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翩翩34(1/2)
在蒙古的这四年,对睿哲来说既漫长又充实。他远离家乡,身处陌生的环境,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和才华,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知识和希望。
睿哲担任蒙古孩子们的教书先生,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他们汉字和汉字文化。孩子们对这些新奇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睿哲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探索汉字的奥秘。
除了教育孩子,睿哲还关注到了底层的奴隶们。他发现这些奴隶们虽然勤劳,但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于是,他决定将《齐民要术》中的农科知识翻译成蒙语,传授给他们。
睿哲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所以他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书中的知识,还亲自带领学生们去试验田进行实践操作。在试验田里,睿哲和学生们一起播种、施肥、除草,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种植方法。
经过不懈的努力,睿哲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试验田里的农作物茁壮成长,产量比以往有了显着的提高。这不仅让奴隶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让睿哲在这片土地上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睿哲的举动让他的姐姐彻底的在蒙古站稳了脚跟有了更多的权势和地位。
王爷对睿哲的才华和成就深感钦佩,这种钦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王爷甚至舍不得让这个便宜小舅子离开蒙古,他觉得睿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放在哪里都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为了留住睿哲,王爷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暗中示意底下的部落去寻找美女,希望能通过婚姻的方式将睿哲留在蒙古。王爷心想,只要睿哲在这里成了家,有了牵挂,自然就不会轻易离开了。
然而,睿哲心中却另有打算。他虽然对蒙古的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去完成。他原本应该去年就回京参加科举考试,可由于试验田的事务耽搁了行程。如今,两年后的科举考试已经迫在眉睫,他绝对不能再拖延了。
睿哲深知科举考试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不仅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更是对祖母和额娘的一种承诺。他的祖母和额娘都在京城等待着他的归来,他不能让她们失望。而且,阿玛除了他之外,还有许多孩子需要照顾,自己就不凑那个热闹了。
尽管王爷姐夫的挽留让睿哲心中泛起一丝涟漪,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绝不能被情感所左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睿哲毅然决然地决定踏上回京的路途,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然而,在回京的途中,睿哲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急于赶路。相反,他特意绕道前往江南,这个素有“才子之乡”美誉的地方。睿哲对江南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渴望亲身感受那里的文化氛围,领略江南才子们的风采。
江南的美景如诗如画,令睿哲陶醉其中。这里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有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睿哲漫步在江南的大街小巷,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交流切磋,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受益匪浅。
在江南的这段时间里,睿哲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文学、艺术和人生哲理。这些交流让睿哲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变得更加敏锐。他相信,在这个文化繁荣的地方,一定能够收获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为自己的未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光荏苒,转眼间距离考试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了。睿哲意识到不能再继续逗留,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江南的朋友们,踏上了回京的最后一段旅程。
当睿哲终于回到京城,踏入王府的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梦想的起点。如今,他即将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决心全力以赴,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和期望。
—————————————————————
睿哲此次考试发挥得相当出色,最终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后天就是殿试了,然而睿哲却显得异常淡定,毫无紧张之感。要知道,其他学子们可是很难有机会见到皇上的,但睿哲却与众不同,因为他的姐姐是在皇上和皇后身边长大的,所以他见到皇上和皇后的次数简直多得数不清。
当皇上得知睿哲竟然能在众多考生中名列第五时,心中也是异常欢喜。对于宗室子弟来说,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在是难能可贵。毕竟,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宗室子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只会斗鸡遛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到了殿试那天,睿哲果然没有让皇上失望。他的回答并非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实实在在、言之有物。皇上对睿哲的才华深感欣慰,毫不犹豫地将他点为探花郎。
消息传来,硕亲王欣喜若狂,立刻吩咐下人去施粥,以庆祝他的嫡长孙高中探花。
皇上深知睿哲喜好钻研琢磨,于是特意将他安排到了工部,希望他能在那里一展才华。
硕亲王的其他庶子们眼见着世子的儿子睿哲如此出类拔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嫉妒和不甘。原本,他们还怀揣着一丝侥幸,企图通过一场惊天动地的阴谋,将浩翔置于死地,从而取而代之,登上世子的宝座。
然而,当他们亲眼目睹睿哲的卓越才能和非凡气质时,那点残存的希望瞬间破灭了。他们深知,即使他们倾尽全力、绞尽脑汁,也绝对无法与睿哲相提并论。
睿哲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才华横溢上,更体现在他在硕亲王心中的地位。这个孩子似乎天生就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轻易地赢得硕亲王的宠爱和重视。相比之下,其他庶子们在硕亲王眼中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