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走个过场,粉饰太平,好继续圈地捞钱(2/2)
“就这些?”
陈默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得让人心慌。
“差……差不多就这些。”
马博低下头,不敢看陈默的眼睛,心里七上八下,已经做好了挨批甚至更坏结局的准备。
私下联系当事人,还惹出这种激烈的对抗情绪,这绝对是工作失误。
然而,陈默却突然轻笑了一声。
笑声很轻,却让马博和所有旁听的同事都愣住了。
“你这个同学,有点意思。”
陈默的手指停止敲击,目光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彩。
“话虽然难听,偏激,但……未必全是疯话。”
马博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默。
陈默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愤怒,是因为受了委屈,是因为诉求长期得不到回应和解决。他越是愤怒,骂得越狠,说明他掌握的情况可能越真实,受到的侵害可能越具体。”
陈默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他骂我们是走狗,是擦屁股的?没关系。让他骂。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跟他争辩,也不是被他的情绪吓倒。”
他的目光扫过马博,也扫过办公室里其他竖起耳朵的同事,语气陡然变得铿锵有力:
“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他,告诉他背后那些同样有怨气的群众,我们这次来,不是来粉饰太平的,不是来给谁擦屁股的!”
“我们是来把当年那些肮脏的屁股掀开来,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多少污秽,多少龌龊!”
“他提到了四海集团勾结基层干部施压?提到了地痞流氓威胁?好!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线索!比一百份完美无缺的档案都有价值!”
陈默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马博身上,带着一种近乎灼热的鼓励:
“马博,你这条线,抓得好!你这个同学,是块硬骨头,但也是座富矿!”
“不要怕他态度差,不要怕挨骂!他现在不信我们,很正常。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接下来扎实的调查、公正的处理,一点点把他们的信任挣回来!”
“你这个同学,叫什么名字?赵希同?”
马博下意识地点点头。
“好!”
陈默重重地说了一句。
“你不要再直接联系他了。把他的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家庭背景,尽快整理一份详细报告给我。”
“这件事,我亲自来跟。”
马博彻底懵了,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
不仅没挨批,反而……被肯定了?
陈主任还要亲自接手?
“陈主任,这……”
“按我说的做。”
陈默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但眼神却缓和了些。
“记住,干我们这行,脸皮要厚,心要细,骨头要硬。挨几句骂算什么?能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老百姓一个公道,才是真本事。”
他又扫了一眼办公室里其他若有所思的同事,声音提高了一些:
“大家都一样!调研过程中,遇到阻力,听到怪话,甚至被人指着鼻子骂,都不要慌,不要怕!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上报!”
“有时候,最刺耳的声音,往往离真相最近!”
说完,他拿起刚才放下的文件,转身走向自己的独立隔间,步伐沉稳有力。
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响起一阵低低的、松口气的议论声。
陈默独自坐在隔间里,桌上摊开着马博刚刚送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几页纸。
赵希同,男,38岁,明州师范学院政法系毕业,现任明州市沧澜县第七中学政治教师。
配偶李娟,县医院护士。
有一子,就读县一小。
父母仍居北河村,务农。
妹妹赵卫红,原沧澜县纺织厂职工,后下岗,现无固定职业……
资料很简略,但勾勒出的画像却异常清晰。
一个理想受挫、困守县城、背负着家庭重担、对现状充满愤怒的中年知识分子。
赵希同在电话里那些激烈的言辞,与其说是针对马博,不如说是对整个体制、对过往所有不公的绝望控诉。
这种人,往往掌握着最真实的细节,但也最难沟通。
他们像受伤的刺猬,用愤怒包裹着内心的失望,对任何来自“上面”的人都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
常规的约谈、甚至以调研组的官方名义去接触,大概率只会再次激起他的逆反心理,碰一鼻子灰。
必须换个方式。
陈默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调研组成员、市审计局抽调来的干部吴军的座机。
“吴科长,手头忙吗?不忙的话,来我这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微胖、看起来十分敦厚的中年男人轻轻推门进来。
“陈主任,您找我?”
“老吴,坐。”
陈默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将赵希同的资料推到他面前。
“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跑一趟沧澜县。明天一早就去。”
吴军拿起资料快速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好的,陈主任。具体任务是?”
“资料上这个人,赵希同,北河村人,县七中的政治老师。他对当年北河村的征地补偿内情可能了解很多,但情绪非常抵触,上午刚在电话里把我们调研组痛骂了一顿。”
陈默语气平静,吴军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你的任务,不是以调研组的名义去正式约谈他。”
陈默看着吴军,眼神微妙。
“你以……嗯,就以市审计局例行经济责任审计延伸了解情况的名义,去县七中‘偶遇’他。”
吴军是审计局的老人,这个身份极具欺骗性,听起来远离核心矛盾,不容易引起过度警惕。
“见面后,不必急于切入正题。可以先聊聊县里的教育情况,甚至抱怨一下审计工作的繁琐。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对体制内的事情愿意发牢骚,你就听着,适当表示同情和理解。”
陈默仔细交代着细节:
“关键是,要在他放松警惕,或者说,在他觉得你和他可能是‘同一类人’,都是被繁琐公务所累的普通干部的时候,再‘不经意’地提到北河村,提到你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关于当年补偿款的财务疑点,征求一下他这个‘本地通’、‘明白人’的看法。”
“记住,你的身份是审计干部,对征地政策‘不太熟悉’,主要是纠结于‘账目合规性’。态度要诚恳,要显得有点‘业务困惑’,需要向他这位专业人士请教。”
吴军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心里已然明了。
这是要让他扮演一个看似无害、甚至有点笨拙的同行,去套取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掌握的信息。
“陈主任,我明白了。就是放低姿态,引他开口,让他觉得是在‘指点’我,而不是在接受讯问。”
“没错!”
陈默赞许地点点头。
“就是要激发他的表达欲和……某种优越感。他这种人,憋了一肚子话,又自诩看清了真相,一旦遇到一个看似愿意听、而且听起来同样对某些事情感到‘困惑’的体制内人,很可能会打开话匣子。”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
陈默语气一转,变得严肃。
“如果他依旧抵触,或者察觉了什么,不要强求,更不要暴露真实意图。安全撤回是第一位的。你的主要任务是投石问路,评估他的真实态度和掌握信息的价值。”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吴军站起身,神色郑重。
“好。去吧,路上注意安全。有什么情况,随时用保密电话联系我。”
陈默叮嘱道。
吴军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