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36章 灵感

第536章 灵感(2/2)

目录

“它在分解糖原!”叶之澜兴奋地给萧凡发消息,“温度下降后,它的糖原储存量减少了,说明它在利用糖原维持代谢!”

第二天早上,当水温升到23c时,监测数据依旧稳定。萧凡特意早起去了实验室,观察藻类的生长情况——培养皿里的藻类不仅没有出现之前的丝状物收缩,反而又蔓延了一圈,红色也变得更加鲜艳,显微镜下能看到丝状物里的糖原颗粒比昨天多了不少。

“成功了!”萧凡给叶之澜打电话,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藻类已经适应了温度波动,而且储存了更多的糖原,就算温度再变化,它也能自己调节!”

叶之澜赶到实验室时,萧凡正趴在显微镜前,观察藻类的细胞分裂情况。她凑过去一看,屏幕上的藻类细胞正在快速分裂,新的丝状物不断长出,甚至在培养皿的边缘,还出现了一些细小的、呈分支状的结构——那是藻类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标志。

“我们终于突破了温度波动的瓶颈!”叶之澜坐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实验室里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照在培养皿上,红色的藻类在蓝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片小小的、鲜活的红海。

可没等他们高兴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第三天早上,当他们去查看培养皿时,发现培养基的表面竟然出现了一层淡淡的白色薄膜。叶之澜立刻用吸管取了一点薄膜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薄膜是由无数细小的细菌组成的,这些细菌正在缓慢地吞噬藻类分泌的有机物。

“是污染!”萧凡的脸色沉了下来,“虽然我们用的是无菌培养基,但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吸引空气中的细菌,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污染膜,影响藻类的生长。”

叶之澜看着培养皿里的白色薄膜,心里刚放松的弦又紧绷起来。他们解决了共生、氧气、温度的问题,却又遇到了细菌污染的难题。她拿起实验记录本,翻到之前的页面,忽然想起在红浪区域的海水中,除了藻类、桡足类和凝胶微生物,还有一种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之前检测时,因为浓度太低,被他们忽略了。

“你还记得吗?上次我们检测红浪海水时,发现里面有微量的‘抑菌肽’。”叶之澜突然开口,“当时我们以为是桡足类分泌的,没太在意,现在看来,可能是藻类自己分泌的,用来抑制细菌生长!”

萧凡立刻调出之前的检测报告,果然在“未知有机物”那栏,标注着微量的抑菌肽,浓度只有0.01g\/L。“对!海里的藻类会分泌少量抑菌肽,刚好能抑制细菌生长,又不会伤害自己。可我们在实验室里培养的藻类,分泌的抑菌肽太少,不足以抵抗空气中的细菌,所以才会出现污染。”

两人立刻开始研究如何提高藻类分泌抑菌肽的量。他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某些微量元素能促进藻类分泌次级代谢产物(比如抑菌肽),其中最有效的是“锰元素”。于是,他们在新的培养基中加入了微量的锰盐,浓度控制在0.05g\/L,然后重新接种藻类样本,放进培养箱。

这次,他们在培养箱里加装了空气过滤装置,减少空气中细菌的进入。三天后,当他们打开培养箱时,终于没有看到白色的污染膜——培养基依旧清澈,藻类生长得更加旺盛,丝状物已经布满了整个培养皿,甚至开始向培养皿外蔓延。

“抑菌肽起效了!”叶之澜激动地拿起培养皿,对着阳光看,红色的藻类像一块柔软的绒布,紧紧贴在玻璃壁上。她用吸管取了一点培养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发现任何细菌,只有藻类在健康地生长。

萧凡拿出检测仪,测量藻类的生长速率——比之前快了1.5倍,而且代谢产物中,抑菌肽的浓度达到了0.03g\/L,刚好能抑制细菌生长,又不会对藻类造成伤害。“我们终于找到了长期培养的条件!”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了喜悦。

两人坐在实验室里,看着培养皿里健康生长的藻类,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破解复杂的共生关系,再到攻克氧气、温度、污染等一系列难题,他们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终于让红海素在实验室里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生长。

可叶之澜知道,这并不是结束。她看着培养皿里的藻类,忽然想起在礁石滩上看到的小海龟——小海龟最终会游向广阔的大海,而实验室里的藻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它的用途。比如,它分泌的抑菌肽能不能用于医药?它的光合作用效率很高,能不能用于生物能源?

“接下来,我们可以研究藻类的代谢产物了。”叶之澜拿起实验记录本,在新的一页写下“红海素代谢产物研究计划”,“首先提取它的抑菌肽,测试抑菌效果;然后分析它的光合作用机制,看看能不能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萧凡坐在她身边,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他知道,关于红海素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把实验室的影子拉得很长。培养箱里的蓝光依旧亮着,照亮了里面那片小小的红海,也照亮了两人心中的希望。他们知道,这片在实验室里绽放的红海,未来一定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