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307章 新的开始

第307章 新的开始(2/2)

目录

陈淑萍嘆了口气:“你说我姐也是瞎操心,老二去找婷婷,她担心俩孩子整天腻在一起出事;现在老二忙得没功夫去找婷婷,她又惦记著,生怕俩孩子感情淡了。”

“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事要忙。”李振国说道,“婷婷忙著上学,老二忙著事业,俩人又不住在一起,见面少点也正常。

你回头劝劝你姐,別管那么宽,让孩子们自己相处,他们心里有数。”

“我才不稀罕说她呢。”陈淑萍撇了撇嘴,又想起了什么,“回头让我妈说说她,她最听我妈的话,我妈说一句,比我说十句都管用。“

说完,她低头看著手里的钱,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要是罐头厂真能像你说的这么好,干到年底,咱今年能存不少钱哩。”

李振国看著妻子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暖洋洋的,他握住陈淑萍的手,信心十足地说:“媳妇,放心吧,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等咱们攒够了钱,就从这筒子楼里搬出去,买个大一点的房子,让你和妈、孩子都住得舒服点!”

小胖子越来越大,一家四口住个一居室,却是有些不方便了。

下午,亚运村北辰路20號的底商里,处处是忙碌却有序的装修景象。

地面的米白色墙砖已铺了大半,阳光透过窗外临时搭建的施工架,在砖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陈永发穿著沾了些许白灰的工装,正站在东侧墙面旁指挥工人干活,他时不时抬手抹一把额角的汗,声音洪亮:“把那边的瓷砖保护膜贴上,对对,黏整齐了,別弄的歪七扭八。”

东南角用轻质木板隔出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货仓,这两个区域暂未贴瓷砖,墙面只做了基础找平,露出浅灰色的水泥底色,角落里堆著几卷电线和未拆封的涂料桶,显然还未完工。

小办公室里简单摆著一张掉了点漆的木桌,四把塑料椅靠墙放著,桌角立著一个军绿色的暖壶,旁边的铁皮柜上还贴著一张泛黄的报纸,用来遮挡柜面的划痕。

李哲坐在办公室的木桌旁,面前放著一沓子单据,都是最近几天装修的用料和价格报表,每一笔费用都记录的很清楚。

“咚咚——”外面传来敲门声。

“请进。”李哲抬头,看见一个穿著藏蓝色中山装的男人站在门口,头髮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拎著个黑色的人造革包,神態有些拘谨。

“李总您好,我是秦大伟,来面试的。”

李哲起身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秦主任请坐,超市刚装修,到处都是灰,您多包涵。”

秦大伟坐下时把包放在腿上,右手轻轻搭在包上,腰杆挺得笔直:“李总,我已经办理停薪留职了,主任』那称呼可不敢再用,您叫我老秦或者秦师傅都。”

他今年35岁,眼角已经有了淡淡的细纹,说话时语速不快,每一句都透著谨慎。

李哲拿起桌上的搪瓷茶壶,给秦大伟倒了杯热水,白色的水汽裊裊升起,在杯口打了个转儿才散开:“秦师傅,喝茶。”

“谢谢李总。”秦大伟双手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办公室的陈设,又很快落回李哲脸上。

李哲也给自己倒了杯茶:“秦师傅,您的资料我看过了,在供销社待了十多年,还去港岛学习过超市管理,履歷確实很丰富。我们这超市是刚起步,正需要您这样有经验的人,所以今天想跟您好好聊聊。”

“能被李总看重,是我的荣幸。”秦大伟坐得更端正了些,“您有什么想知道的,儘管开口问。”

李哲点点头,直奔主题:“您之前任职的供销社,面积有多大日常在岗的员工有多少人各自的分工是怎样的”

秦大伟几乎没有停顿,显然对这些情况烂熟於心:“我们那供销社有800多平米,算上我一共三十多人。主任、副主任、会计、出纳各一个,销售员20个,分在食品、日用品、农资三个区域;

收银员5人,轮班值守收款台;仓库管理员3人,负责货物盘点和出入库登记;採购人员2人,专门对接国营批发站:剩下的4人是后勤,负责打扫卫生、维修设备这些杂事。”

李哲接著问,“如果让您来管咱们这个500平米的超市,您觉得需要多少员”

秦大伟早就在心里盘算过这个问题,他放下茶杯,语气篤定:“这个要看咱们超市的定位。

以我目前的了解,咱们超市定位中高端,得靠服务留客,不能太精简人手。

我建议:经理、副经理、会计、出纳各一人;收银员四到五个,避免高峰排队;仓库管理员两个;採购专员一个,专门对接货源;后勤四人。

再配几个导购员,帮客人找商品、介绍活动。这样人手宽裕,服务能跟上。”

李哲听完点点头:“您说的跟我想的一样,咱们不缺那点人工成本,缺的是能让客户满意的服务。”

秦大伟鬆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著包带:“李总,我也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现在市面上大多是供销社、百货商店,超市这模式虽然新颖,能吸引不少人来尝鲜,但要想留住客户,还得靠商品和价格。

我想知道,咱们超市的优势在哪儿是有別人没有的商品,还是价格能更便宜”

这个问题李哲早就想过,他笑了笑:“您问得很实在。论货源渠道,咱们跟供销社比没太大优势。但要说独有的商品,还真有一样反季节蔬菜。“

他顿了顿,看著秦大伟诧异的眼神,继续说道:“我在廊坊大营村种了几百亩半地下式蔬菜大棚,哪怕冬天零下十几度,也能种出黄瓜、西红柿、青椒这些蔬菜。到时候超市里能隨时供应新鲜蔬菜,这算不算个优势”

秦大伟眼睛一亮,身体不自觉地往前凑了凑:“李总,您说的是真的那可太有优势了!冬天能吃到新鲜蔬菜,能吸引不少客来逛。这绝对是个引流的好办法!”

李哲话锋一转,“引流是肯定的,但反季节蔬菜的利润不会太高,甚至可能不赚钱。

超市要考虑的是,如果留下这批来买反季节蔬菜的客户,让客户在超市购买更多的商品,这样才能盈利。”

秦大伟明白,这是李哲在考验他的能力。

他在供销社待了十多年,对货源和销售门道很熟悉,当下整理了下思路:“李总,我在供销社的时候,除了按计划从国营批发站进货,这几年也试著找过其他渠道。

比如直接跟厂家合作,像咱们常卖的洗衣粉、肥皂、饼乾这些,直接找厂家拿货,价格能比从批发站拿便宜不少,还能保证货源稳定。,他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还有省级、市级的经销商,他们手里代理著不少品牌,种类比厂家全,要是咱们需要的货量不大,找经销商更方便。

另外各地还有批发市场,国营、集体、个体的摊位都有,新鲜水果、肉类、日用品都能买到,价格也灵活。

最近几年还兴起了物资交流会,每年春天、秋天都有,能跟全国各地的供货商谈合作,签订长期合同,这样货源就更有保障了。”

李哲听得很认真,他知道超市目前最缺的就是货源渠道,秦大伟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人脉,正是他需要的人才:“您说的这些渠道都很实用,咱们超市开业前,正需要把货源这块理顺。”

两人又聊起了超市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从货品的种类,品牌、价格;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一直聊到了开业前的宣传和活动.

夕阳西下,外面的装修声渐渐小了,工人开始收拾工具准备下班。

李哲合上笔记本,看著秦大伟:“秦师傅,您的经验和想法都很符合我们超市的需求,我觉得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不知道您什么时候能来上班”

秦大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定下来,激动得手心都有些出汗:“李总,我明天就能来!”

秦大伟从供销社离职后,不敢告诉媳妇,每天都按时出门,又知道去哪,整天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现在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他的心里顿时踏实了下来。

“那太好了。”李哲站起身,伸出手,“我聘请您担任超市的代理经理,等开业后要是做得好,再正式任命。”

秦大伟连忙站起来,双手紧紧握住李哲的手:“李总!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信任!”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些天假装上班的焦虑和不安,在这一刻终於烟消云散。

两人又聊了几句近期的安排,秦大伟才起身告辞。

走出底商时,他拎著包的手都轻快了不少,脚步也比来时稳了许多。

夕阳的余暉洒在北辰路上,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鐺声,秦大伟抬头看了看天,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他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满是期待明天,就是新的开始了。

gt;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