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 第276章 阎长官又来了

第276章 阎长官又来了(1/2)

目录

十月末的潞城盆地,已带上了秋天的凛冽。

然而,浊漳河畔的辛安泉水库工地,却是一派与季节截然相反的、蒸腾着热浪的景象。

巨大的堤坝雏形如同卧龙,横亘河上,数不清的深蓝工装身影在堤坝上下蚁附忙碌。

号子声、石夯砸地的闷响、铁器碰撞的铿锵,混合着远处碎石场开山炮的余韵,构成了一曲粗犷雄浑的安家立业交响。

堤坝一侧视野开阔的土台上,一行人肃立。

为首者身着笔挺的北洋将校呢大衣,肩章金星闪烁,正是山西督军阎长官。

他背着手,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脚下这浩大的人间奇观,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身旁落后半步,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神色沉稳的,便是长治县长林永年。

“好!好一个安家立业!”阎长官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嘈杂的沉浑力量。

他微微侧头,看向林永年,嘴角难得地勾起一丝赞许的弧度,“永年,长治这一盘棋,你下得漂亮。这水库,锁住的是漳河水,聚拢的,是万民心啊。”

他目光掠过堤坝上那些奋力夯土的壮汉,他们身上崭新的深蓝工装,在灰黄的土石背景下异常醒目。

“短短数月,能将数十万流离失所的灾民,拧成一股绳,变成这移山填海的生力军,还能让他们死心塌地。

这手段,放眼三晋,无人能及。”

阎长官的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甚至带着一丝心腹重臣才有的推心置腹,“长治稳,则晋东南稳。你这里,给咱山西,扎下了一根定海神针!”

林永年微微躬身,态度恭谨却不卑不亢:

“长官过誉。

此皆赖长官威德,赖县府上下戮力同心,更赖这些为安身立命而搏命的百姓。

永年不过顺势而为,居中调度而已。”

“好一个顺势而为!”阎长官点点头,目光深远,“这势,你借得好,用得妙!民心可用,大势在我!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他顿了顿,语气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亲昵,“对了,永强那小子,在督军府干得不错。前些日子刚给他肩上加了颗星(意指升营长),手下管着几百号精兵。”

正说着,一个同样穿着笔挺军装、身姿挺拔如松的年轻军官,沿着土坡快步走了上来,正是林永强。

他先是对阎长官“啪”地一个标准军礼:“督座!”。

然后才转向林永年,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得意,叫了声:“哥!”

趁着阎长官目光重新投向工地的空隙,林永强飞快地凑近林永年半步,肩膀极其轻微地撞了他哥一下,压得极低的声音带着雀跃:“哥,瞧见没?营长了!管着警卫营呢!”

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胸,崭新的营长肩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林永年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眼底掠过一丝无奈的笑意,低声斥道:“在督座面前,稳重些!”

但语气里并无多少责备,反而带着兄长对弟弟那点小小成就的包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阎长官仿佛没注意到兄弟俩的小动作,或者说,他并不在意。

他抬手指向远处正在铺设巨大条石的工段,那里工人号子喊得震天响:“走,下去看看!看看咱长治的儿郎们,是怎么用血汗给自个儿挣前程的!”

一行人走下土台,汇入工地的滚滚洪流。

阎长官没有高高在上地远观,而是走到一群正喊着号子、合力抬起巨大条石的工人附近。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深蓝工装,古铜色的脸庞上沾满泥灰,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和力量感。

那整齐划一的号子,那绷紧的肌肉线条,那沉重条石一寸寸挪动的轨迹,都充满了原始而磅礴的生命力。

阎长官驻足看了片刻,脸上那惯常的冷峻线条,似乎也被这热火朝天的景象融化了一丝。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颔首,然后转身,拍了拍林永年的肩膀,力道很重。

那动作里蕴含的意味,远胜过任何言语的褒奖,是一种对长治这片土地所爆发出的、令他这位督军都为之侧目的力量的深深期许。

车轮碾过水泥路面,发出低沉而悦耳的沙沙声,与窗外呼啸而寒风形成奇特的对比。

阎长官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点缀着新栽行道树的田野,语气听不出情绪,“几个月前,这条路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如今,竟成了通衢坦途。永年,你这长治县长,手笔不小。”

林永年坐在副驾,微微侧身:

“长官明鉴。

路不通,则百业难兴。

灾民以工代赈,水泥就地取材,算是将人力物力,用在了刀刃上。

有了这条路,县城的机器能进来,工业区的产品能出去。”

阎长官微微颔首,目光深邃。

他想起四月那场狼狈的刺杀逃亡,走的就是这条路的前身,坑洼颠簸,马蹄裹泥。

短短数月,天壤之别。

轿车驶近林家村地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峡谷入口处那座森严的寨门。

深灰色的水泥堡楼拔地而起,顶部架着探照灯,黑洞洞的射击孔俯视着唯一通路。

臂戴红袖标、身着与少年团同款草绿制服但装备更精良的保安团士兵,眼神锐利如鹰,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辆进出车辆。

看到督军座驾,士兵们立刻挺直腰杆,行持枪礼,动作整齐划一,带着一股初经战火淬炼的肃杀之气。

“保安团驻地。”林永年指向寨门后一片依山而建的营房区域。

整齐的营房、宽阔的操场、隐约传来的操练口号,无不显示着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编制已达一千五百人的精锐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