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番外四十五:君君臣臣,利弊权衡(1/2)
这时候金乌都开始西沉了,苏夫人的马车终于进了国公府,在第一道门前停了下来。
轿子早已候在那儿了,苏夫人扶着婢女的手上了轿子,整个人显得十分的疲惫。
不过在马车上,苏夫人已经用湿帕子好好敷了敷眼睛。
外面天没那么亮了,她从车上下来也不会让府里的下人从她的脸上看出太多的端倪。
苏夫人的轿子一路过了前院,在二门前停下,她又换了轿子去后院。
在前院等待的鲁国公和粟瑾安得知夫人(母亲)回来了,两人等了一会儿后一起去后院。
苏夫人刚换了衣裳,取了几支头上的珠钗,父子两人就到了。
今天府里出了这样的事,苏夫人的小儿子粟瑾塍安静待在自己的院子里。
即便知道母亲回来了,他也不敢过来乱打听。
鲁国公的两个弟弟更是一句不敢过问,只能等着兄长这边有定论了把他们喊过去交代。
进来的鲁国公和世子安静地坐下,苏夫人在屋内收拾妥当后出来了。
苏夫人屋里的妈妈送上茶水后退了出去,整个正院内外静悄悄的,一个下人都看不到。
鲁国公先开口:“皇上训斥了我一番,说我管家不力。
王爷在一旁为我和鲁国公府说了不少的好话,这事儿在皇上跟前儿算是翻篇儿了。”
苏夫人面无表情地说:“千岁没有怪我,说知道我的难处。”
说到这里,苏夫人还是没能控制住地红了眼眶。
她拿帕子按了按眼角,继续道:“瑞郡郎回宫在千岁跟前儿说他不想再听到婆母提粟二叔;
也说了他对我、对公爷您、对鲁国公府没有不满,他还特别提了瑾安那回挺身而出一事。”
鲁国公点了点头,明白君后的意思了,这件事在皇上与君后跟前都是老太太糊涂不懂事,没有算到他们身上来,这是万幸之事。
君后特别提了瑞郡郎,也是表明不希望看到两府因为这件事出现什么嫌隙,至少鲁国公不能因此埋怨瑞郡郎。
鲁国公:“此事确实是母亲她糊涂,待风头过去,我就把母亲送回老家。”
苏夫人:“不能送。”
鲁国公抬眼。
苏夫人看向鲁国公,眼神带了几分冷意:
“把母亲送回老家,母亲回去后身体康健倒也罢了,若是回去有个不舒服的,公爷是想叫人说瑞郡郎心狠吗?”
鲁国公眉头微紧。
苏夫人把君后的那番话说了,道:“娘就留在府里安生养着,只是娘糊涂了,不便见客。
还有,府里的人太多了,指不定就是谁管不住嘴喜欢在娘跟前念叨,不然娘何至于对‘仙水’心心念念的。”
这一回鲁国公没有犹豫,道:“那就分家吧,彻底分家,在后院给娘寻个地方摆上佛龛,让娘在府里潜心修佛吧。
今日娘过寿,不少人送的寿礼中都有养身之物,给娘好好补着。就是没有‘仙水’,也足够娘长命的。”
鲁国公没有犹豫,甚至是斩钉截铁,苏夫人又擦了擦眼泪,说:
“分家之事你和世子去办吧,办好了找着合适的机会再告诉娘,娘那边我会让人看好院子的。”
鲁国公:“我不会让人去打扰娘的清净,后院这一摊你只管出手。”
苏夫人点了点头,只要有鲁国公的这句话,她就没顾忌了!
天晚了,三人却谁也没有吃饭的心思,鲁国公留在了正院,粟瑾安回他的院子。
袁氏一直在屋里等着,下人说世子回来了,她急忙迎了出去,碰面就是粟瑾安满是疲惫的脸。
袁氏上前满是担心地问:“怎么样?皇上可怪你了?”
粟瑾安扶着袁氏过去坐下,往后一靠,浑身无力地摆了摆手,屋里的下人立刻都退了出去。
“我是做孙子的,今日这事怪也怪不到我头上,就是在东临殿外站了许久。”
从袁氏手里接过茶盏喝了两口喝光,粟瑾安把茶盏递回去让对方再给他倒一盏。
袁氏又赶紧倒了一盏,粟瑾安又是两口喝光。
解了口渴,粟瑾安这才接着往下说:“瑞郡郎这人恩怨分明,给咱们在皇上和千岁跟前说了好话。”
袁氏惊讶极了,她是万万没想到。
粟瑾安:“这倒是瑞郡郎的性子,他这人一般不迁怒。
说到底咱们虽说没有与瑞郡郎有直接的往来,与忠勇公府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袁氏点点头,这确实,起码婆母与粟二叔和将军府那边还是经常走动的。
袁氏真心地说:“也是多亏婆母想得周到,不管粟二叔和瑞郡郎来不来,这逢年过节的礼数婆母都做到了。”
粟瑾安也是感慨母亲的睿智,要不是母亲把礼数做到了,只凭他那次的挺身而出,今日可是完全不够看的。
袁氏放下心来:“今日这事儿可算是过了,我这半天也是心慌得很。”
粟瑾安苦笑:“在皇上和千岁跟前儿是过了,这外头现在都指不定传成什么样了。”
袁氏也很无奈:“谁能想到祖母会来这么一出,我还说了可是要去宫里把粟二叔请过来,我当祖母会忌惮些,哪知……”
粟瑾安:“祖母日后就在屋里好好养着了,怎么也得让祖母多看几年重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