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萤火虫(1/2)
赵姬站在船头,看着两岸的竹林在风中摇曳,竹影投在水面上,碎成一片晃动的翡翠。
阿母快看!嬴元曼指着岸边的水车,那水车转得好快!比咱们在咸阳见的大多了!
嬴政走到她身边,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这是蜀地的筒车,借着水力灌溉稻田,比人力车省劲十倍。李冰父子修的都江堰,让蜀地成了天府之国,果然名不虚传。
正说着,岸边传来一阵喧哗。十几个织户捧着新织的蜀锦,跪在码头边,为首的老妇手里举着块五彩斑斓的锦缎,见龙舟靠近,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陛下!太后!这是咱们用新织机织的锦缎,您瞧瞧!
赵姬让侍从把锦缎呈上来,指尖拂过光滑的缎面,上面的凤凰图案栩栩如生,色彩鲜亮得像要飞出来。这颜色真好看,用的什么染料?
老妇连忙回话:回太后,是用西域传来的番红花染的红色,还有咱们蜀地的紫草染的紫色,比以前的染料鲜艳,还不褪色!
吕雉凑过来,仔细看着锦缎的纹路:这织法也特别,比临淄的织机多了两层经线,难怪图案这么立体。
是尚工局的人教咱们改的织机。老妇笑得满脸皱纹,以前织这样一块锦要三天,现在一天就能织好,工钱也多了三成!
樊哙在旁边看得直咋舌:乖乖!这料子,肯定又舒服又结实!
刘季捅了捅他:将来俺在咸阳开个绸缎铺,专卖蜀锦,保准赚大钱!
嬴政被他们逗笑,指着锦缎对老妇道:手艺不错!朕准你们在咸阳开个蜀锦坊,让天下人都瞧瞧蜀地的好手艺。
老妇连忙磕头谢恩,织户们也跟着欢呼起来,声音顺着锦江飘出去,惊飞了芦苇丛里的白鹭。
队伍进城时,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百姓。孩子们举着刚摘的芙蓉花,跟着队伍跑;卖糖画的小贩趁机吆喝,糖稀在石板上拉出长长的丝;酒肆的伙计搬出刚酿的米酒,香气顺着风飘得老远。
这蜀地比俺想象的热闹多了!樊哙捧着碗米酒,咂着嘴道,比沛县的酒甜,后劲却足,俺刚才喝了两碗,现在头都有点晕。
嬴阴曼牵着玄钺的缰绳,白虎温顺地走在人群中,惹得百姓们又惊又喜。三只小老虎跟在后面,时不时停下来嗅嗅路边的小吃摊,被嬴季曼拽着尾巴往前赶。
玄钺今天真乖。小娥笑着给白虎顺毛,刚才有孩子扔来块桂花糕,它居然用爪子接住了,还分给小老虎吃。
赵姬看着这一幕,忽然对嬴政道:你看百姓见了玄钺,虽有敬畏却无恐惧,可见蜀地治安不错,百姓心里踏实。
多亏了李冰父子留下的规矩。嬴政道,蜀地官吏沿用了他们的治水法子,也学着他们亲民,百姓自然拥护。
正说着,前方传来一阵丝竹声。只见一群乐师站在郡府门前,吹奏着欢快的曲子。蜀郡守迎上来,躬身道:陛下,太后,臣备了些蜀地的特色菜,还有刚从锦江里捞的肥鱼,请二位移步郡府歇息。
不必铺张。嬴政摆手,朕听说你们这里的农家菜做得不错,就去农户家里吃吧,正好看看他们的日常。
郡守愣了一下,连忙应道:臣这就安排!城西的张老汉是种稻能手,他家的腊肉焖饭做得特别香!
张老汉的院子里种着棵柚子树,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老两口听说皇帝要来,紧张得手都在抖,还是嬴阴曼笑着帮他们剥蒜,才让气氛缓和下来。
老人家,今年的稻子收成怎么样?赵姬坐在竹椅上,看着院角晒的稻谷。
张老汉搓着手道:托陛下的福,收成好得很!都江堰的水够,新种的稻种又耐寒,亩产比去年多了两成。他指着墙角的陶罐,还学着北方人种了土豆,秋收时挖了满满三陶罐,够吃到开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