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 第276章 阎长官又来了

第276章 阎长官又来了(2/2)

目录

阎长官目光扫过,未发一言,但嘴角的线条似乎柔和了一瞬。

这是他亲自批准的“晋南第一保安团”。

穿过驻地,视野豁然开朗。

一片比阎长官记忆中扩大了一倍不止的工业区,如同匍匐的钢铁巨兽,吞吐着滚滚烟云。

高耸的水泥窑烟囱、连绵的织布染布厂棚顶、新建的庞大五金厂和机械加工车间、以及更远处初具规模的砖瓦陶瓷厂区。

机器的轰鸣低沉而有力,交织成工业时代特有的交响。

阎长官看着这片曾经只有几个小窑小坊的地方,如今已成规模宏大的制造基地,眼中终于掠过一丝真实的惊讶。

“工业区初具规模,勉强能支撑些基础所需。”林永年的介绍依旧平实。

轿车没有在工业区停留,而是继续前行,很快驶入一片相对安静的区域——林家村旧址。

原先的泥坯土屋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巍峨、崭新、充满现代气息的庞大建筑群——领航者综合学校。

绿色的身影在宽阔的操场和廊道间流动,琅琅书声隐约可闻。

“少年团的学堂?”阎长官问。

“是,长官。容一万六千人。半日学文,半日习技。”林永年答道。

阎长官目光深沉,未置可否。

轿车驶过学校,前方景象再次剧变!

一片依山就势、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画卷,在秋日略显萧瑟的山野间,以一种惊心动魄的优雅姿态铺展开来!

六百栋崭新的院落,白墙如雪,青砖厚重,黛瓦如鳞。

方正的小院格局清晰可见,坐北朝南的正房,东西厢房,独立的灶披间,规划好的牲口棚。

每户门前,一条用青砖衬砌得整整齐齐的梯形水道静静流淌着引自青龙涧的清泉,水光潋滟,倒映着纯净的白墙。

新栽的桑树苗沿着宽阔的水泥路和清澈的水道排列,细嫩的枝条在寒风中努力挺立。

“这是给村民的新居?”阎长官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他见过江南园林,那是达官显贵的雅趣。

可眼前这大规模、成建制、规划严整、带着实用主义美学的江南民居群落,竟属于一个北方山村的普通村民!

强烈的反差,带来巨大的视觉与认知冲击。

“是,一期六百户,林家村原住户已全部迁入。”林永年回答。

阎长官沉默着,目光扫过那些在自家小院前晒太阳、或在门前水道边洗衣说笑的村民。

他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安稳、满足和隐隐的自豪,与四月他初来此地时看到的惊惶、麻木,判若云泥。

轿车并未停下,继续沿着水泥路深入。

更大的喧嚣和尘土扑面而来!

一片更加浩瀚无边的超级工地呈现在眼前!

五千栋房舍的地基如同巨大的棋盘,覆盖了目力所及的丘陵缓坡。

无数深蓝工装的身影在脚手架上攀爬,在尘土中穿梭。

大片区域的墙体已完工,正在做内外部装修。

“这是二期,五千户。再过十天,头一批三千户就能入住了。安置以工代赈中表现优异的灾民。”林永年的声音在喧嚣中依旧清晰。

阎长官看着这片沸腾的黄尘,再看看身后那片宁静如画的江南水乡。

一动一静,一尘一净,却共同指向同一个未来——安身立命。

轿车最终停在了一处高地。

眼前,是更加令人心魄激荡的景象!

十万亩新垦梯田,如同巨人用刻刀在大地上雕琢出的壮丽阶梯,从山脚层层叠叠,盘旋直上半山腰!

新翻的黄土裸露着,散发着湿润的生命气息。

此刻,梯田之上已均匀覆盖了一层新绿——那是月前种下的油菜幼苗,在秋风中顽强地舒展着叶片,为这苍黄的山野点染上勃勃生机,静待明年的沃土之肥。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蜿蜒如龙、深入山体的引水工程!

巨大的陶制管道,一节节紧密衔接,如同巨龙的脊骨,从半山腰一个开凿出的洞口探出,沿着梯田的层级一路向下,深深埋入土层,最终隐没,将青龙涧溶洞的活水,无声地输送到每一层梯田的根系之下。

“十万亩梯田,陶管暗渠引水,月前已种了油菜,明年开春可以肥田。”林永年言简意赅。

阎长官背着手,站在高地边缘,猎猎山风吹动他的将校呢大衣下摆。

他鹰隼般的目光缓缓扫过脚下的梯田,扫过那埋藏地下的引水巨龙,扫过远处白墙黛瓦的村落,扫过更远方烟囱林立的工业区,最后,定格在身旁沉稳如山的林永年身上。

此刻,心中唯有难以言喻的激荡。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新苗气息的冷冽空气,缓缓开口,声音沉浑有力,穿透了山风:

“好!好一个林家村!好一个安身立命!”

“此情此景,方知何为移山填海之志,何为再造山河之力!”

“这梯田,这水渠,这新村,这工厂,这学堂,便是那信念、富足与希望!”

“永年,”阎长官重重拍了拍林永年的肩膀,力道如山,目光灼灼,“长治有你在,山西之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