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20章 雨林密码

第520章 雨林密码(2/2)

目录

半个月后,治理方案正式实施。萧凡和叶知澜带着团队在采石场清理垃圾,陈雨则指导工人喷洒微生物制剂,林晓则负责记录治理过程中的环境变化。一周后,当他们再次采集湿地水样时,发现有机磷含量已经下降到安全范围,藻类活性数据也开始缓慢回升。

这天晚上,四人坐在实验室的休息区,看着窗外的夜色。叶知澜端起一杯热咖啡,递给萧凡:“没想到实验室的研究能这么快找到污染源,以前总觉得野外监测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发现两者缺一不可。”

萧凡接过咖啡,笑着说:“以后咱们得建立‘野外监测-实验室分析-现场治理’的闭环模式,野外发现问题,实验室找出根源,再回到野外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高效地保护雨林。”

陈雨这时拿出一份研究报告,脸上带着兴奋:“我分离出的那几种细菌,降解效率比商业菌种高20%,如果能大规模培养,以后治理农药污染会更方便。”

林晓也凑过来,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我记录了治理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发现微生物制剂喷洒后,土壤中的蚯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土壤生态在慢慢恢复。”

李教授这时走进休息区,看到四人的讨论场景,欣慰地说:“你们的研究很有价值,我已经向院里申请,在雨林基地建立一个小型实验室,以后你们不用来回奔波,在基地就能做基础检测,遇到复杂问题再到省院来做深度分析。”

听到这个消息,四人都很激动。林晓立刻问道:“李教授,基地实验室能放显微镜吗?我还想继续观察土壤里的微生物。”

“当然可以。”李教授笑着说,“不仅有显微镜,还会配备基础的水质检测仪和生物培养箱,满足你们的日常研究需求。”

一周后,四人返回雨林基地。刚下车,就看到基地旁新建的实验室已经初具规模,工人正在安装玻璃幕墙。萧凡走到实验室门口,看着墙上“雨林生态实验室”的牌子,心中充满期待:“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新战场了,咱们要让科技成为雨林保护的最强后盾。”

叶知澜握住萧凡的手,眼中闪烁着光芒:“不仅要保护雨林,还要通过研究,让更多人了解雨林的生态价值,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雨林的队伍中来。”

陈雨则看着实验室旁边的培养箱,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研究方向:“我想在基地实验室建立本地物种的基因库,记录不同生物的基因信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林晓也蹦蹦跳跳地说:“我要在实验室里开辟一个‘雨林小课堂’角落,给来基地参观的小朋友讲解雨林生物的知识,让他们从小热爱自然。”

接下来的日子里,四人一边参与基地实验室的建设,一边继续野外监测。他们在实验室里分析样本、完善生态模型,在野外采集数据、观察生物变化,实验室与野外的联动越来越紧密。

一个月后,基地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萧凡和叶知澜在实验室里搭建了雨林生态模拟系统,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雨林的生态变化;陈雨则在实验室里培养从野外分离出的有益微生物,为雨林土壤修复提供菌种支持;林晓则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将自己画的雨林生物手账做成了电子图鉴,方便更多人了解雨林生物。

这天,萧凡在分析模拟系统的数据时,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模拟干旱气候时,某种藤本植物会加快生长速度,缠绕在乔木上获取更多阳光,而这种藤本植物的叶片又能为乔木遮挡部分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这是一种共生关系啊!”叶知澜凑过来看,眼中满是惊喜,“以前在野外只看到过这种藤本植物,没想到在模拟系统中能发现它们和乔木的互动机制。”

陈雨这时拿着一份微生物检测报告走进来,笑着说:“我发现这种藤本植物的根系能分泌一种物质,促进土壤中固氮微生物的生长,而固氮微生物又能为乔木提供养分,三者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

林晓立刻拿出电子图鉴,在藤本植物的条目下补充道:“那我要把这个共生关系画进去,还要标注它们对干旱气候的适应机制,这样大家就能更全面地了解这种植物了。”

李教授这时从省院赶来,看到三人的研究成果,欣慰地说:“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这种共生关系对雨林的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以后咱们可以基于这个发现,研究如何通过调控生物间的互动,提高雨林的生态韧性。”

夕阳透过实验室的玻璃幕墙,洒在四人身上。萧凡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雨林,又看了看实验室里的模拟系统和检测仪器,心中充满感慨:“以前总觉得保护雨林就是阻止破坏,现在才明白,真正的保护是了解它、理解它,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它变得更强大。”

叶知澜点点头,眼中满是憧憬:“实验室和野外就像雨林的两只眼睛,一只用来观察表象,一只用来探寻本质。以后咱们要继续用这两只眼睛,守护这片雨林,解开更多雨林的生态密码。”

陈雨看着培养箱中生长旺盛的微生物,笑着说:“我要培育出更多适合雨林土壤的微生物菌种,让雨林的土壤更肥沃,让这里的植物长得更茂盛。”

林晓则拿起画笔,在实验室的白墙上画起了雨林生态循环图:“我要把咱们发现的共生关系、生态机制都画在墙上,让每一个来实验室的人都能感受到雨林的神奇,都愿意加入到保护雨林的队伍中来。”

夜色渐深,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萧凡四人还在忙碌着,他们的身影在仪器的光影中穿梭,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新的发现,屏幕上的生态模型不断更新着数据。实验室外,雨林中的监测站指示灯闪烁着,与实验室的灯光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还将在实验室与野外的联动中,不断续写新的篇章,在雨林的每一寸土地上,留下科学守护的印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