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平遥影壁(1/2)
平遥城,自打明清那会儿起,就是晋商的天下。城里城外,车马喧嚣,票号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城西有家老字号绸缎庄,名叫“瑞蚨祥”,东家姓王,人称王员外。这王员外白手起家,靠着精明的头脑和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把个小门脸做成了平遥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商号。
瑞蚨祥的院子,是典型的晋商大院,三进三出,雕梁画栋。一进大门,迎面便是一面巨大的影壁。这影壁用青砖砌成,上面雕刻着“福禄寿”三星的图案,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按说,这影壁是镇宅辟邪的宝贝,可最近,这宝贝却成了瑞蚨祥里最大的邪祟。
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那天清晨,打扫院子的伙计照例提着水桶,拿着扫帚,刚走到影壁前,就“哎呀”一声,手里的水桶“哐当”掉在地上。只见那光洁的影壁正中央,赫然印着一个鲜红的手印!那手印红得刺眼,像是刚刚用鲜血按上去的,还带着一丝湿气。
伙计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去告诉王员外。王员外起初不信,骂他大惊小怪,可当他亲自走到院里,看到那个手印时,脸色也“唰”地一下白了。他赶紧让伙计用湿布去擦,可怪事来了,那手印任你怎么擦,怎么洗,都纹丝不动,仿佛长进了砖里头。
王员外心里发毛,只好让伙计用一张红纸把手印贴上,权当眼不见为净。可没过两天,新的手印又出现了,就在旧手印的旁边,一个接着一个,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影壁。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平遥城里就都知道了瑞蚨祥的影壁闹鬼。
商号的伙计们人心惶惶,连带着生意都差了许多。王员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请了和尚道士来做法,又是念经又是贴符,可那血手印依旧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影壁上。
官府那边自然也听说了这事。平遥县衙的捕快苏衡,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不像别的捕快那样咋咋呼呼,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心思缜密,断过几桩悬案,在县衙里颇有名声。
县太爷把这事交给了苏衡,让他去查查,到底是有人在装神弄鬼,还是真的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苏衡换上一身便服,来到了瑞蚨祥。此时,瑞蚨祥的大门口围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对着院里的影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苏衡拨开人群,走了进去。
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面斑驳的影壁。红纸已经被撕得七零八落,露出了底下暗红色的手印。那些手印大小不一,深浅有别,层层叠叠,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森诡异。苏衡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只盯着手印看,他的目光,却在影壁的基座周围来回扫视。
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影壁下的地面。这里的青砖铺得严丝合缝,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但他注意到,靠近影壁根基的几块砖,颜色似乎比周围的要深一些,缝隙里也没有长出杂草,反而有些过分干净。
苏衡伸出手指,在砖缝里轻轻一捻,捻起了一点点湿润的泥土。他站起身,在院子里踱步,向伙计们打听这影壁的来历,以及最近商号里是否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
伙计们都说,这影壁打建号起就在了,几十年了,一直好好的。问到特别的事,一个年长的伙计犹豫了一下,说:“要说特别,倒也不是最近。大概是三个月前吧,咱们商号的账房先生,孙先生,不见了。”
“不见了?”苏衡的耳朵立刻竖了起来。
“是啊,”那伙计叹了口气,“孙先生是个老实人,在瑞蚨祥做了二十多年账房,从没出过差错。有一天,他突然就没来上工,家里人也说没见着。王员外报了官,可查了这么久,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这么悬着了。”
孙先生……失踪的账房……影壁上的血手印……几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在苏衡的脑海里慢慢地串联起来。
他找到了王员外。王员外是个富态的中年人,此刻正满面愁容地坐在太师椅上喝茶。见到苏衡,他连忙起身诉苦:“苏捕快,您可要为我做主啊!这鬼东西再这么闹下去,我的瑞蚨祥就要关门了!”
苏衡不动声色地问道:“王员外,我听说您商号的账房孙先生,三个月前失踪了?”
提到孙先生,王员外的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是啊,唉,可惜了孙先生一把算盘的好手艺。也不知道是拐哪儿去了,家里老小都急疯了。”
“孙先生为人如何?跟人结过仇吗?”
“他?一个闷葫芦,除了算盘就是账本,能跟谁结仇?”王员外摆摆手,一脸不屑。
苏衡点点头,没再追问,而是话锋一转:“这影壁,可曾动过土?”
王员外一愣:“没有啊,这可是镇宅的,谁敢动它?”
苏衡笑了笑,告辞离去。他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把握。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鬼神作祟,多半是人心有鬼。那影壁下的泥土,和失踪的账房,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当天夜里,月黑风高。苏衡带着两个可靠的衙役,悄悄来到了瑞蚨祥的后墙。他们翻墙而入,径直奔向那面诡异的影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