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燃2001 > 第487章 鹰落潘帕斯·飞龙在天

第487章 鹰落潘帕斯·飞龙在天(1/2)

目录

严东明收回目光,重新投向坐在对面,正将一小块兔子形状的雪梨递到叶小米嘴边的吴楚之,眼神柔和下来。

有些问题,是该正式摊开谈了。

“楚楚,”

严东明清了清嗓子,声音恢复了长辈的沉稳,眼神也带上了一抹审视和期许,

“听人说……你在智库那边挂了个职?”

他的语气很随意,仿佛只是突然想起顺口一提,但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却紧紧盯着吴楚之的脸,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吴楚之喂叶小米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非常自然地继续,将梨块送入叶小米口中,看着她小口咬下,这才放下牙签,看向严东明,嘴角挂着淡淡的、近乎谦卑的笑意:

“严伯伯消息真灵通。都是领导们抬爱,不以小子卑鄙,给了个跟着前辈们学习的机会罢了。”

吴楚之话音刚落,严东明捻着杯盖的手倏然停在了半空,仿佛一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

他那双阅尽世故的眼眸掠过一丝惊讶,随即漾开难以掩饰的欣慰和暖意。

‘不以小子卑鄙’……这六个字像一把精妙的钥匙,‘咔哒’一声精准地旋开了记忆的锁扣。

那分明是多年前家长会后,他在教室一隅,对着凑在一起做作业的吴楚之、严恒他们几个少年,一字一句讲解《出师表》时,特意点明的‘卑鄙’古义与今义之别。

当时不过是心痒顺手的点拨,谁承想这粒小石子竟在岁月的长河里无声沉淀,于今时今日被吴楚之信手拈来,这般妥帖地嵌在这回应之中,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心底深处,一股暖流激涌。

严东明望着眼前神采奕奕却又谦逊得体的吴楚之,那笑意便再也抑制不住地从眼角眉梢绽开,如同初融的春水漫过坚冰,柔和了平日的沉稳端肃。

一个极其细微却又清晰可辨的点头动作之后,他由衷的微笑浮上面庞。

妙啊!

实在是妙!

这句借古言今的自谦,岂止是展露了文化底蕴?

它字字句句,竟都丝丝入扣地回应着他方才在腹稿里反复掂量、正想出口叮嘱吴楚之的那些核心要点——谨言慎行,莫骄莫躁,珍惜眼前的学习与历练机会,时刻保持对新岗位的敬畏和对前辈的尊敬。

这年轻人的心思与悟性,已无需他再过多赘述了。

严东明脸上的笑意更深了,眼中赞赏之意几乎要溢出来。

他轻轻一拍沙发扶手,声音中透着难得的赞许:“好!很好!这个‘抬’字用得好!这个‘不以小子卑鄙’更是用得恰如其分!”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极其语重心长,目光灼灼,几乎带着一种穿透力,

“楚楚,不要嫌严伯伯啰嗦,这句话,你给我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刻在骨子里:你,吴楚之,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就是个从锦城这西南小地方走出来的野小子!

无论你将来走到哪一步,做到什么位置,拥有什么名头,这一点,都不能忘!

这是你的根,也可能是你将来安身立命、避开漩涡的关键锚点。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任何事,谨记这个身份!

保持这份清醒和谦卑!”

这一番话,可谓字字珠玑,充满了长辈对后辈最深沉的爱护和提点。

吴楚之的神情顿时无比郑重。

他放下茶杯,微微挺直脊背,对着严东明,以一种近乎执弟子礼的姿态微微颔首,声音清晰而郑重,

“严伯伯金玉良言,小子铭记五内!不敢或忘!‘根基为本,谦卑为甲’,我懂了。您放心!”

“谨受教!”

三个字,分量千钧。

这代表着他对这份教诲的完全认同和郑重承诺。

吴楚之望着严东明镜片后锐利又暗含忧虑的眼神,心头倏地滚过一阵热浪。

这位半师半父的长辈,是真心怕他被突如其来的权柄迷了眼。

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严东明顶着寒风陪他在工地看规划图——那是一个长辈笨拙却厚重的守护。

此刻这警钟般的告诫,是比任何投资更珍贵的馈赠。

“其实您说得对,”

他喉结动了动,声音轻了些许,“前两天在燕京,有人叫我‘小吴主任’,当时后背就冒冷汗……

这称呼听着威风,可步子踩空了就是万丈悬崖。”

严东明闻言,一直绷着的肩线骤然松弛,笑着点了点他:“能自省,算没白教你读《出师表》!”

厨房方向飘来蒸米糕的甜香,茶几上氤氲的热气裹着两人相视而笑的身影。

看到吴楚之如此郑重其事,态度诚恳地接受自己的敲打,严东明心底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他摆了摆手,脸上重新露出轻松的笑容,“只要你不嫌我这老家伙嘴碎,多管你的闲事就好。”

“严伯伯哪里的话!”

吴楚之态度真诚,“您这是对我的爱护,字字句句都是为我长远计。小子感激不尽!”

吴楚之这真诚的表态,让严东明脸上露出了更多欣慰。他喜欢这种既有城府又懂感恩的年轻人。

眼见吴楚之已然铭记“根在锦城”的告诫,严东明也不再多言,谈话的重心自然而然转向了真正关乎锦城发展根基的产业大计。

客厅里的气氛从家国情怀的激荡,悄然过渡到更为务实的区域经济发展图景上。

王秀芝和叶小米在厨房那边收拾着,不时传来细碎的声响和低语。

严恒则半是好奇半是学习地坐在一旁听着,这显然是他父亲和兄弟吴楚之作为锦城现在与未来的建设者之间的高层对话。

严东明端起茶杯啜了一口,润了润喉咙,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务实,看向吴楚之,开门见山,

“楚楚,我们锦城需要你的果核科技,这份期许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空话套话。

同样,承诺给你的支持,也需要落在具体的行动上。

所以,说点正经事:无论如何,3月1号之后,你位于锦城的那个大工地,必须给我准时开工!

这是硬杠杠,没有商量的余地。”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那是地方主政者对关键项目推进进度和产业发展承诺的态度。

吴楚之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郑重起来。

他非常清楚这个时间节点的意义。

这不仅关系到果核自身的产能扩张计划,更是严东明推动锦城产业升级的“一号工程”落地。

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为锦城带来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和就业税收,而这些都是严东明作为经济主官的核心政绩来源。

“严伯伯您放心,”

吴楚之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承,声音斩钉截铁,“绝对没问题!地皮平整、规划审批、图纸会审这些前期工作,我们都已按进度在推进。

资金流充裕,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年前都已提前锁定。

所有工作都是为了确保3月1日准时动土开工!”

这既是给严东明的定心丸,也表明了果核扎根锦城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

看到吴楚之如此干脆利落的承诺,严东明脸上也露出了坦然的笑容,甚至带着一丝期许,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踏实了。你也知道,开年,我可能将会更进一步,领导经济建设。

果核的开建投产,不仅是对你锦城承诺的兑现,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莫大支持。

这是真正的互利共赢!”

他毫不避讳地表明了果核项目与他个人政治前程的强关联——将果核打造成锦城乃至西南地区的科技产业标杆,是其核心政绩诉求之一。

这份坦率,既是对吴楚之信任的体现,也是一种压力传递:做好果核,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果核的发展,离不开锦城的沃土。严伯伯领导锦城经济,是锦城之福,更是我们果核之幸。”

吴楚之巧妙地回应,话语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支持,又不忘将位置摆正。

他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目前公司发展面临的核心瓶颈,

“严伯伯,现在果核发展势头良好,但客观困难也确实存在。目前制约我们产能扩张最核心的痛点,恰恰是锦城的内联外运能力,尤其是空运承载力和频次!”

他将问题具体化:“果核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锦城的西南角,我们的所有元器件,几乎95%以上依赖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海外进口。

锦城地处西南腹地,没有水运航道,铁路运输不仅耗时过长,更难以满足精密电子元器件高效流转的时效性需求。

唯一的出路就是航空运输!”

吴楚之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紧迫感,“但现阶段从沿海转运陆运再衔接空运的周转环节太多、时间成本极高;

如果能建立从沿海甚至国外直达锦城工厂的门到门航空快运通道,整体供应链效率将提升数倍,成本也能大幅降低!

这决定了果核能否在锦城真正实现规模化、效益化的集群式发展。

锦城要突破地理限制,在科技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天上’这条路,是目前唯一也是必争的战略通道!”

“而且,要快!”

吴楚之指尖在茶几上画出虚直线条,“鹏城到锦城航线每延误一天,果核就多烧四百万物流成本。”

见严东明瞳孔微缩,他立刻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

“这是今早刚拿到的数据:一架737全货机运载芯片,比三十辆重卡快四天,破损率从千分之三降到万分之一——严伯伯,这不是选择题,是生死线。”

吴楚之这番剖析精准抓住了问题核心,数据清晰、指向明确。

严东明听得眉头紧锁,专注地思考着。

作为锦城经济线的负责人,他自然清楚本市物流体系的短板。

过去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型产业时或许感受不深,但对于果核这种时效性、价值密度极高的高科技制造业而言,这个瓶颈确实是致命的。

“你的意思是……”

严东明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眼中精光闪动,

“绕开陆路中转的环节,直接在锦城建立大规模的空运直链能力?

将元器件通过包机、或者长期稳定的航空货运专线,直达锦城空港,再由短驳快速进入工厂?”

他立刻点明了问题的实质——提升锦城机场的货运吞吐量、航班频次以及通关效率,打造真正的“空中国际枢纽”。

“严伯伯英明!”

吴楚之立刻点头,“正是如此!不一定要包机那么奢华,关键是建立起常态化、高频次、高效率的航空货运生态。

我们需要沿海发达城市乃至东亚、北美、欧洲主要电子元件产地,能高效地将元器件通过航线运抵锦城。

这对锦城机场的硬件设施、航线网络、地面物流效率、海关通关速度乃至24小时不间断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他顿了顿,以极富感染力的语气展望,“一旦这条生命线打通,锦城将摆脱地理瓶颈,成为吸引和承载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的西南空港科技城!

我对果核的未来规划是明确的:五年内,公司总部和至少三分之二的研发、制造能力重心,都将落在锦城!

但这生命线若不畅,高昂的物流成本将成为巨大的阻碍。”

他再次强调了“三分之二重心在锦城”的战略意图。

这个宏伟蓝图让严东明眼中燃起了火光。

将锦城打造成西南空港科技城,承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这正是他未来主政经济的理想图景之一!

而果核科技就是撬动这一切的龙头支点!

“我明白了!”

严东明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充满了决断力,“机场、空港、航空运力!这是果核和未来整个锦城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命线!”

他站起身,在客厅里踱了两步,思路飞速运转:“这件事确实刻不容缓。锦城机场今年确实刚进行了扩建,但你分析的痛点,抓到了关键。

我们着眼的目标不只是满足现在果核一家或几家企业的需求,而是构建支撑整个锦城未来支柱产业的‘天路’!”

他看向吴楚之,语气郑重承诺:“此事我亲自牵头!回去就召集相关部门做深度调研论证!

一周内开会碰头,拿出个初步方案和时间表!还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提!”

看到严东明如此雷厉风行并上升到亲自推动的高度,吴楚之心头一松。

这比他预期的还要顺利。

锦城的“天路”一旦打通,不仅果核受益,整个城市的产业能级将实现质的飞跃。

“其他的困难……”

吴楚之认真地想了想,摇了摇头,脸上露出由衷的笑意,

“只要机场这条生命线顺畅起来,果核在锦城的根基就牢固了!

严伯伯放心,我吴楚之是锦城人,果核是锦城的企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