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令出太原惊(1/2)
民国三年元月十七日·太原·督军府
清晨的寒气尚未完全散去,督军府内已然一片肃然。
昨夜的秘密书房定策,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今日便要在这座象征山西最高权力的建筑里,激起正式的、决定性的涟漪。
阎长官端坐于宽大的督军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两份墨迹淋漓、刚刚誊写完毕的文件。
他鹰隼般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缓缓扫过,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低沉而规律的笃笃声。
窗外,是灰蒙蒙的太原城,而他的思绪,却已随着林砚勾勒的蓝图,飞向了三晋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拿督军印来。”阎长官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侍立一旁的机要秘书立刻捧上一个紫檀木盘,上面端放着山西督军那颗沉甸甸的铜鎏金大印。
阎长官拿起大印,在印泥上用力一按,鲜红的印泥瞬间浸透了印面繁复的纹路。他目光沉凝,手臂沉稳有力,将大印重重地、准确地盖在第一份文件的落款处。
“山西督军府令(民字第三号)”
事由:为保障金融稳定及重要商业资产安全,核准晋兴银行拓展业务及组建护卫事
令:
一、核准晋兴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兴银行)于山西省内各府、州、县(含省辖市)设立分支行、办事处,开展存、贷、汇兑、公债承销及其他合法金融业务。各地方官府应予以便利,不得无故阻挠。
二、鉴于晋兴银行业务规模日益扩大,资产贵重,为防范匪患、保障资金、票据及人员安全,维护地方金融秩序之稳定,特准晋兴银行在其所属各分支行、办事处所在地,自行组建专属护行保卫团(以下简称护卫团)。
三、护卫团之职责,仅限于保护晋兴银行自身之营业场所、金库、运输中资金票据、以及银行职员人身安全。非遇银行资产或人员遭受直接侵害,不得介入地方治安事务。
四、护卫团之员额、装备、训练及驻地,由晋兴银行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核定,并报督军府备案即可。所需一切经费,由晋兴银行自行承担。
五、护卫团成员须遵守法纪,服从管理。晋兴银行须对其行为负全责。若护卫团有违法乱纪、滋扰地方情事,督军府将严惩不贷,并有权撤销该护卫团建制。
此令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督军阎长官
民国三年元月十七日
鲜红的督军大印,如同烙铁般印在文件上,也烙下了阎长官支持林氏父子布局三晋的决心。
这份文件,正是昨夜密谈借壳生根,以商掩兵策略的正式落地!它披着保障金融安全的华丽外衣,赋予晋兴银行在全省任意开设分支机构和组建私人武装的尚方宝剑!而且,自行核定、报备即可、经费自担等措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敏感度和外部阻力,为护行保卫团”这颗钉子的楔入,提供了完美的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
阎长官放下督军印,没有丝毫停顿,又拿起了第二份文件。这份文件抬头是“督军府致省财政厅密函(财字特密第一号)”,格式更为简洁,措辞却更为关键。
他再次拿起大印,在第二份文件上同样庄重地盖下。
“督军府密函”
致:山西省财政厅
事由:指定财政系统合作机构事
内容:
为提升省财政资金流转效率,保障库款安全,并鉴于晋兴银行有限公司在近期公债承销中展现之卓越信用、高效运作及雄厚实力,兹决定:
自即日起,晋兴银行有限公司为山西省财政厅唯一指定之财政业务合作银行。
所有省库收支款项之存管、调拨、汇兑业务;
所有政府公债之发行、兑付、登记业务;
所有省级行政、事业、军费单位之薪饷发放、经费划拨业务;
……(其他相关财政业务)
均须通过晋兴银行系统办理。
各级财政机构、相关单位须严格遵照执行,不得再与其他钱庄票号发生上述核心财政业务往来。现有合作机构之业务,限期一个月内完成清理移交。
此令为试行,后续视合作效果调整完善。
督军府
民国三年元月十七日
这枚鲜红的大印盖下,意味着山西全省的财政命脉,从省库到军饷,从税收到拨款,其流转的核心枢纽,正式且唯一地交到了晋兴银行手中!
这不仅是天量的业务和难以想象的现金流,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官方信用背书!
有了这块财政唯一合作的金字招牌,晋兴银行在山西金融界的地位,将瞬间凌驾于所有钱庄票号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
这为林砚第二步明修栈道,暗控警权中提到的提供活动经费和地方名望,提供了最强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机要秘书小心翼翼地将两份盖着鲜红大印的文件吹干墨迹,放入特制的文件袋中。
第一份民字第三号令属于可公开文件,由督军府秘书处正式行文,加盖骑缝公章,通过官方驿传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全省各府、州、县衙门,以及相关的驻军、警察系统备案。
第二份财字特密第一号密函,则由阎长官的贴身副官亲自携带,乘坐专车,直接送往省财政厅厅长办公室,要求厅长本人签收,并立刻组织厅内核心人员传达落实,严格保密。
督军府“民字第三号令”如同一阵飓风,瞬间席卷了太原城!
晋兴银行太原总行营业厅,苏婉贞接到分行经理送来的文件抄本时,饶是她素来沉稳,握着文件的手指也微微有些发紧。
全省开分行!
自行组建武装护卫团!
虽然昨夜砚儿已透露风声,但当这白纸黑字、盖着督军大印的正式命令摆在眼前时,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和随之而来的巨大责任与机遇,依然让她心潮澎湃。
她立刻召集核心骨干,下达指令:启动全省分支网点选址规划;联系林永年,从长治保安团和情报处抽调最可靠的骨干,组建护卫团筹备处;同时,将这份文件作为最高商业机密和宣传利器,精心复制多份,准备用于新分行开设时的敲门砖和地方关系的润滑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