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14章 真金承志励精图治,元廷初显中兴气象

第14章 真金承志励精图治,元廷初显中兴气象(1/2)

目录

至元二十一年,暮春时节,大都皇宫的御书房里,寒意依旧弥漫,久久不散。真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手中紧握着半块温润的白玉佩,仿佛那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

玉佩上,精美的“婉”字被雕刻得栩栩如生,真金的指腹轻轻摩挲着这个字,仿佛能感受到苏婉清的温度和气息。这是苏婉清临终前,从颈间解下塞给他的遗物,而另一半刻着“金”字的玉佩,则随着她一同被埋葬在了京西的万安山下。

真金的思绪渐渐飘远,回忆起与苏婉清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们曾一起漫步在宫廷的花园里,谈笑风生;也曾在夜深人静时,相拥而眠,互诉衷肠。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他手中的这半块玉佩,见证着他们曾经的爱情。

“殿下,河南赈灾的折子又递上来了。”内侍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打断了真金的怔忡。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冷厉,眼底的柔情早已被冷酷所取代。

“说吧,情况如何?”真金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内侍怯生生地回答道:“户部说阿合马旧部王京还在扣压粮款,导致灾民们已经开始抢粮了。”

听到这个消息,真金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的心中燃起了一股怒火。王京,这个阿合马的余孽,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不顾灾民的死活!

真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将玉佩小心翼翼地揣进锦袍内袋,仿佛那是他最后的一丝温暖。然后,他的指尖在奏折上“王京”二字处重重一按,决然说道:“备马,朕要去河南。”

真金此次出行十分低调,身边仅仅带着侍卫长阿术以及两名汉臣。他特意换上了一身普通富商所穿的青布长衫,这样一来,他便能轻易地混入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之中,一同朝着河南灾区进发。

此时的黄河刚刚度过汛期,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堤岸已经有大半都坍塌了。那原本应该奔腾不息的河水,此刻却变成了一片浑浊不堪的泥水,如猛兽一般肆虐着周围的农田。被浸泡的麦秆早已失去了生机,变得漆黑一片。

道路两旁,随处可见那些饿得只能啃食树皮的灾民。其中,有一位面容憔悴的老妇人,正怀抱着她那已经饿死的孙儿,悲痛欲绝。她的哭声,就像那被撕裂的风箱一般,让人听了心生怜悯。

真金见状,连忙蹲下身来,想要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递给这位可怜的老妇人。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老妇人却像触电般猛地将他的手推开,满脸惊恐地说道:“官爷的粮,我们可不敢要啊!上次王大人的人说要给我们发粮,结果却要我们拿女儿去抵税。我那苦命的妮子啊……”

老妇人的话还未说完,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彻耳畔。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几个身着元朝吏服的人正挥舞着鞭子,凶狠地驱赶着那些灾民。而走在最前面的,正是王京。

王京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腰间悬挂着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显得颇为得意。当他瞥见真金一行人衣着整齐,与周围那些衣衫褴褛的灾民形成鲜明对比时,立刻勒住缰绳,驱马朝他们走来,满脸怒容地呵斥道:“你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商人,这里可是灾区,岂是你们能随意闲逛的地方?赶紧给我滚远点,否则,连你们的货物都一并充公!”

阿术见状,心中暗叫不好,他本想上前与王京理论一番,但真金却按住了他的手,并面带微笑地递上一锭银子,缓声道:“大人息怒,我们此番前来并非有意冒犯,只是听闻此地有瘟疫肆虐,百姓受苦,所以特来收些药材,顺便做些善事。只是不知这赈灾粮……”

王京见状,眼珠一转,立刻明白了真金的意思。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伸手接过银子,掂量了一下,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这粮嘛,早就发完啦!你们要是有心捐赠,就把银子交给我吧,我自会替你们分发给那些灾民。”

真金嘴角的笑容并未消失,他似乎对王京的回答并不感到意外。只见他微微颔首,应道:“如此甚好。”说罢,他突然出手如电,在王京伸手接银子的瞬间,猛地扣住了他的手腕,指节紧紧收拢,让王京根本无法挣脱。

王京只觉得手腕处传来一阵剧痛,仿佛要被真金捏碎一般。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冷汗涔涔,嘴里却还在强撑着喊道:“反了!反了!来人啊,把他们给我抓起来!”

然而,就在他带来的人尚未动手之际,一阵喧闹声传来,原来是闻讯赶来的河南行省官员们将他们团团围住。这一切,其实都在真金的意料之中,因为他早已让阿术提前递送了一封密信。

真金冷静地观察着眼前的局势,只见王京被五花大绑地押走,他那张原本嚣张的脸上此刻充满了惊恐和绝望。真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缓缓蹲下身子,来到那位老妇面前,轻声说道:“老人家,您放心吧,粮食很快就会送到这里,再也不会有人胆敢欺负你们了。”老妇抬起头,凝视着真金的眼睛,那是一双充满善意和温暖的眼睛。突然,老妇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猛地跪了下来,不停地磕头,口中念叨着:“多谢青天大老爷,多谢……”

真金见状,连忙伸手将老妇扶起,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就在他扶起老妇的瞬间,他袖口的玉佩不小心滑落出来,掉落在地上。

老妇的目光恰好落在那块玉佩上,当她瞥见玉佩上刻着的“婉”字时,突然愣住了,仿佛想起了什么。她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大人,您这块玉佩,倒像是去年来我们这里施药的苏姑娘所佩戴的……”

真金的心头猛地一揪,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他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轻声问道:“您见过她?”老妇点了点头,回忆道:“见过啊,苏姑娘心地善良,不仅带着药来给我们治病,还说要是有机会,一定要让朝廷多关照一下我们这些受苦受难的人。”

老妇的话语如同一根细针,深深地刺痛了真金的心。他的眼眶渐渐发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他强忍着不让它们流下来。他想起苏婉清临终前说的“愿殿下护万民安康”,握紧了拳头:“我会的,一定。”

从河南回来后,真金马不停蹄地直奔皇宫,他的手中紧握着一份足以让王京万劫不复的证据。进入御书房后,他看到忽必烈正对着一幅巨大的《蒙古疆域图》发呆,仿佛那幅地图中隐藏着无尽的忧虑和烦恼。

真金深吸一口气,走到忽必烈面前,将证据放在桌上,然后跪地说道:“父汗,儿臣此次从河南回来,发现了一件极为严重的事情。”

忽必烈缓缓转过头,看着真金,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叹息道:“你又惹事了?那些蒙古勋贵都在说你偏袒汉人,你可知道这会给你带来多大的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