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 第264章 野菊花

第264章 野菊花(1/2)

目录

朔风卷着残雪掠过驰道,将最后一片六国旧地的界碑吹得愈发清晰。

嬴政立于热气球的藤筐边缘,望着下方连绵的城郭与田垄,忽然长舒一口气。

自咸阳出发已一年半,足迹踏遍燕赵的长城、齐鲁的盐场、楚地的云梦泽、吴越的稻田,如今终于将这片广袤的土地尽收眼底——不再是地图上冰冷的疆域,而是有炊烟、有笑语、有新生的大秦天下。

“阿母,你看那片驰道。”他指向下方如黑色绸带般延伸的路,“从临淄到蓟城,竟已连得这般平整。”

赵姬正调试着新换的铜制气压计,闻言抬头笑道:“公输般的蒸汽压路机果然管用,去年在魏地见时还只是样机,如今已能日夜不停地夯土。再过两年,怕是真能如你所愿,让轨道通到九原。”

藤筐里挤着好几个人,却不显拥挤——这便是赵姬这一年多的成果。热气球的气囊加粗了三成,藤筐用高锰钢条加固,还隔出了小隔间放茶水点心。嬴高正趴在栏杆上,用新买的望远镜东看西看,忽然嚷嚷起来:“大姐!你看那边的风车,比晋阳的还大!”

嬴阴曼正给嬴季曼讲《孙子兵法》里的地形篇,闻言探头:“那是临淄新造的风力磨坊,能磨面粉还能带动织布机。上次田正坤说,一个磨坊顶得上十个劳力。”

嬴诗曼的小本本又写满了半册,此刻正奋笔疾书:“归途第三日,过薛郡,见驰道旁新植杨柳三千株,百姓谓之‘皇道柳’。九原改良的筒车已传至楚地,云梦泽畔水车林立,灌溉效率增五成……”

“诗曼妹妹,”嬴元曼拽了拽她的衣袖,指着远处的黄河,“你说黄河冬天会不会结冰?咱们的热气球要是落在冰上,会不会打滑?”

赵姬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放心,热气球的吊篮底加了防滑铁条,就算真落在冰上也不怕。倒是你,上次在蜀地非要学纺线,把手指扎破了,这次可别再乱摸仪器。”

猫小统蹲在赵姬肩头,绿眼珠扫过下方的驿站,忽然发出细微的“咕噜”声。赵姬会意,对嬴政道:“快到沛县地界了,还记得去年在河谷破庙里遇到的那对姐弟吗?”

嬴政一怔,随即点头:“你说的是那个捧着《孙子兵法》不肯撒手的小男孩?叫韩信的?”

“正是。”赵姬调整了一下气囊的绳索,“夏无且上个月递来奏报,说那孩子不仅把兵法学得七七八八,还跟着驿站的文书学了算术,连萧何都夸他是奇才。不如绕道去看看?”

嬴将侣立刻来了精神:“是不是那个说要当兵保护姐姐的小家伙?我还给他留了把小弹弓呢!”

“我记得他姐姐叫虞姬,”嬴季曼翻着嬴诗曼小本本,“上次祖母说她病好了,还教韩信认字。他们现在住在哪?还在破庙里吗?”

“早搬去镇上了。”赵姬道,“夏无且说,虞姬用咱们留下的钱开了个小药铺,专治风寒,附近百姓都找她瞧病。韩信白天帮着抓药,晚上就挑灯看书,连县太爷都惊动了。”

嬴政朗声大笑:“听你这么说,倒真该去瞧瞧。若真是块璞玉,带回咸阳好好雕琢,将来或许能成大器。”

热气球缓缓降低高度,落在沛县外的河滩上。早有地方官闻讯赶来,见了嬴政连忙跪地:“陛下!太后!不知圣驾亲临,臣有失远迎!”

“起来吧。”嬴政摆摆手,“朕来看看去年安置的那对姐弟,韩信和虞姬如今何在?”

地方官连忙回话:“回陛下,就在镇上的‘虞姬药铺’。那小姑娘不仅医术好,心也善,穷苦人来看病分文不取,百姓都叫她‘活菩萨’。韩信那孩子更了不得,前几日还帮着算徭役账,比账房先生算得还快!”

一行人往镇上走去,刚到街口就见个青布幌子,上书“虞姬药铺”四个娟秀小字。铺子里飘出淡淡的药香,一个穿粗布襦裙的少女正坐在柜台后,低头碾药,正是虞姬。她比去年清瘦了些,眉宇间却添了几分沉稳,见了众人先是一愣,随即认出赵姬,连忙起身行礼:“太后?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和韩信。”赵姬走进铺子,见货架上摆着整齐的药罐,墙上还挂着本《神农本草经》,忍不住点头,“看来你把日子过起来了。”

虞姬脸颊微红,刚要说话,里屋忽然冲出个半大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短打,手里还攥着卷书本,正是韩信。他见了嬴政和赵姬,眼睛瞬间亮了,“扑通”一声跪下:“陛下!太后!”

“起来吧。”嬴政扶起他,见他个头蹿高了不少,眉眼间英气初显,“听说你把《孙子兵法》吃透了?”

韩信挺起胸膛:“回陛下,已能背全文,还批注了十三处战例!只是……有些地方还是想不明白,正想等您巡狩回来请教。”

“哦?哪十三处?”嬴政来了兴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