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妻子怀孕产检,陪同人是我助理(1/2)
云州市委书记黄文儒的套房里。
刘清明的声音,平静而坦然。
他知道,自己刚刚抛出的那个计划,对于一位在体制内稳扎稳打了半辈子的官员来说,冲击力有多大。
那已经不是商业谈判了。
那是策动一场商业战争。
刘清明向黄文儒汇报了自己与卡尔达成的协议。
他只是个官员,所有的合同主体都是云州高科。
正式文件也需要黄文儒派人去签署,账也需要走云州高科的海外帐户。
黄文儒听完,有些吃惊:“清明,你……你确定这个计划可行?”
“这个卡尔,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会尽心尽力帮我们?万一他拿了钱,转头就把我们卖了,怎么办?”
黄文儒的担心,是所有正常人的担心。
刘清明对此早有预料。
“黄书记,纯粹的商人,确实不可信。但如果,他不仅仅是个商人呢?”刘清明平静地反问。
“什么意思?”黄文儒不解。
“我跟您汇报过,这个卡尔的父亲,曾经是东德的斯塔西。”刘清明缓缓道出那个关键的信息。
黄文儒愣住了。
斯塔西。
这个名字,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
“两德统一,到现在不过十三年。卡尔今年四十二岁,这意味着,他在那个红色的国度里,生活了二十九年。”
“从他戴上红领巾,到加入共青团,甚至可能,他自己也曾是德共的一员。”
“黄书记,您觉得,这样一个人,他对我们社会主义华夏,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就算不倾向于我们,会比欧洲人,美国人更深吗?”
刘清明的话,在房间里回荡。
黄文儒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他明白了。
那种根植于青年时代的思想烙印,那种源自父辈的特殊情感,是不会因为国家统一、制度变更而轻易消散的。
它也许已经埋藏在心底,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重新发芽。
毕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是那样的激动人心。
“我明白了。”黄文儒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有这层关系在,再加上足够的利益捆绑,这个人,可以信。”
“是的。”刘清明点头,“他需要钱,来证明自己在新时代的价值。而我们,需要他的身份和人脉,来撬动欧洲的棋局。我们会是可靠的盟友。”
黄文儒站起身,在房间里走了两圈,最后停在刘清明面前。
“好!就按你说的办!”他下定了决心,“具体的合同,我马上让随行的法务和高科的负责人来跟你对接。云州高科的海外账户,全力配合你!”
“黄书记,我的工作,到这里就基本完成了。”刘清明也站了起来。
黄文儒一愣:“什么意思?你要走?”
“是的,我准备启程去奥地利,与代表团汇合,然后一起回国。”刘清明说。
“这么急?”黄文儒有些不舍,甚至有些不安,“后续跟蔡司的谈判……没有你,我总感觉不放心。”
刘清明微微一笑。
“黄书记,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需要我了。釜底抽薪的计策已经布下,卡尔会在荷兰搅动风云,给蔡司创造最好的时机。”
“而我们这边,怎么谈投资,怎么落地,怎么争取优惠政策,您手下的团队,比我专业一百倍。”
“您只需要把握一点。”刘清明看着黄文儒,“用最大的诚意,去打动蔡司,推动他们在云州建厂。至于收购阿斯麦这种事情,那是他们德国人自己的‘内部事务’,我们只是一个友好的投资者,不是吗?”
黄文儒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百感交集。
他当然听懂了刘清明的言外之意。
最艰难、最凶险、最见不得光的部分,刘清明一个人扛了。
现在,果实即将成熟,他却主动退到幕后,把摘取果实、享受荣光的舞台,完完整整地留给了自己这个市委书记。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智慧。
激流勇退,毫不居功。
“小刘啊……”黄文儒伸出手,紧紧握住刘清明的手,“谢谢你。”
这一声谢谢,不是为他前期的工作,而是为他此刻的态度。
“老领导,您太客气了。”刘清明诚恳地说,“能在您的麾下工作,是我的荣幸。”
黄文儒用力地摇了摇他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门口。
“黄书记,请留步。”刘清明在门口停下脚步,最后嘱咐道,“这次出国,除了蔡司这个项目,还请您多与德方政商两界接触,为咱们云州多做宣传。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在云州,建立一个华德工业园。”
华德工业园!
这五个字,让黄文儒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看着刘清明,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徐徐展开的,无比宏伟的蓝图。
“好!我记下了!”黄文儒郑重地点头。
……
当天的火车,载着刘清明、丁奇和许凝,驶向维也纳。
德国宁静的田园风光在窗外掠过,车厢里的三个人,心情都格外轻松。
许凝看着窗外,偶尔会回头看一眼正在闭目养神的刘清明,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这个年轻的官员,在德国这短短几天,究竟做了什么?
她只知道,一场足以颠覆行业格局的风暴,已经悄然酝酿。
而自己,有幸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抵达维也纳,刘清明没有耽搁,直接带着两人前往代表团下榻的酒店,向团长戴春林报到。
看到刘清明,他并没有意外。
“清明同志,回来了。工作还顺利吗?”戴春林温和地问道。
“报告戴司,事情已经接近成功,剩下的收尾工作,我已经交接给云州的同志了。”刘清明回答得滴水不漏。
由于事情还未完全落定,他没有透露任何细节。
戴春林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我知道。”
戴春林的下一句话,让刘清明微微一怔。
“国信组的唐部长,已经和我通过电话了。”戴春林看着他,缓缓说道,“你这次来欧洲的真正任务,他都告诉我了。我们这次对话,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你争取时间,吸引注意力。”
刘清明的心里,泛起一阵波澜。
原来,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