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杂论对话 > 第465章 金融战故事二

第465章 金融战故事二(1/2)

目录

xUSd无限增发金融攻击全纪实:机制漏洞驱动的千亿绞杀与财富转移

引言:一场由机制设计催生的必然攻击

xUSd的崩塌绝非偶然,也非外部恶意黑客的代码攻击,而是其“等额铸造+等额质押+跨协议循环杠杆”机制设计的必然结果。这套机制从诞生之初就内置了“无限增发”的基因——无需外部新增真实资产,仅靠初始少量USdc,通过“铸币-质押-借贷-再铸币”的无损耗闭环,就能凭空创造海量xUSd,最终因“供应量远超真实资产承接能力”,成为一场针对“无限增发漏洞”的自发性金融攻击。

本文将以精准的时间线、链上数据和真实机构名称,完整还原这场攻击的全过程:从xUSd的机制设计、生态扩张,到攻击触发、抛压传导、最终崩盘;从机构到个人的亏损全景,到少数获利者的财富收割;从攻击的时间、地点、路径,到本质逻辑的深度拆解,全程聚焦“无限增发”这一核心,不掺杂任何无关冗余内容,呈现一场纯粹由机制缺陷驱动的金融灾难。

第一章xUSd无限增发的机制基础:三大核心前提与循环闭环

xUSd能实现“无中生有”的无限增发,完全依赖“等额铸造、等额质押、跨协议循环通道”三大刚性机制的协同,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金融永动机”的底层逻辑,也为后续的攻击埋下了唯一的、不可逆转的漏洞。

1.1核心前提一:等额铸造(无上限、无损耗)

xUSd的铸造规则为“1:1全额等额铸造”,且无任何约束条件:

-铸造比例:用户存入1单位真实资产(USdc\/USdt),StreaFance即铸造1单位xUSd,无任何折扣、无证明金锁定、无总量上限;

-储备金造假:Strea并未将用户存入的真实资产留存为储备金,而是将其投入链下交易或跨协议质押,铸造的xUSd本质上无真实资产托底,仅靠“循环操作”维系价格;

-关键漏洞:只要能获得可兑换为USdc的资金(无论资金来源是真实注入还是借贷所得),就能无限铸造xUSd,且每1单位资金都能全额转化为xUSd,无任何损耗。

1.2核心前提二:等额质押(跨协议无折扣借贷)

xUSd的杠杆放大依赖合作协议的“1:1等额质押”规则,核心合作方为ElixirFance:

-质押规则:xUSd可在Elixir协议中1:1质押,借出其发行的稳定币deUSd,借出金额与质押物价值完全对等,无任何风险折扣(如传统借贷的80%抵押率);

-债务绑定:Elixir将deUSd的抵押品核心定为xUSd,占比达65%,形成“xUSd→deUSd→xUSd”的债务闭环,进一步强化了循环杠杆的可行性;

-杠杆叠加:借出的deUSd可在其他借贷平台(如orpho、Euler)再次以1:1等额质押,借出USdt等稳定币,实现杠杆的二次放大,且每一次质押都无资金损耗。

1.3核心前提三:跨协议循环通道(资金回流无阻碍)

跨协议的无缝对接为“铸币-质押-借贷-再铸币”提供了闭环通道,关键节点包括:

-跨链桥支撑:deUSd、USdt等通过worhole、ulticha等跨链桥,可在以太坊、Avanche等多条公链间自由流转,确保资金能回流至Strea协议;

-借贷平台接纳:orpho、Euler等主流deFi借贷平台,通过curator(资产策略管理者)机制将xUSd、deUSd纳入抵押品名单,为资金循环提供出口;

-兑换无摩擦:curve、Unis等dEx为xUSd、deUSd、USdc、USdt提供充足交易对,确保借贷所得资金能快速兑换为USdc,重新注入Strea进行铸币。

1.4无限增发的完整循环流程(真实数据还原)

以Strea实际操作的“1.7亿USdc初始资金”为例,全程拆解xUSd如何从1.7亿膨胀至5.3亿,最终走向无限增发:

第一步:初始铸币(杠杆起点)

-操作主体:StreaFance;

-操作内容:用户存入1.7亿美元USdc,Strea按1:1等额铸造1.7亿xUSd;

-关键动作:Strea未留存USdc作为储备,而是将1.7亿xUSd全额质押至Elixir协议;

-此时状态:xUSd总量=1.7亿,真实资产=1.7亿(但已质押出去),资产覆盖率=100%(表面数据)。

第二步:第一次等额质押借贷(杠杆放大1倍)

-操作主体:StreaFance;

-操作内容:在Elixir协议中,以1.7亿xUSd为质押,1:1借出1.7亿deUSd;

-跨链与再借贷:将1.7亿deUSd通过worhole跨链至Avanche链,存入orpho借贷平台,再次以1:1质押,借出1.7亿USdt;

-此时状态:Strea持有1.7亿USdt,可用于再次铸币,xUSd总量仍为1.7亿,但已撬动3.4亿等值资产(1.7亿deUSd+1.7亿USdt)。

第三步:第一次循环铸币(增发1.7亿xUSd)

-操作主体:StreaFance;

-操作内容:将1.7亿USdt通过curve兑换为1.7亿USdc,跨链转回以太坊主网,注入Strea协议;

-再次铸币:按1:1规则铸造1.7亿xUSd;

-此时状态:xUSd总量=1.7亿+1.7亿=3.4亿,真实资产仍为初始1.7亿USdc,资产覆盖率=1.7亿÷3.4亿=50%(首次腰斩)。

第四步:第二次循环(增发至5.3亿)

-操作主体:StreaFance;

-操作内容:将新铸造的1.7亿xUSd全额质押至Elixir,借出1.7亿deUSd;跨链至orpho借出1.7亿USdt;兑换为USdc后,再次铸造1.7亿xUSd;

-中途调整:因部分资金在跨链、交易中产生微小损耗(约0.3亿),最终新增铸造1.9亿xUSd;

-此时状态:xUSd总量=3.4亿+1.9亿=5.3亿,真实资产1.7亿,资产覆盖率=1.7亿÷5.3亿≈32%(进一步稀释)。

第五步:无限循环的数学必然

若继续重复上述流程,xUSd总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第3轮循环后:xUSd总量≈5.3亿+(1.9亿x0.9)≈7亿,资产覆盖率≈24%;

-第4轮循环后:xUSd总量≈7亿+(1.7亿x0.9)≈8.5亿,资产覆盖率≈20%;

-第n轮循环后:xUSd总量≈1.7亿x(2?x0.9??1),资产覆盖率≈100%÷(2?x0.9??1);

-理论极限:只要跨协议借贷通道畅通,xUSd总量可无限扩张,资产覆盖率无限趋近于0,单枚xUSd对应的真实资产趋近于0。

1.5真实数据验证:链上可查的无限增发痕迹

根据Ethers、Arbis等链上浏览器数据,截至2025年11月2日(攻击前一日):

-xUSd总发行量:5.3亿枚,流通市值13.2亿美元(按1美元价格计算);

-Strea持有的真实资产(链上可追踪):1.7亿美元USdc,其余3.6亿xUSd无对应真实资产;

-Elixir协议中xUSd质押量:5.3亿枚(全额质押),对应借出deUSd5.3亿枚;

-orpho平台中deUSd质押量:3.6亿枚,对应借出USdt3.6亿枚;

-curator机构(telosc、EVcapital)持有xUSd总量:1.6亿枚,占流通量的30%。

这些数据清晰证明,xUSd的发行量已远超真实资产支撑能力,3.6亿枚xUSd为纯粹的“凭空增发”,本质是无价值的数字符号,仅靠循环杠杆维系1美元的虚假价格。

第二章事件发展全时间线:从机制搭建到危机爆发

xUSd的生命周期从机制设计到最终崩盘,全程围绕“无限增发”展开,每一个阶段都在为后续的攻击积累能量,最终在外部微小冲击下彻底引爆。

2.1第一阶段:机制搭建与包装(2025年3月-5月)

-2025年3月:StreaFance在新加坡注册成立,核心团队来自加密货币量化机构,对外宣称“打造低风险、高收益的delta中性策略稳定币”;

-2025年4月:xUSd正式上线以太坊主网,初始铸造规则定为“1:1等额铸造”,未设置任何储备金要求或铸造上限;

-2025年5月:Strea与ElixirFance签订“定制循环协议”,打通xUSd与deUSd的1:1质押通道;同时引入delphicapital作为外部基金管理人,负责链下衍生品投资,为“循环资金”寻找收益来源(实则为后续亏损埋下隐患);

-包装话术:对外宣传xUSd“由多元资产支撑,通过delta中性策略实现年化18%收益”,误导用户将其视为传统足额抵押稳定币,吸引首批用户存入USdc。

2.2第二阶段:杠杆扩张与无限增发(2025年6月-10月)

-2025年6月:Strea推动xUSd通过curator机制进入orpho、Euler借贷平台,成为可抵押资产,打通跨协议循环通道;

-2025年7月-9月:Strea启动大规模循环操作,将初始1.7亿USdc通过“铸→押→借→再铸”的流程,持续增发xUSd,发行量从1.7亿增至5.3亿,资产覆盖率从100%降至32%;

-2025年10月:xUSd流通市值突破13.2亿美元,Elixir协议中deUSd的65%抵押品为xUSd,orpho、Euler平台中xUSd相关抵押债务达2.85亿美元;telosc、EVcapital等curator机构大量配置xUSd,持仓量分别达1.23亿枚、4200万枚;

-危机酝酿:delphicapital的链下衍生品投资因市场波动出现亏损,但Strea未及时披露,继续隐瞒真实资产状况,仍对外宣称“资产充足,锚定稳定”。

2.3第三阶段:攻击触发与抛压启动(2025年11月3日)

-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1月3日14:00(北京时间11月4日03:00);

-触发事件:StreaFance发布公告,披露delphicapital在衍生品投资中亏损9300万美元,该金额占协议链上可追踪真实资产的54.7%(1.7亿x54.7%≈9300万);同时宣布暂停所有存取款业务,冻结curve上xUSd的流动性池,启动“内外部审计”;

-市场反应:公告发布后,用户瞬间意识到xUSd的“资产充足”是谎言,5.3亿xUSd仅对应0.77亿真实资产(1.7亿-0.93亿),资产覆盖率骤降至14.5%(0.77亿÷5.3亿);恐慌情绪瞬间蔓延,大量用户涌向curve池抛售xUSd,兑换USdc\/USdt;

-价格异动:xUSd价格从1美元快速下跌,17分钟内跌至0.73美元,3小时内跌破0.5美元,单日跌幅超50%;curve池中的xUSd流动性从1.2亿美元骤降至1200万美元,流动性枯竭迹象明显。

2.4第四阶段:攻击传导与全面崩盘(2025年11月3日-11月7日)

-11月3日23:00:Elixir协议触发抵押品预警,因xUSd价格跌至0.41美元,deUSd的抵押率从145%降至87%(低于100%的安全阈值);UnisV3上4700万美元deUSd被恐慌抛售,deUSd价格跌至0.41美元,与xUSd形成“双币脱锚”;

-11月4日09:00:xUSd价格进一步下探至0.26美元,24小时跌幅超82%;orpho、Euler平台启动强制清算机制,对xUSd相关抵押仓位进行清算,但因xUSd流动性枯竭,清算订单无法成交,形成大量坏账;

-11月4日12:00:Strea宣布聘请perksie律师事务所调查事件,但未给出任何具体兑付方案;ElixirFance披露对Strea的6800万美元债权(对应xUSd质押借出的deUSd),承认“无法收回债务,deUSd锚定无法维持”;

-11月5日00:00:xUSd价格跌至0.11美元,流通市值从13.2亿美元缩水至3.1亿美元,5天内蒸发10.1亿美元;pound协议紧急关闭xUSd、deUSd相关市场,避免风险进一步扩散;

-11月7日:ElixirFance发布公告,宣布deUSd“正式退役”,不再具备任何价值,仅启动少量准备金(6500万美元)的赔付流程;xUSd价格跌至0.08美元,彻底失去锚定价值,沦为垃圾币;StreaFance因无法覆盖债务,陷入破产清算流程。

2.5攻击地点:链上协议与交易平台(精准定位)

-核心交易场所:curveFance(xUSd\/USdc\/USdt交易对,主要抛售渠道)、UnisV3(xUSd\/deUSd交易对);

-质押借贷协议:ElixirFance(xUSd→deUSd质押)、orpho(deUSd→USdt质押)、Euler(xUSd→USdt质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