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353章 盐潮笺·稻语

第353章 盐潮笺·稻语(2/2)

目录

他们把七个陶罐都搬出来,每个罐底都有张麻纸,拼在一起是段完整的话:“我们采了七灶边的稻种,藏在地窖里。等盐田有了新苗,就把稻种撒在七星灶旁,它们会开出会唱歌的稻花,引来会说话的鱼。”

当天傍晚,村民们按照麻纸上的说法,把稻种撒在七星灶周围的泥地里。刚撒完,天上就下起了小雨,雨丝落在泥地上,竟泛起层淡金色的光。第二天拂晓,萧凡再去看时,灶边竟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嫩芽,嫩芽上顶着细小的露珠,露珠里映着比目鱼的影子。

又过了七日,嫩芽长成了半尺高的稻苗,苗顶开出了细碎的白花。奇怪的是,稻花开放时竟发出“嗡嗡”的轻响,像无数只小蜂在飞。这时,潮汐沟里的比目鱼突然都游了过来,围着稻苗打转,尾鳍拍起的水花落在稻花上,稻花竟轻轻摇晃起来,像是在回应鱼的动静。

“真会唱歌,真会说话!”小女孩拍着手笑。徐老人蹲在稻苗旁,仔细听着稻花的轻响,突然脸色一变:“这不是普通的声音,是潮信歌的调子!”他拿出潮信歌抄本,跟着稻花的节奏哼唱起来,竟一字不差。

就在这时,最大的那条比目鱼突然游到徐老人脚边,用头轻轻蹭他的裤腿。徐老人低头一看,鱼背上粘着片麻纸,纸上用炭笔写着:“稻花唱潮信,鱼知盐仓路,七罐稻种发,盐母会出来。”

“盐母?”老张愣了愣,“我爷爷说过,盐田底下有盐母,是盐的魂,能让盐田永远不荒。但从来没人见过。”他突然指着七星灶中间的那座,“灶膛里好像有光!”

众人跑到灶边,只见灶膛里的灰烬正慢慢隆起,隆起处透出淡淡的金光。萧凡用树枝拨开灰烬,竟露出块拳头大的晶石,晶石通体透明,里面裹着些细小的光点,像无数颗小星星。晶石刚露出来,周围的盐稻苗突然齐齐弯下腰,稻花的歌声变得更响了。

“这就是盐母!”徐老人声音发颤,“民国二十三年的盐工,不光藏了灶和盐仓,还把盐母藏在了灶底,用稻种引它出来!”他把盐母捧在手心,晶石突然变得温热,掌心的汗落在晶石上,竟化成了细小的盐粒。

那天夜里,村民们在盐母周围搭了个小棚,用盐稻叶盖着。萧凡坐在棚边,看着比目鱼在潮汐沟里游来游去,稻花的歌声和鱼的尾鳍声混在一起,像支温柔的曲子。玻璃罐放在棚边,罐里原本空着,此刻竟不知何时多了条小鱼苗,尾鳍上有一道浅浅的环纹,是淡青色的,像极了最初那条幼鱼刚来时的样子。

“它回来了。”小女孩轻声说。萧凡点头,突然明白盐工和孩子们藏的秘密,比想象中更温柔——他们不光要留下盐田的手艺,还要留下一份念想,让后来人知道,这片盐田从来都不孤单,有灶火照着,有盐母护着,有稻花唱着,还有鱼记着。

潮水涨上来时,盐母的光芒透过棚子,在地上映出片金色的光斑,光斑里,盐稻苗的影子和比目鱼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拼成了个“家”字。徐老人翻开潮信歌抄本,用芦苇汁在新的一页上写:“盐童藏稻种,鱼唤盐母出,盐田有魂,世代不离。”抄本写完的瞬间,稻花的歌声突然停了,却有一缕清香留在了空气里,久久不散。

萧凡知道,盐潮笺的故事,还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七星灶的火会暖着盐母,潮力车会引着潮水灌溉稻苗,比目鱼会带着小鱼苗在潮汐沟里洄游,而那些藏在稻种里、鱼背上、盐母中的温柔,会跟着潮涨潮落,跟着稻花一年年开放,跟着小鱼苗的环纹慢慢变深,直到很久很久以后,还有人能在盐田边,听见稻花唱歌,看见鱼来赴约。

夜风轻轻吹过,盐母的光芒在棚子里忽明忽暗,像谁在眨眼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