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临淄行(1/2)
临淄城外的驰道上,烟尘滚滚,旌旗如林。赵姬坐在马车内,挑开帘子一角,望见远处的城郭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护城河像条碧绿的带子,绕着城墙蜿蜒。
“快到了。”嬴政的声音从隔壁车厢传来,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
车帘被侍从掀开,赵姬踩着脚凳下车时,恰好一阵风拂过,吹得城楼上的“齐”字旗猎猎作响。临淄郡守早已带着属官跪在道旁,黑压压一片,头都不敢抬。
“陛下驾到——太后驾到——”内侍的唱喏声穿透人群,百姓们扶老携幼地挤在驰道两侧,踮着脚张望,看见龙旗近了,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刘季骑着马跟在后面,看得眼睛都直了,捅了捅身边的樊哙:“乖乖!这阵仗,比沛县县令娶媳妇热闹十倍!”
樊哙嘴里叼着块肉干,含糊不清道:“你看那些官儿,膝盖都快磕出坑了。咱们昨天还跟陛下同桌吃肉,现在想想,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吕雉扯了扯弟弟吕泽的衣袖,低声道:“别东张西望,仔细看着礼仪。将来在咸阳,这样的场面多着呢。”她目光扫过整齐的仪仗和肃立的禁军,指尖悄悄攥紧了衣角——这才是天下一统后的气象,比书本里写的更震撼。
嬴政扶着赵姬的手走上迎宾台,郡守颤巍巍地捧上户籍册:“陛下,临淄郡现有户七万三千,人口四十三万,比去年新增两万……”
“免礼吧。”嬴政接过册子,随手翻了翻,“韩非说你们的新织机效率很高,带朕去看看。”
郡守连忙应诺,起身时腿都在抖。赵姬看着他慌乱的样子,对嬴政笑道:“看来你这皇帝的威严,比热气球还吓人。”
嬴政低笑:“朕要的不是威严,是实在。”他转头对郡守道,“不必铺张,就带我们去纺织坊、盐铺,寻常百姓去的地方。”
队伍穿过临淄城的主街,两侧的店铺鳞次栉比,酒旗、布幡在风中摇曳。卖糖画的小贩刚要吆喝,被官差按住,吓得脸色发白。嬴政看见,对蒙恬道:“让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朕不是来扰民的。”
小贩愣了愣,见禁军真的退开,试探着举起糖画架子,引得几个孩童围上去。刘季看得直乐:“还是陛下懂行,这糖画得趁热吃才甜。”
纺织坊在城南,刚走近就听见“哐当哐当”的声响。几十个女工坐在新织机前,手脚麻利地穿梭引线,织出的丝绸在阳光下泛着柔光。
“陛下请看,”郡守指着织机,“这是结合了墨家机关术的新织机,原本一人一日织一匹布,现在能织三匹,还更细密。”
一个梳双丫髻的女工正埋头织布,没注意到皇帝来了,直到身边的人碰了碰她,才慌忙起身行礼。赵姬走过去,看着织机上的踏板和综框,点头道:“把踏板和综框用齿轮连起来,脚踩得越快,织得越密,倒是省了不少力气。”
女工红着脸回话:“回太后,这织机是尚工局的人教我们改的,说是……说是从您画的图纸上改的。”
赵姬笑了:“好好织,织出好料子,将来能穿到西域去。”
嬴诗曼掏出小本本,认真地画着织机的样子:“公输先生说,这齿轮的角度差一分都不行,难怪织出的布这么匀。”
从纺织坊出来,一行人又去了盐铺。临淄的盐铺用了新的煮盐法,大陶罐下烧着煤火,盐工们正把雪白的盐粒装进竹筐。
“以前用海水晒盐,要等好几天,遇着阴雨天还会潮。”盐官指着陶罐,“现在用煤火煮,一天就能出盐,还能反复煮,比以前多出三成。”
嬴政捏起一撮盐,放在指尖捻了捻:“价钱降了多少?”
“回陛下,比去年降了两成,寻常百姓也买得起了。”盐官躬身道,“只是……煤价涨了些,煮盐的成本比晒盐高。”
“煤的事朕知道了。”嬴政道,“琅琊郡刚发现新的煤矿,下个月就能运过来,到时候成本能再降些。”
刘季凑到吕雉耳边:“你看陛下问得多细,连煤价都知道。”
吕雉没答话,心里却在盘算:煮盐用煤,织布用机关,这大秦的根基,竟是在这些寻常物件里一点点扎实起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