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555章 妻子怀孕产检,陪同人是我助理

第555章 妻子怀孕产检,陪同人是我助理(2/2)

目录

“你知道吗?为了让你能放开手脚,清江省的林书记,亲自给中央写了报告,才把这个项目的主导权,从几个竞争的地区手里,拿到了清江。”

戴春林的话,证实了刘清明之前的猜测。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关怀。”刘清明站起身,郑重地说道。

“坐吧。”戴春林摆摆手,“我没做什么,只是按指示办事。倒是你,让我很意外。”

他话锋一转:“我们这次对话,是第一次和西方就贸易协定进行正式接触。结果,很不理想。”

“西方人对我们的警惕,就像刻在骨子里一样。”刘清明对此并不意外。

“他们让我们加入WTO,眼睛里只盯着我们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从来没想过要和我们平等贸易。”

“那个所谓的《瓦森纳协定》,就是最好的证明。冷战都结束多少年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加入世贸组织,可我们依然在那份禁运名单上。这就是他们套在我们脖子上的一根绞索,只要他们觉得我们有威胁了,随时可以收紧。”

戴春林静静地听着,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对国际局势的理解,竟然如此深刻。

“难怪,你之前让我们在谈判中表态,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加入协定。”戴春林恍然大悟。

“是的。”刘清明点头,“加入,不是为了遵守他们的规则,而是为了挤进他们的牌局。只有上了牌桌,我们才有机会了解他们的底牌,甚至,修改游戏规则。”

“这个过程会很困难,不光是因为谈判对象太多,更是因为……时间不够了。”

“时间?”

“最多到08年。”刘清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最多还有五年,西方世界就会惊恐地发现,一个他们无法再用常规手段遏制的华夏,已经崛起了。”

“只有五年?”戴春林被这个论断惊到了,“五年,我们就能大变样?”

“对,五年。”刘清明十分肯定,“五年后,他们会看到华夏为了发展经济,可以爆发出多么恐怖的能量。到时候,贸易摩擦会成为常态,各种试探、打压会接踵而至。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不怕了。”

“我们会用自力更生,用一项又一项的技术突破,把那本厚厚的禁运清单,变得越来越薄,直到它变成一张废纸!”

刘清明的话,掷地有声。

戴春林的心情,瞬间被点燃了。

他仿佛看到了五年后,十年后,那个巨龙腾飞的华夏。

“小刘啊……”他激动地站起来,“你的话,我明白了!我们这一趟,没有白来!”

“当然没有白来。”刘清明说,“我们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规则,去反击他们。该申诉就申诉,该反制就反制。在规则内,我们跟他们好好讲规则。他们要是不讲规则了,我们自然也有我们的办法。”

“说得好!”戴春林重重地一拍桌子,“明天是对话的最后一天,你也出席。你来跟他们讲讲,我们这次的疫情防控。”

“好的,我回去就准备。”刘清明立刻应下。

这是他加入这个代表团的本职工作,总不能真的白来一趟。

而且,戴春林让他讲这个,绝不是让他去完成任务那么简单。

……

对话的最后一天。

地点在维也纳市中心一栋古老的建筑里,据说是哈布斯堡家族曾经的产业。

高大的穹顶,繁复的雕刻,墙壁上挂着巨幅的油画,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窗照进来,投下斑驳的光影。

整个会场,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压迫感。

刘清明穿着代表团统一订制的深色西装,坐在中方代表席位上,只觉得有些好笑。

用这些几百年的瓶瓶罐罐,就想给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代表团施加压力?

未免太小家子气了。

对话开始,依旧是熟悉的节奏。

双方代表先是进行了一番毫无营养的客套。

“之前的对话非常有建设性。”

“我们对华夏务实合作的态度表示赞赏。”

“希望华夏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活动中,严格遵守协定精神。”

然后,就是经典的拉扯。

我方代表提出,希望在某个民用技术领域放宽限制。

西方首席代表,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英国人,便会慢条斯理地表示,这些限制是为了维护世界贸易的健康发展,是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满嘴的仁义道德。

刘清明冷眼旁观。

他早就看透了这些人的思维。

跟他们打交道,只有两个字是他们唯一能听懂的语言。

实力。

没有实力,你在他们眼中就只有被歧视、被剥削的份,绝不会有平等。

一边赚你的钱,一边打压你,还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教师爷嘴脸。

这就是他们。

终于,轮到刘清明发言。

他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稿子,平静地开口。

许凝坐在他身旁,为他做同声翻译。

“各位代表,和做法。”

刘清明的声音不大,但清晰、沉稳。

他没有讲任何大道理,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列举数据。

“面对这场传染性极强的未知病毒,我们采取了防控结合,全民动员的策略……”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超过一千万人的排查……”

“我们的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超过三百万人,投入到了一线防疫工作……”

对面的西方代表们,脸上的表情渐渐变了。

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的惊讶,再到最后的难以置信。

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竟然能把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死死地压制在少数地区,没有造成全国性的大爆发?

感染曲线,竟然真的被他们拉平了,而且一天比一天好?

这怎么可能!

刘清明侃侃而谈,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些人把经验学了去。

因为他们永远也做不到。

这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资金问题。

这是制度的碾压,是组织度和动员力的天壤之别。

他今天在这里讲这些,不是为了交流经验。

他是在用最无可辩驳的事实,向这些傲慢的西方人,展示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战胜的力量。

当刘清明放下讲稿,说出“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时,整个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那位英国首席代表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一个字也没能说出来。

他看着眼前这个平静得过分的年轻华夏官员,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寒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