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508章 漕策新帆

第508章 漕策新帆(2/2)

目录

“江运也未尝不能带动一些产业。”

王在晋摇摇头。

“郧阳你我都未去过的,但老夫查过资料,那里都是山区丘陵和河谷,没有南直的地理优势,也没有青岛的海运中转潜力的。

以老夫浅见,如果一定要选一座沟通南北的地方,老夫更看好通州和天津。这两个地方更值得投入重金,必定能够很快得利。”

吴淳夫也不同意。

“通州和天津都离北京太近了,他们必然是被北京影响,不可能影响北京和周边。天津还好有点,通州甚至都要算北京的附郭了,虽然得利快,但长远来看,不如郧阳的。”

王在晋点头。

“有道理。但为什么不选汉中呢?汉中有平原,潜力比郧阳大得多的。”

吴淳夫看了眼低头写字的朱慈炅。

“或许正是因为汉中有平原,更适合农业,而非工商。再说,有秦岭和大巴山屏障,汉中影响太有限了。我相信陛下选择郧阳一定是深思熟虑过的。”

王在晋冷哼一声。

“别拍陛下马屁,他就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事也还没有确定。陛下质询我们意见,我们就要考虑清楚,要有大臣的担当。

虽然南直税入大增,但国家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管什么长视短视,我的意见更倾向于解决眼前问题,等国家财政好转了再考虑其他。当时你别只顾着一味讨好陛下。”

朱慈炅笔头停了一下,不过依然面不改色,没有抬头。

吴淳夫偷偷看了朱慈炅,见他似乎也不介意王在晋的无礼,只好对王在晋赔笑。

“岵云公,你想想,若是郧阳发展起来有扬州、苏州一半的繁华,你们河南西部的流民会去洛阳还是郧阳?如果将西安,洛阳和郧阳连成三角枢纽,造福的北方民众可是不计其数。”

王在晋沉默了下。

“路难走,永远比不上苏松扬的。”

吴淳夫似乎铁了心想在皇帝面前讨好。

“仰器利,工部也在研究更快的马车。”

此时天工院的陈子壮进到御书房,先是跟两位重臣点头致意,将文书递给一旁的王坤。

“陛下,这是明日四教在乾清宫讲|法的流程,礼部和天工院合计的。”

朱慈炅皱了下眉。

“明日先取消了,黄首辅要来南京,等首辅来主持讲|法。”

几位大臣都愣了一下,又推迟了,但这个理由比朱慈炅身体不适还强大,你们想不想大明首辅主持吧?

PS:吴淳夫(1577年—1629年),原名奇逢,字当时,号练石,又号犹三,福建泉州府晋江人。他的字有点奇怪,所以备注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