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36章 灵感

第536章 灵感(1/2)

目录

红海素的生长谜题

叶之澜趴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海岸线,眼皮还是忍不住打架。连续三天在实验室连轴转,此刻脑袋里像塞了团浸了水的棉花,连海风从车窗吹进来,都带着让人犯困的暖意。

“再坚持会儿,前面有片礁石滩,上次听同事说那边能看到小海龟。”萧凡的声音从驾驶座传来,他侧过头看了眼她眼底的黑眼圈,又把空调温度调低了两度。

叶之澜勉强睁开眼,车子拐过一道弯后,一片布满黑色礁石的海滩果然出现在眼前。礁石缝里的海水清澈见底,阳光洒下去,能看到一群群银色的小鱼在水里穿梭。她跟着萧凡下车,踩着硌脚的礁石往前走,海风吹散了些许困意,连呼吸都变得顺畅起来。

“你看那边!”萧凡突然指向礁石滩的尽头,几块巨大的礁石后面,有几只巴掌大的小海龟正慢悠悠地爬向大海,壳上还沾着湿润的沙粒。叶之澜立刻跑过去,蹲在不远处看着,小海龟们似乎没察觉到有人,晃悠着四肢,一步步钻进海水里,很快就消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下。

“原来小海龟是从这里爬去海里的。”她托着下巴,忽然想起实验室里的藻类——它们像这些小海龟一样,在自然环境里能自在生长,可到了人工环境里,却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持各种条件,稍微出点差错就活不下去。

两人在礁石滩上坐了很久,萧凡捡了块扁平的石头,试着往海里打水漂,石头在海面上跳了三下,才沉进水里。叶之澜看着泛起涟漪的海面,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靠近礁石的海水,比远处的海水更清澈,连水下的沙粒都看得一清二楚,而远处的海水,却泛着淡淡的绿色——那是浮游植物聚集的迹象。

“为什么靠近礁石的地方,浮游植物反而少?”她下意识地问出声。

萧凡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想了想说道:“礁石上长着藤壶和牡蛎,它们会滤食海水里的浮游植物,而且礁石周围的水流比较急,浮游植物不容易聚集。不过……”他顿了顿,手指指向礁石下方,“你看礁石缝里的海水,好像比其他地方更凉一点。”

叶之澜伸手摸了摸礁石旁的海水,确实比刚才在沙滩边摸的海水凉了一两度。她突然想起实验室里的恒温装置故障——当时温度只升高了3c,藻类就出现了生长停滞,可海里的水温也会有波动,为什么藻类却能在海里存活?

“海里的藻类,是不是有办法应对水温波动?”她猛地站起身,脑子里像有根弦被突然拨动,“我们一直以为藻类需要绝对稳定的温度,可说不定它本身就有‘缓冲机制’,只是我们没找到而已!”

萧凡也立刻反应过来,他拿出手机,调出银滩海域的水温监测数据——近半个月来,红浪区域的水温最低19c,最高24c,每天都有2-3c的波动,可红浪却一直没消失。“对啊!我们之前走进了一个误区,把实验室里的‘短期存活条件’当成了海里的‘长期生长条件’,其实藻类在自然环境里,早就适应了水温波动,只是我们没找到它的缓冲方式!”

两人再也没心思看风景,立刻驱车赶回实验室。路上,叶之澜的脑子飞速运转,她想起之前在桡足类体表看到的藻类丝状物——那些丝状物不仅能吸收营养,会不会还能储存某种物质,用来应对环境变化?比如……储存能量?

回到实验室后,叶之澜第一时间冲到显微镜前,观察之前培养的藻类样本。这次她没看细胞结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丝状物上——在高倍镜下,她发现丝状物内部除了运输营养的通道,还有许多微小的、呈圆形的颗粒。她立刻用染色剂对这些颗粒进行染色,结果显示,这些颗粒竟然是“糖原”——一种能储存能量的多糖。

“是糖原!”叶之澜激动地喊来萧凡,“藻类会在环境适宜的时候储存糖原,当水温波动时,就分解糖原产生能量,维持代谢稳定!我们之前在实验室里培养的时间太短,藻类还没来得及储存足够的糖原,所以一遇到温度波动就会出问题!”

萧凡立刻调出之前的培养记录,发现每次培养藻类,最多只维持了12小时就出现问题,而藻类储存糖原至少需要24小时。“这就是关键!”他拍了下手,“我们之前的培养周期太短,没给藻类留出储存糖原的时间,而且每次更换培养基时,都会破坏它的代谢节奏,导致它无法积累能量。”

两人立刻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首先,延长培养周期,至少维持48小时不更换培养基,让藻类有足够的时间储存糖原;其次,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葡萄糖,为藻类储存糖原提供原料;最后,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波动范围设置为21-23c,模拟海里的自然水温变化,让藻类逐渐适应波动,而不是一直处于绝对稳定的环境中。

方案确定后,他们立刻开始准备。叶之澜负责配制含有葡萄糖的新培养基,萧凡则调整培养箱的温度参数,将之前的“恒定22c”改成“21-23c循环波动,每6小时变化一次”。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将之前恢复活性的藻类样本,小心翼翼地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放进了调整后的培养箱。

接下来的48小时,两人虽然离开了实验室,但手机上一直连着培养箱的监测系统,每隔一小时就会查看一次数据。第一天晚上,当水温第一次从22c降到21c时,叶之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溶解氧数据,生怕出现下降。可数据显示,溶解氧始终稳定在4g\/L左右,藻类的呼吸速率也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