慎便会引发邦交冲突。”
“正因其难,才需周密筹备。”姜维语气坚定,“我意组建一支‘远西探路使团’,以熟悉远邦事务的杨戏为正使,搭配曾随张骞后人研习过西域及以西地理的陈恂为副使,率八百精锐骑兵,携带足量粮草、药品与中原特产,再备上与各国的通好国书,分批次推进探路。”
他转头看向董厥:“你负责筹备使团所需物资,除丝绸、茶叶、瓷器外,多带些中原的农具与纸张,这些物资在西域及以西诸国颇受欢迎,可作为通好的重礼。同时协调各互市,提前储备后续商队所需货物,待探路成功,便即刻组织通商。”
又对郭淮道:“你调派屯田区的工匠,为使团打造轻便耐用的帐篷、防风沙的面罩与改良的饮水储存器具,再挑选擅长山地与沙漠作战的士兵加入使团,确保途中安全。”
众人领命而去。三日后,远西探路使团在延城外集结。八百骑兵个个精神抖擞,马匹上驮着鼓鼓囊囊的行囊,除了必备的粮草与武器,便是精心挑选的中原特产。姜维亲自送行至城外,拍着杨戏的肩膀叮嘱:“此行路途遥远,变数极多。首要原则是‘稳’,能借道则借道,能结盟则结盟,切勿轻易与沿途邦国发生冲突。若遇友好城邦,便赠礼示好,阐明通商之意;若遇敌意阻拦,先晓以利害,实在无法通融,便绕道而行,保全使团为要。”
杨戏抱拳躬身:“将军放心,末将定谨记嘱托,纵使历经千难万险,也要探明前往罗马的商路,不辱使命。”说罢翻身上马,挥手示意使团出发。马蹄声踏碎晨光,八百骑兵排成整齐的队列,朝着安息国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后扬起的尘土,仿佛预示着一条横跨欧亚的商路即将开启。
使团一路向西,先抵达安息国都城。安息国王早已接到消息,亲自出城迎接。大殿之上,杨戏呈上大汉国书与通好礼品,说明前往罗马探路通商之意。安息国王笑道:“大汉与我国通商以来,互惠互利,我自然愿助将军一臂之力。亚美尼亚虽与我国有隙,但近年战乱不休,急需外部物资援助,你们带着中原的农具与纸张前往,想必能打动他们。我这便派遣使者随行,为你们引荐亚美尼亚国王。”
在安息使者的陪同下,使团离开安息都城,向亚美尼亚进发。沿途的景象与西域、安息境内大不相同,城邦之间的道路崎岖不平,不时能看到战乱留下的残垣断壁。经过十余日的跋涉,使团抵达亚美尼亚都城。亚美尼亚国王对大汉使团的到来心存戒备,但当看到杨戏呈上的中原特产——锋利的铁犁、细腻的丝绸与轻便的纸张时,眼中露出了动容之色。
“我国地处战乱之地,农耕落后,粮食短缺,若能获得大汉的农具与耕种技术,百姓便能免受饥馑之苦。”亚美尼亚国王沉吟道,“只是借道前往罗马,需经过两河流域的多个部落,那些部落桀骜不驯,时常劫掠商队,我虽愿为你们提供向导,却无法保证你们的绝对安全。”
杨戏拱手道:“国王陛下的好意,我等感激不尽。只要能借道亚美尼亚,沿途部落的阻碍,我们自有应对之法。若商路开通,亚美尼亚作为必经之路,必将成为通商枢纽,获利无穷。”
亚美尼亚国王思索良久,最终点头应允:“好!我派二十名熟悉沿途地形的勇士为你们引路,再赠予你们足够的饮水与粮食,愿你们一路顺利。”
离开亚美尼亚后,使团进入两河流域。这里的地形更为复杂,时而穿越茂密的丛林,时而跋涉在泥泞的河谷。沿途的部落果然如亚美尼亚国王所言,戒备心极强。一次,使团在一处河谷扎营时,遭到了当地部落的袭击。数百名部落勇士手持长矛、弓箭,呐喊着冲向营地。
杨戏早有防备,当即下令士兵结成防御阵型,连弩手在前射击,刀盾手在后护卫物资。陈恂则带着几名士兵,举起中原的丝绸与茶叶,高声喊道:“我们是大汉的探路使团,此行只为通商,绝非侵犯!这些都是我们的礼物,愿与贵部结为友好!”
部落首领见使团装备精良,且并无敌意,又被丝绸的光泽吸引,挥手示意士兵停手。杨戏趁机上前,将丝绸、茶叶与农具赠予首领,详细说明通商的好处:“商路开通后,贵部的皮毛、药材可换取中原的丝绸、茶叶与农具,部落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
部落首领抚摸着光滑的丝绸,面露喜色,当即邀请使团进入营地。席间,他告诉杨戏,前方不远处的“赫梯部落”最为强悍,控制着前往罗马的必经之路,且向来敌视外来者,让使团务必小心。
次日,使团在部落首领的指引下继续前行。抵达赫梯部落的领地后,果然遭到了顽强阻拦。赫梯部落的士兵手持精铁打造的弯刀,将使团围在山谷之中,为首的将领高声喝道:“此路是我部所有,任何外人不得通行!再敢前进,格杀勿论!”
杨戏深知硬拼不可取,示意士兵放下武器,上前说道:“我们是来自东方大汉的使团,前往罗马通商。若能借道贵部,我们愿将中原的丝绸、茶叶分与贵部,且商路开通后,贵部可收取过路费,获利颇丰。”
赫梯将领冷笑一声:“我部不缺这些玩意儿,想要借道,除非你们留下所有物资,否则休想出此山谷!”
陈恂在一旁低声对杨戏道:“大人,看他们的武器,精铁锻造工艺颇为先进,或许他们对中原的铁器锻造技术感兴趣。”
杨戏心中一动,高声道:“我大汉不仅有丝绸、茶叶,更有先进的铁器锻造技术。若贵部愿意借道,我们可派工匠传授锻造之法,让贵部打造出更锋利的武器与更耐用的农具。”
赫梯将领闻言,神色微动。他知道部落的锻造技术虽不差,但仍有诸多不足,若能获得大汉的技术,部落的实力必将大增。他沉吟片刻,说道:“我需禀报首领再做决定,你们在此等候。”
三日后,赫梯部落首领亲自接见杨戏,经过一番洽谈,最终达成协议:赫梯部落允许使团借道,且将派遣士兵护送使团通过危险路段;大汉则需向赫梯部落传授铁器锻造技术,并在商路开通后,给予部落一定比例的贸易分成。
解决了赫梯部落的阻碍后,使团一路向西,沿途又结交了多个部落与小城邦。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使团终于穿越两河流域,抵达罗马帝国的东部边境。罗马边境的将领见使团来自遥远的东方,且携带了大量珍贵特产,不敢怠慢,当即派人通报罗马皇帝。
罗马皇帝对大汉使团的到来充满好奇,下令允许使团进入都城。当使团抵达罗马都城时,沿途的罗马百姓纷纷驻足观望,对中原的丝绸、瓷器啧啧称奇。罗马皇帝在王宫召见杨戏与陈恂,大殿之上,杨戏呈上大汉国书与通商计划书,说道:“我大汉天子仁慈,欲与天下诸国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听闻罗马帝国国力强盛,物产丰富,特派遣我等前来,邀请贵国加入通商之路,两国百姓皆能获益。”
罗马皇帝翻阅着通商计划书,又看了看一旁摆放的中原特产,心中暗自盘算。罗马帝国虽繁华,但对东方的丝绸、茶叶等物资极为渴求,此前只能通过安息商人转手,价格高昂。若能与大汉直接通商,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获得更多新奇物资。他当即点头应允:“我罗马愿与大汉开通商路,签订通商盟约。我将派遣使者随贵使返回西域,与姜将军详细商议盟约细节。”
杨戏与陈恂心中大喜,当即向罗马皇帝道谢。在罗马停留数日,使团带着罗马的使者与通商盟约草案,踏上了返程之路。沿途的部落与城邦得知使团与罗马达成通商意向,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商路建设,不少首领还赠送了当地的特产,期盼商路早日开通。
三个多月后,远西探路使团顺利返回延城。姜维早已在都护府等候,听闻使团成功联络罗马,且沿途部落与城邦皆愿相助,心中十分欣慰。杨戏与陈恂详细汇报了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路线情况以及与罗马的交涉过程,呈上了通商盟约草案与绘制的远西商路图。
姜维翻阅着草案与地图,满意地点头:“你们此行劳苦功高,为远西商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们要尽快与罗马使者商议,敲定盟约细节,同时联合安息、亚美尼亚等国,修整远西商路,设立驿站与补给点,为首批远西商队出发做好准备。”
第二折远西商队历艰险
延城的夏风带着燥热,都护府内一片忙碌。董厥与罗马使者经过数日洽谈,最终签订《大汉-罗马通商盟约》:两国商队在指定路线通行,关税定为交易额的一成八,由双方在各自边境收取;大汉、安息、亚美尼亚、罗马四国联合组建商路护卫队,共同负责商路安全;设立跨国仲裁署,处理通商纠纷;互不干涉对方内政,世代友好通商。
盟约签订后,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郭淮率领五千士兵与三千百姓,前往远西商路沿线修整道路。两河流域的崎岖路段被拓宽平整,沙漠地带铺设碎石以防滑陷,山谷险地清理障碍并设置警示标识。同时,在沿途的绿洲与城邦附近,修建了十五个驿站,每个驿站配备两百名士兵、八十名工匠与充足的粮食、饮水、药品,既能为商队提供补给,也能防范盗匪袭击。
张翼则在各互市选拔商户,最终选定三百户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商户组成首批远西商队。商队携带的物资极为丰富,除了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还有中原的农具、纸张、漆器等,价值高达三百万钱。同时,挑选三千精锐骑兵作为商队护卫,配备连弩、投石机、改良后的弯刀等武器,由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张遵担任护卫统领,确保商队安全。
一个月后,远西商路修整完毕,驿站建设完成,首批远西商队也已筹备就绪。延城外,商队整齐排列,数千匹骆驼与马匹满载物资,商户与护卫士兵精神抖擞。姜维亲自为商队送行,手持通关文牒,递给张遵:“此行路途遥远,艰险重重,你们不仅要顺利将货物运往罗马,更要向沿途诸国展示大汉的诚意与实力。切记遵守通商盟约,诚信经营,与沿途邦国和睦相处,若遇困难,可联系沿途驿站与联合护卫队,都护府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张遵接过通关文牒,躬身回应:“请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圆满完成通商任务。”随着一声令下,商队缓缓出发,沿着新修的远西商路,朝着罗马的方向前进。姜维站在城楼上,望着商队远去的背影,心中暗忖:远西商路的开辟,必将让大汉与欧陆紧密相连,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终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商队离开延城后,沿着熟悉的西行商路一路向西。起初的路段平坦宽阔,沿途的驿站与互市一派繁荣景象。商队在驿站休整时,总能得到充足的补给与周到的服务,商户们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一位来自洛阳的商户笑道:“都说远西之路艰险,如今看来,有姜将军修整的道路与设立的驿站,此行必定顺利。等到达罗马,我们的货物定能卖个好价钱!”
张遵闻言,提醒道:“前路还长,不可掉以轻心。过了安息之后,路况会愈发复杂,还需谨慎行事。”
离开安息都城,商队进入亚美尼亚境内。这里的道路虽已修整,但地势起伏较大,且多为山地。商队行进速度放缓,张遵下令士兵轮流在前探路,防范山体滑坡与埋伏。一日,商队在山间行进时,突然遭遇暴雨。雨水冲刷着山路,泥土松动,多处发生小规模滑坡,道路被阻断。
张遵当机立断,下令商队在附近的平坦地带扎营,待雨停后再清理道路。暴雨持续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山间弥漫着浓雾,道路泥泞不堪。张遵带领士兵与商户们一同清理滑坡的泥土与石块,工匠们则修补受损的车辆。经过一日的努力,道路终于清理完毕,商队得以继续前行。
进入两河流域后,天气变得炎热干燥,沙漠地带黄沙漫天。虽然沿途驿站提供了补给,但商队人数众多,马匹与骆驼的饮水消耗巨大。张遵下令每日清晨与傍晚凉爽时赶路,中午则在驿站或绿洲休整,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同时,严格控制饮水用量,确保物资能支撑到下一个补给点。
一日,商队在沙漠中前行时,突然遭遇沙尘暴。狂风卷着黄沙,遮天蔽日,能见度不足三尺。商队被迫停下前进的脚步,士兵们迅速将骆驼与马匹围成一圈,商户们躲在中间,用衣物遮挡口鼻。沙尘暴持续了数个时辰,许多马匹与骆驼受惊失控,部分物资被黄沙掩埋。
沙尘暴过后,商队损失不小,数匹骆驼死亡,十余辆马车受损,还有几名士兵与商户受伤。张遵立刻安排军医为伤者诊治,同时组织士兵清理物资,修缮车辆。商户们看着受损的货物,面露愁容,有些人心生退意。
张遵召集商户们开会,鼓励道:“远西之路本就充满艰险,沙尘暴只是其中的考验。我们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路段,再过数日便能抵达赫梯部落,那里有充足的补给。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抵达罗马后,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所有的付出都将值得。”
一位年长的商户起身说道:“张统领说得对,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半途而废。有张统领与各位将士的保护,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平安抵达罗马。”其他商户也纷纷附和,商队的士气重新振作起来。
在赫梯部落休整期间,部落首领热情接待了商队,按照之前的协议,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与饮水,还派遣了五十名勇士加入商队,协助护卫。在赫梯勇士的引导下,商队顺利穿过了最为艰险的山谷地带,抵达罗马帝国的东部边境。
罗马边境的护卫士兵早已在此等候,见到商队后,仔细核对了通关文牒,便带领商队前往边境驿站休整。驿站内,罗马官员热情接待了商队,询问了西行途中的情况,并表示罗马皇帝已在都城等候商队的到来。
在边境驿站休整三日,补充了物资,修复了车辆后,商队在罗马士兵的引导下,前往罗马都城。沿途的罗马百姓见到商队满载的中原物资,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丝绸、瓷器等特产,不少人已经开始询问价格。商户们见状,心中大喜,知道此次通商必定能收获颇丰。
抵达罗马都城后,商队受到了隆重的欢迎。罗马皇帝亲自在王宫门外迎接,与张遵及商户代表亲切交谈,对中原的特产赞不绝口。随后,罗马皇帝在王宫设宴款待商队众人,席间,双方就通商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
宴会结束后,罗马为商队安排了专门的交易区域。次日,交易正式开始。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一经展出,便吸引了大批罗马贵族与百姓前来购买。丝绸的光滑柔软、茶叶的清香醇厚、瓷器的精美别致,让罗马人爱不释手。一位罗马贵族为了购买一套青花瓷餐具,不惜花费百枚金币;不少百姓则用粮食、皮毛换取茶叶与丝绸,交易现场热闹非凡。
商户们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推销货物,一边与罗马商户洽谈后续的贸易合作。张遵则与罗马的护卫统领一同巡视交易区域,维护治安,确保交易顺利进行。期间,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部分罗马商户对中原度量衡不熟悉,导致计价产生分歧,还有人试图用劣质货物换取中原特产。张遵当即请出联合仲裁署的罗马代表,按照通商盟约中“公平交易、统一度量”的条款进行调解,很快便化解了矛盾,让交易重回正轨。
交易持续了十五日,商队带来的三百万钱物资几乎销售一空,换取了大量的琉璃器皿、琥珀、精铁、金币以及罗马特产的羊毛织物。商户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一位来自成都的商户清点着金币,笑道:“这一趟远西之行,赚的比在中原做三年生意还多!下次我要带更多丝绸来,让罗马人都见识见识我大汉的好物!”
张遵见交易圆满完成,便开始筹备返程事宜。罗马皇帝亲自为商队送行,赠送了大批罗马特产,并派遣使者随商队前往延城,进一步洽谈长期通商事宜,希望能引入中原的造纸、冶铁技术。张遵一一应允,与罗马皇帝告别后,带着满载的货物与罗马使者,踏上了返程之路。
返程途中,商队因携带大量贵重物资,更加谨慎。张遵将队伍分成三队,前后呼应,每日派斥候探查路况,避开可能存在的风险。幸运的是,沿途的部落与城邦因之前与探路使团结下友好,纷纷提供便利,有的指引捷径,有的赠送补给,商队并未遭遇大的阻碍。只是在穿越两河流域的一处丛林时,遇到了一小股盗匪的觊觎,张遵率领护卫士兵迅速出击,凭借精良的武器与默契的配合,很快便将盗匪击溃,确保了物资与人员的安全。
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商队终于顺利返回延城。此时,延城早已万人空巷,姜维率领文武官员与百姓们在城外十里处迎接。看到商队满载而归,骆驼与马匹上驮着琳琅满目的罗马特产,众人欢呼雀跃,掌声与欢呼声震天动地。
姜维走上前,与张遵及商户代表一一握手,欣慰地说道:“你们辛苦了!首批远西商队圆满成功,不仅为大汉与罗马的通商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开创了东西方直接贸易的新纪元。你们带回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火种。”
张遵将罗马使者引荐给姜维,罗马使者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尊敬的姜将军,我奉罗马皇帝之命,前来与大汉商议长期通商事宜,希望能将贵国的造纸、冶铁技术引入罗马,同时也愿将我国的琉璃制造工艺分享给大汉,实现互利共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