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西风沙尘起狼烟(1/2)
天佑四年,二月二十四,西北,秦凤路,凤翔府,种家军帅府。
凛冽的北风卷着黄土高原的沙尘,拍打着帅府的窗棂。厅内,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巩州军州事种彦崇眉宇间那化不开的凝重与寒意。他伫立在一幅巨大的西北舆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兴庆府(今银川)的位置,眉头紧锁,仿佛能穿透这薄薄的纸张,看到那片土地上空正在凝聚的战争阴云。
“报——!”
一名斥候风尘仆仆地冲入厅内,单膝跪地,声音因急促而带着沙哑:“大帅!紧急军情!兴庆府以北,贺兰山隘口外,发现大队人马调动迹象!烟尘蔽日,看旗号与衣甲……是西夏‘铁鹞子’的制式!兵力……恐不下数万!另有多股小股骑兵,不断袭扰我边境哨卡,掳掠边民!北面诸寨,已有多处烽火台点燃!”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真正确认这个消息时,种彦崇的心中还是猛地一沉!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西夏余孽,果然趁火打劫!
“李仁孝……”种彦崇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眼中寒光闪烁。这个西夏末代国主的后裔,自当年西夏被陈太初与种家军联手攻灭、其父李乾顺兵败身死后,便一直率领残部流窜于漠北与河西走廊交界处的苦寒之地,犹如一头受伤的孤狼,舔舐伤口,伺机复仇。种家镇守西北多年,与这股残余势力摩擦不断,深知其凶悍与顽固。没想到,中原剧变的消息传得如此之快,这头饿狼,竟真的选择在这个大宋中枢最为虚弱的时刻,亮出了獠牙!
“可探明敌军具体动向?主将是谁?”种彦崇沉声问道,声音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
“回大帅!敌军行动极为诡秘,大队人马昼伏夜出,精锐斥候四处清场,我方哨探难以靠近。但根据其兵锋所向及掳掠边民的口供判断,其首要目标,必是兴庆府!至于主将……虽未见到李仁孝的王旗,但观其军容整肃、调度有方,绝非寻常部落头人所能为,极有可能便是李仁孝亲自统帅!”斥候笃定地回禀。
种彦崇缓缓坐回帅椅,手指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局势,前所未有的严峻!他麾下虽有五万能征善战的种家军,但需要布防的区域实在太广!东面要警惕河东路可能出现的变故,南面要监控吐蕃诸部的动向,虽已臣服,但难保没有心怀叵测者,西面还要维持河西走廊的畅通。如今,北面又来了李仁孝这个心腹大患!兵力,捉襟见肘!
更让他忧心的是,据零星情报显示,李仁孝这十几年并未闲着,他通过西域商路和某些见不得光的渠道,不仅重新武装起了铁鹞子重甲骑兵,竟然也装备了不少燧发火铳和轻型虎蹲炮!虽在质量和数量上可能不如宋军制式装备,但足以改变战场规则,让这场即将到来的攻防战,变得更加血腥和不可预测!
“大哥!”一旁,种彦崇的堂弟,骁将种力忍不住开口道,“兴庆府绝不容有失!那是我们在河套平原的屏障,一旦被李仁孝占据,便可南下威胁关中,西进切断河西走廊,后果不堪设想!让俺带兵去增援彦崧(种彦崧,种彦崇族弟,现任兴庆府防御使)吧!”
种彦崇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种力,又扫过厅内其他几位神情焦灼的将领。他何尝不知兴庆府的重要性?但……吐蕃方向呢?岳元帅东出潼关时,曾再三叮嘱,吐蕃诸部看似臣服,实则暗流涌动,尤其与西夏残余素有勾结,必须重兵监视,以防其趁火打劫!若此时分兵北上,吐蕃一旦有变,则西北全局危矣!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猛地一拍帅案:“力弟!”
“末将在!”种力踏前一步,声若洪钟。
“着你率精锐步骑一万,携半月粮草,及全部配属的虎蹲炮、火铳,即日启程,星夜驰援兴庆府!抵达后,一切防务听从彦崧指挥!你的任务,不是出城浪战,是协助彦崧,依托城防,给我死死守住兴庆府!没有我的将令,绝不可主动出击!务必坚持到……中原局势明朗,或岳元帅回师!”种彦崇的声音斩钉截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