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南朝使团(2/2)
贺烽放下茶杯,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周胤,淡淡道:
“哦?官家体恤,本王代麾下儿郎谢过了,说起来,当年澶渊之盟,真宗皇帝与辽国约为兄弟之国,每年尚有岁币绢帛往来,以息兵戈,保两国边境安宁,如今,辽已不在,西夏亦俯首,这北地烽烟,大半由我镇朔军一力承担,官家坐拥江南富庶之地,若能仿先例,略施援手,助我稳定北疆,则南北皆安,岂不美哉?”
他话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探讨一种可能性,
但“仿先例”三个字,却像一根针,狠狠扎进了周胤的心里,
澶渊之盟是宋朝历史上虽换和平却带屈辱的一笔,
贺烽此刻提起,其意不言自明——南朝想要安宁,就得像当年给辽国岁币一样,给我镇朔军“上贡”!
周胤后背瞬间渗出冷汗,他张了张嘴,想反驳,想维护大宋的体面,
但在贺烽那平静却极具压迫感的目光下,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意识到,这次出使,所谓的道贺只是幌子,对方真正的目的,恐怕就是要南朝承认其北地霸主的地位,并为此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王爷……此事关系重大,外臣……外臣需禀明陛下,由陛下与朝中诸公决议,”
周胤艰难地挤出这句话,额角已见汗渍,
贺烽似乎并不意外,很是“通情达理”地点点头:
“这是自然,兹事体大,确需慎重,周使者可在大同多盘桓几日,好好看看我北地风光,也感受一下我镇朔军儿郎戍边之艰辛,李御,好生招待周使者,不可怠慢,”
“是,王爷,”
李御躬身应下,然后对周胤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周大人,请随我来,驿馆已备好薄酒,为大人接风洗尘,”
周胤浑浑噩噩地站起身,向贺烽行礼告退,跟着李御走出了偏殿,殿外的冷风一吹,他猛地打了个寒颤,才发现内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了一片,
他回头望了望那深邃的殿门,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贺烽的话虽然客气,但要求却赤裸而强硬,
南朝,这次恐怕真的要面对一个比昔日辽国更可怕,也更近在咫尺的“藩镇”了,
而官家和临安的朝廷,又会如何抉择?
接下来的几天,周胤在大同的驿馆中可谓是度日如年,李御和慕白轮番前来“探望”,陪同他游览大同城,参观屯田,工坊,甚至远远观摩了狼骑的操练,
所见所闻,无不给周胤带来巨大的冲击,
大同城内秩序井然,商业繁盛远非他想象中边塞军城的简陋,工坊里水力锤声轰鸣,工匠如云,屯田区虽值冬日休耕,但沟渠纵横,田垄整齐,显见基础雄厚,
而当他看到校场上那些黑衣黑甲的狼骑,纵马奔驰,箭无虚发,冲阵之时那股一往无前的惨烈杀气时,更是心旌摇曳,难以自持,
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割据势力,这是一个拥有完整军政体系,强大生产能力和恐怖军事实力的庞然大物!
每次“游览”结束,李御或慕白总会看似不经意地提起北地用度之艰,边防压力之重,言谈间对南朝“可能”的援助充满期待,这种软刀子磨人,比直接的威胁更让人难受,
周胤也尝试过探听贺烽接下来的动向,是继续西进,还是北上扫荡乃蛮残部?
但李御和慕白口风极紧,只言王爷一切决策皆以保境安民,光复汉土为要,具体方略,非臣下所能妄测,这种不确定感,更加深了周胤的焦虑,如果镇朔军下一步目标是南下呢?
以如今南朝江淮防务之松弛,能否挡住这支虎狼之师?
期间,周胤也秘密会见了南朝安插在北地的几个眼线,得到的信息大同小异,
镇朔军正在大规模囤积粮草,检修军械,各部军团轮换休整,明显在为一场大战做准备,至于目标是谁,无人知晓……
这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让周胤终于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