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508章 漕策新帆

第508章 漕策新帆(1/2)

目录

吴淳夫本来是阉党大奸臣,这几天居然口碑逆转。

因为他向朱慈炅跪得最快跪得最彻底,而且是通过如今的乾清宫大总管田维章跪的,他除了财产损失,权势地位竟然几乎没有影响。

他还“发明”了财产公示,清赃示廉,朱慈炅继位之初,公开赦免了他的所有罪行。

他身上虽然有罪官污点,但也一样挂工部侍郎衔,主政清江浦船厂,而今更是要主政龙江宝船厂、宝山造船厂、刘家港造船厂三大船厂。

这也是他被新船撞了,人反而很高兴的原因。新船虽然是在他履职之前的造的,但很快也归他管了,一样是他的政绩。

他的口碑,是因为他莫名其妙的成了此次反腐风暴下大批罪官的救命恩人。刘阁老引用吴淳夫先例,让一百多号人不仅保住了人头,还保住了官身。

吴侍郎如今已然是大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下洗心革面的第一人,倍受人尊敬,引以为模范。

如此,也充分证明了政治斗争搞赶尽杀绝要不得,当初东林党人鼓动孙承宗的清算调查如果快点,吴淳夫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干死了,今天大批东林党人哪里来的先例引用。

吴淳夫是非常机敏的,当初一察觉到东林党的调查动作他非常果断,直接向刚继位的小皇帝认罪献财产,而朱慈炅也不是朱由检,如他所愿的保住了他的脑袋。

同样是阉党,吴淳夫的选择比人皮早就风干了的崔呈秀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今,吴淳夫甚至不需要黄立极的政治庇护,他直接从阉党进化成皇党了,地位稳固无比。

作为一个没有啥节操的皇党,他的看法自然与众不同。

“陛下,微臣不太认同南大司马的看法。一个地方的发展,固然受制于先天的地理条件,但朝廷的重视和投入也同样非常重要。

郧阳其实也并非地理条件不好,地处三省交界,有汉水穿境而过。若能发展起来,必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于安置流民,发展国家中部,联通南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都若要走江运,还必须过夔门三峡,但郧阳却可以开辟安全的航道一江直达南京,通过陆路又可以连接陕西、河南。

短期来看对于朝廷应对陕西大旱、河南减产的灾害救援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来看打造一个中北部工商中心,对于南北问题也是长期助力,同样也能减少对运河的依赖。

陛下,采用天启车船后,虽然逆流,但南京已经有条件直航郧阳。微臣估算郧阳到南京大约需要三天到五天,而南京到郧阳也不会超过十天。

我们工部已经在研究江帆技术了,软帆是可以逆风航行的。如果大规模使用,肯定也能加快天启车船的更新换代,让速度更快。

这条航线一旦开通,最远可以连接汉中,沿江城市都将受益,长江水运必然繁荣。这对于南京甚至上海都会有不可限量的正面影响。”

朱慈炅脸色又是一变,航运和技术迭代,这又是他忽略掉的因素。打造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好处,大明朝堂或许没有什么意识,但朱慈炅知道这个影响太大了。

以点代面,几乎可以全方位的影响周边。封建王朝对国家的治理,更多倾向于维持稳定和农业生产,几乎没有什么工商发展的概念。

不过,朱慈炅以四大皇店为基础的皇店司,在南直的三大资本集团都是发展工商,几乎解决了大明的流民麻烦和财政问题,越来越多的官员也开始跟进小皇帝的执政思路了。

在建的青岛新城和青岛港,上海新城和上海港,都出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尤其是上海,商人和民工的涌入让这个小县城几乎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上海归来的王在晋和吴淳夫都不是死脑筋,他们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大明的这种积极变化,对郧阳经济特区的看法,他们其实相对开明。

王在晋不反对再弄一个上海、青岛,他反对的只是郧阳,他觉得郧阳没有上海和青岛的潜力,不值得。

王在晋见朱慈炅听了吴淳夫的话陷入沉思,忍不住轻声开口。

“当时,老夫记得你在船上说过,发展工商都需要有支柱产业。苏州靠丝绸,扬州靠盐业,南京是留都,上海靠开海和造船等,青岛未来可能也有海运,郧阳靠什么?”

吴淳夫吴当时愣了一下,声音有点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