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536章 幸福的底色

第536章 幸福的底色(1/2)

目录

深秋的江泉,天高云淡,金桂飘香。这座曾经背负沉重转型包袱的城市,如今披上了共同富裕的初熟硕果,如同这个季节一般,呈现出丰饶而温暖的气象。几年来,以“收入倍增计划”为抓手的共同富裕探索,不仅实现了居民钱袋子的鼓胀,更深刻地改变了城乡面貌、增进了民生福祉、凝聚了社会共识。当国家统计局的最终核实数据传来——江泉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基准年实现翻番,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显着缩小至全国领先水平时,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江泉,这个曾经因雾江治理和绿色转型而闻名的城市,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这次是因为它在一个更具根本性的命题上——共同富裕——取得了具有说服力的实践成果。很快,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个部委联合组成的调研考察团,以及来自全国东、中、西部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十个兄弟城市代表团,纷纷向江泉发来了考察学习的函件。江泉,被时代推到了前台,成为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践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样板”。

市委常委会会议室,气氛庄重而热烈。市委书记周海洋亲自主持召开迎接全国考察团专题部署会。

“同志们,”周海洋声音洪亮,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常委和部门负责人,“江泉能在共同富裕探索上取得一点成绩,获得中央和兄弟省市的关注,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这次全国范围的考察交流,是对我们工作的全面检阅,更是我们学习提升的宝贵机会。我们一定要以开放、坦诚、谦虚的态度,做好接待和汇报工作,全景式展示我们的实践,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各方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

市长秦风接着部署具体工作:“考察活动要精心组织,内容要实,形式要活。既要展示亮点,也要直面痛点;既要讲成功经验,也要讲走过的弯路。安排上,要点面结合,既有全市层面的数据解读和机制介绍,也要深入社区、乡村、企业一线,让考察团看得真、听得懂、有启发。各相关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把最真实、最立体、最生动的江泉呈现给全国的同仁。”

很快,详细的接待方案出炉。考察活动为期三天,内容包括:全市情况汇报会、分组实地考察(城乡社区、特色村镇、龙头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等)、专题座谈会、自由交流等环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接待领导小组,秦风市长负总责,各副市长分工牵头,确保万无一失。

考察首日,江泉市国际会议中心大会堂座无虚席。全国考察团的成员、国家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江泉市各级干部代表济济一堂。主席台两侧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全国共同富裕(江泉)实践经验交流会”的会标。

汇报会由秦风市长主讲。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系列扎实的数据、生动的图表和鲜活的案例,向来宾们展示了江泉的“共富答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秦风开场沉稳有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江泉的实践,是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立足本市实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探索过程。”

他首先展示了核心数据:“过去五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额完成‘收入倍增’目标。更可喜的是结构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缩小至:1;低收入组收入增速持续快于高收入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稳步提升至%。”

接着,他分析了收入增长的“四大支柱”:

“一是经济发展与就业扩大带来的‘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以下的较低水平。”

“二是创业环境优化与经营成本降低带来的‘经营性收入’活力迸发。实有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民营经济占比超过%。”

“三是农村改革与要素激活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潜力释放。农村‘三块地’改革盘活沉睡资产,农民股份合作、资产收益分红成为增收新渠道。”

“四是民生投入加大与社保体系完善带来的‘转移性收入’托底保障。养老金、低保标准逐年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以上。”

秦风的汇报,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支撑,赢得了与会者阵阵掌声。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司长点评道:“江泉的数据不仅体现了‘量’的增长,更体现了‘质’的优化,特别是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劳动报酬份额方面,成效显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后的两天,考察团分成若干小组,深入江泉的肌体,去感受共富成果的温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