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软硬兼施,电灯泡去哪里找(1/2)
要知道,他们兼并土地的手段虽层出不穷,但说到底,还是要靠把持佃农的生产分配,形成地方势力。
许多有田地的农民,是如何一步步的从自有农变成佃农的?
正是因为有许多人想借挂靠之名免除一部分赋税,这才给了他们有利可图,有空可钻,让佃农有求于他们的机会。
如今这条路被彻底堵死不说,在这方面吃过亏的佃农,往后就会完全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朝廷这一招釜底抽薪可是真的狠呐!”
本来状告他兼并土地的许多农户,意志并不坚定。
有些农户还担心,沈家不倒,他沈十石还可以东山再起,所以写状子的时候都是不敢诉求的。
既是怕得罪了沈十石,更是担心当出头鸟,成为下一个“沈十石”的眼中钉,肉中刺,被当地的地主针对。
如今好了。
只要能拿回属于他们自己田地,朝廷免税了,这相当于天上掉馅饼,他们能不张嘴接着吃吗?
“最重要的是,朝廷这一招,直接让那些挂名的田地暴露了出来,那些我好不容易买通的口舌,只顾着自扫门前雪,谁还会理会我的死活?”
如今是洪武八年的年关。
这八年来。
那些挂名田地免了多少税?
这笔钱,朝廷明摆着不会让穷得响叮当的泥腿子们来出。
而挂靠的地主们虽然省了税,但对着佃户的说法,是给朝廷交了一笔税的。
那么,这些年两头吃进去的赋税,只要朝廷彻查就得吐出来!
“一边让商绅掏钱,一边给商绅希望带他们赚钱,都说无商不奸,依我看,当今的陛下才是最奸诈狡猾的那一个!”
沈十石嘶吼出声。
旁边的狱卒听到沈十石连陛下都敢编排,便知道沈十石是自知活不长,便不管不顾了。
谁知,狱卒猜错了。
“来人!我要见太子殿下!”
沈十石抓着门锁上的铁链,近乎癫狂的大喊。
“我知道松江府有哪些商绅走私通倭!我知道!我要将功补过!求太子殿下给我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死道友不死贫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能活下去,得罪昔日旧友,把所有家财交给朝廷当罚款又如何?
依靠朝廷如今开放的国策,他迟早能把损失的银钱,从生产和外贸上,加倍地赚回来!
“太子殿下,小的愿意为国效力!求您见小的一面吧!”
想要求见朱标的商贾,能从松江府府衙排到吴淞江口的海岸线上去。
但朱标并没有见他们,而是如了沈十石的愿,亲自前往大牢,会见了沈十石。
并在见完沈十石后,列举数项足以致命的罪名,抄了一户商贾的家。
并将田地三万亩,桑地一万亩,库存的丝绸十万匹,还有库房里五十万两白银,全部充入松江府衙的账面上。
先将这户商贾搜刮的民脂民膏还回去,富余的钱财,则用来疏通河道,增加码头停泊船只的数量。
抄家没有充入朝廷国库,而是直接用在了地方府衙上面,这导致不论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商绅到民间,愣是没有一个人能挑出太子殿下这般做法的一个“不”字来。
大家没办法议论太子殿下心狠手辣,把那户商贾一百多口人的脑袋,全部挂在了城墙上,只能私下里暗骂沈十石不厚道。
“一定是沈十石出卖的老王!”
“虽说老王鱼肉乡里,还总是强占别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为了一时快活害死不少人,但他好歹给沈十石种了不少年的桑苗。”
“你们还有心情替老王抱冤呢,小心沈十石下一个告发的就是你!”
众人沉默。
众人归家。
众人一窝蜂地再次涌入府衙,求爷爷告奶奶,送重金送重礼,也要与太子殿下见上一面。
杨缜看着这群像无头苍蝇似的,鼻涕掉进嘴里知道甩了的商绅,无奈的双手一摊。
“各位员外老爷来晚了,太子殿下一个时辰前,已经乘船去查看河道疏通的进度,顺路归京了。”
太子殿下走了?!
“太子殿下离开之前说了,新的税法就按朝廷颁布的法令实施,具体怎么来,由地方官府说了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